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外风险沟通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的风险沟通进程,概述了风险沟通的研究范畴和风险沟通研究中的两个研究重点,即风险沟通中的传播者研究和风险沟通中传受互动研究。风险沟通是一个多层次的传播过程,包括了所有的传播形式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风险对现代社会的日益渗透,促成有效的科技风险沟通成为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科技风险属性与新闻运作规律之间存在冲突,导致在科技风险沟通的过程中,大众传媒新闻报道陷入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闻真实性与科学准确性之间的差距,二是科学风险的不确定性与戏剧性报道,三是消息来源的多元性与平衡报道.面对这种困境,大众传媒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应对,一是提高报道能力,二是以“公众理解科学”作为指导理念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风险沟通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本文对2003-2013年风险沟通领域402篇中国文献和363篇英文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使用定量分析、内容分析、引文图谱可视化等方法,从基本概况、研究脉络、研究议题等角度展开。研究发现情绪研究成为风险沟通的研究热点,需要依据国家、社会和文化的差异等进行不同方式的情绪引导。  相似文献   

4.
美国风险沟通研究:学术沿革、核心命题及其关键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风险沟通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本文探讨了它产生的现实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学术沿革,试图厘清风险沟通研究与风险管理研究、危机传播研究、公共关系研究的关系。风险沟通的功能定位经历了由单向告知到公共参与的转变。风险沟通的核心命题是风险=危害+愤怒,该研究非常关注公众的风险感知。风险沟通的关键因素是建立信任,该研究在理论探讨和操作指南两个层面上对信任问题进行了开掘。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构建际遇着风险社会来临的现实背景。风险社会中,风险冲突是社会常态,风险沟通是解决风险冲突的关键。它强调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开放、公开、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协商,代表了人类社会治理风险的一种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中,社交媒体作为公众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传播风险信息和影响公众对风险事件感知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国高速转型期社会风险聚集的关键空间,尤其是社交机器人等技术广泛应用到新闻信息生产和扩散环节后,社交网络舆论空间越发复杂。通过以“风险竞技场”为理论框架,结合社交媒体“人机共存”的生态特征,探讨风险传播过程中普通大众、官方媒体、自媒体、相关机构、政府部门在风险话语争夺和风险情景建构中如何进行社会资源动员影响决策结果。基于“人机”多元传播主体、“块茎式”叙事形态、“洞穴式”情绪共振、封闭反馈机制四个环节提出社交媒体风险沟通的负面机理。政府部门应该从争取公众信任、构建多维沟通渠道、多元协同共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等维度出发完善社交媒体中的风险沟通机制,降低社会运行的交易成本,共创融洽稳定的风险沟通场域。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19):44-48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手机为中心的新媒体给予了网民针对舆论自由发言、评论并传播的平台,新媒体在改变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对政府风险管理带了巨大挑战。新媒体时代政府作为风险沟通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既是风险全局的把控者,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责任人。面对新媒体舆论环境,政府的风险沟通意识及能力急需革新,进行新媒体时代政府风险沟通管理研究对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风险社会中,科技的发展不仅是衡量现代性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催生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社交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改变了风险传播的景观,使得风险认知和媒介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临近核电站建设区域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查,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对受众风险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考察社交媒体环境中信息的质量对受众反应的作用过程。结果显示信息质量可以通过影响用户的风险认知、风险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三个变量影响其风险信息搜索行为,从而证明社交媒体所构建的信息环境会显著作用于人们对于风险的认知和行为反应。本研究的发现期待可以为风险传播中的有效公众沟通策略以及线上风险信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京丽 《新闻界》2020,(2):88-94
网络社会风险研究是多领域的交叉研究话题,目前的研究要么以风险社会作为宏观背景,要么从中微观角度对风险进行具象化、细分研究。专著《网络社会风险论:媒介、技术与治理》从媒介与风险的关系、技术与风险、网络社会风险治理三个相互勾连的核心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网络社会风险研究从技术逻辑、内容生产与传播到制度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整体体系,形成了网络社会风险研究的宏观图景。研究既有"沟通资本"和"信息转换鸿沟"等重要理论拓展,又颇多观点上的真知灼见,为后来者进一步深入探索该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学术版图和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环境风险事件多发的社会背景下,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和公众如何搭建对话平台和协商渠道,是环境传播链条中接合实践的关键问题。在理论框架下,通过对几个案例的详细分析,整合关键因素,提出建构互动式环境传播体系的研究结论。其本质是最大限度赋予公众参与环境风险议题传播的机会,提高环境风险沟通的有效性和整合性,促使政府提升环境风险管理的根本能力。互动式风险沟通体系的提出,是环境传播研究中理论接合实践的关键节点,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探索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0,(6):12-1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风险沟通重要手段的政府疫情新闻发布,在传播政策、公开信息、回应关切、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发布信息不专业、回应质疑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以"风险的社会放大"为理论视角,对作为风险沟通手段的政府疫情新闻发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作为风险沟通手段的政府新闻发布,在新闻发言人行为表现、疫情信息的专业供给、公共传播的价值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调整新闻发布过程中行政逻辑与专业逻辑之间的关系,实现国家与公众、行政机构与专业机构之间权力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正置身于一个危机和风险的社会之中.媒介是公众了解风险的主要渠道,而且媒介在"描述风险的矛盾性定义上,即在呈现或建构风险及其不确定性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①媒介的风险沟通作用和功能早已引起学者的注意,但是风险沟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在国内的媒介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和借鉴,尚缺乏全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宁波PX事件为例,在风险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视野下,探究媒介在环境风险语境下的风险感知与风险沟通问题.本文发现,大众媒介对于环境敏感期的风险感知,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这与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假设不同: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PX项目的风险感知甚为敏感,且有放大感知取向;而传统媒体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环境风险的感知表现出复杂、矛盾的特征.公众对政府启动PX项目持有戒意,对政府的承诺表示怀疑,对政府的粗暴干预表现激烈的情绪.风险的化解端赖于风险沟通,而平等双向的沟通则是化解风险的前提.在中国风险场域中,媒介介于风险管理者和公众之间,扮演风险沟通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5,(16):41-44
转基因生物是风险传播的经典案例。复旦转基因争论是媒体与科学界在风险认知方面差异的具体呈现。媒体缺乏科学精神,科学亟待社会契约是科学的风险传播难以沟通风险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在平衡多元的框架下进行风险沟通,取得包括媒体和科学界在内的多方谅解,是改善风险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马超 《编辑之友》2016,(10):66-7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已经进入乌尔里希·贝克所提到的“风险社会”.一方面,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新媒体为风险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在社交媒体盛行的环境下,信息发布的主体、信息数量、信息的敏感性和信息发布的时间都有可能放大风险.此外,社交媒体上关于风险事件的争鸣也会放大风险,而风险的化解则依赖于社交媒体的风险沟通和风险治理.  相似文献   

16.
全燕  李薇 《中国出版》2016,(10):35-38
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经常造成风险的社会放大现象。文章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理论出发,对庆安枪击事件如何遭受风险的社会放大进行了分析,指出突发事件的报道应该充分考虑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涉及的四个方面,即信息过程、制度结构、社会团体行为和个体反应,并应从促进风险沟通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传播与引导,防止风险的社会放大。  相似文献   

17.
进入全球化的风险语境中,21世纪的中国因为迅猛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社会变迁正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然而伴随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自然的、人为的灾难和危机事件也使中国步入"高风险社会".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及时性及交互性一方面有助于增强风险的认知与沟通,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风险传播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华莎 《新闻世界》2011,(9):149-150
频繁报道的风险事件引起了社会恐慌,并告知我们人类已经迈向了“风险社会”。作为大众风险信息来源的新闻媒介目前的风险传播模式还存在缺陷,所以研究目前媒介风险传播存在的弊端并寻求应对策略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倡导的集体防疫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社交媒体作为公众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在建构风险感知、动员公众参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的风险沟通研究多集中探讨个体层面的媒体使用、风险感知与防疫行为,缺乏对社会层面的观照;且多将社交媒体笼统考量,难以提出足够有针对性的沟通方案。有鉴于此,论文通过细分社交媒体、风险感知和防疫行为类型,构建了“心理动机-媒体使用-风险感知-防疫行为”模型,在梳理疫情期间公众社交媒体摇摆使用行为及其内在动因的基础上,检验其对个体与社会层面风险感知和防疫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监测、社交、回避等动机会促使公众摇摆使用内容导向型社交媒体和用户导向型社交媒体。从作用机制来看,内容导向型社交媒体可直接影响或间接通过风险感知推动个体采取自我保护行为,并且配合集体防疫行动;而用户导向型社交媒体仅可直接作用于集体防疫行动。另外,社会规范在内容导向型社交媒体使用对集体防疫行动的作用路径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风险交流是食品安全分析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欧洲食品安全局风险交流机制及战略的研究,认为欧盟已经形成了相对科学、灵活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其风险交流机制有效运行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国食品监管机构借鉴。我国应当加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独立性,注重食品风险交流中的公众参与,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的常态沟通,增加食品风险交流的开放性、透明性,使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