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FAIR标准的科学数据融合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科学数据FAIR标准——可发现、可访问、可互操作、可重用的基础上,阐述这四项标准在实现条件上的依次递进、包含与被包含的层级关系,以此形成从低到高、包含四个层次的科学数据融合体系。基于这个层次结构,分别从“技术基础”以及“研究文化和数据管理制度”两方面探讨实现科学数据融合的体系架构,包括数据描述模型、数据服务模型,以及为规范数据融合实施过程和步骤而必需的数据管理计划、实施标准和评价体系。该体系架构可为实现跨组织、跨系统环境下的科学数据融合提供多层面的参考和借鉴。图4。表1。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2.
数字学术是数字技术和方法介入学术研究过程的研究范式。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到来,有学者称之为AI2.0时代,也使得科学研究从数据密集型向计算密集型过渡,从而进入以人工智能介入研究过程的第五范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过程将有人工智能参与,甚至主导。与数据驱动型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大模型不仅可以更加高效甚至“自动”进行数据获取、提取、管理和分析等工作,而且有可能实现海量科学数据的“理解”,从而发现新的规律和趋势。大模型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数据,还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同时,它还能应用于多种相关场景,帮助科学家发现数据或成果中的错误和缺陷,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当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对于图书馆而言,面向科研的服务将更加学术化和技术化,除了基础设施、科研交流环境建设和数据支撑服务之外,还将以AI思维和数字化方法与工具更加深入地介入科研过程,并在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以及数据伦理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数字人文不仅革新了人文研究的范式,还意味着全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联合各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包括各类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以支撑新的研究范式、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已经成为共同的呼声。探讨如何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厘清各种责任主体尤其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何种角色、承担何种任务、做出何种贡献,有利于帮助图书馆找准角色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整个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单位。利用文献调研、需求分析、案例调研、实践验证等方法,将"数据基础设施"从"研究基础设施"中剥离出来并作出定义;分析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的一般性功能需求和技术规范,包括跨机构的共建共享、跨网域的开放获取、跨领域的知识融通、跨时空的版本迭代四个方面。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践为例,从原理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图书馆的书目控制、规范控制、知识组织、文献循证方法和关联数据、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结合起来,有望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论贡献。联合各类机构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进数据开放互联和知识融通,建设公共性、开放性、持续性的"数据基础设施",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大潮中应尽而可尽的责任。图2。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是一种收集、分析、整理数据集的形式,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但能够拓展档案的服务功能,还能提升档案数据的管理效果。由此,需要我们多渠道、全面收集人事档案数据,实现人事信息与档案管理系统融合;提升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实现管理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充分融入“大数据”理念,提高大数据处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语言基础设施系统是促进社会与国家发展的语言资源系统,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语言实力的体现,具有系统要素多元性、互操作性、智能化、数据形态多样性及资源共享性的特点。构建信息化语言基础设施系统,关键在于因时、因地制宜,即基于我国语言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建设策略,以实现对信息化时代语言资源的优化整合与深度管理,进而在语言服务、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及对外传播方面给予信息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索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GLAM)中多源异构文化记忆资源跨领域跨机构的知识融通解决方法和路径。[研究设计/方法]在“元数据应用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体应用纲要”的概念,以上海图书馆手稿档案元数据应用纲要扩展为本体应用纲要为例,阐述了本体应用纲要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流程;以历史人文“数据基础设施”进一步构建了一体化本体及其知识融通模型,并验证基于本体应用纲要在一体化本体框架下的扩展以实现跨领域知识融通的方法。[结论/发现]元数据应用纲要为文化记忆资源的知识融通提供了结构化数据储备,本体应用纲要兼顾了特定资源类型的个性化需求,一体化本体的知识融通模型则用于保证知识建模的统一性和知识表示的一致性。[创新/价值]基于多种本体应用纲要的一体化本体设计方法和关联数据与知识图谱技术结合后,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组织方法,为跨机构跨领域的知识融通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各类业务应用的飞速增长和业务范畴的不断扩大,集团内部各单位之间、集团与协作单位之间的跨应用跨地域的文件传输、数据分发、信息交互日趋频繁。而目前浙报集团的网络处于内外网物理隔离状态,大量的应用数据往往在内网产生。为了将这些数据快速准确地传递到外网,建立起一条以节点化传输和安全过滤为基础的数据交互链路是非常必要的。除了研究如何安全快速地实现业务数据在内外网之间的传输,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突破现有的传输机制从而实现更为灵活多变的外部分发模式,以及如何实现对这些离散数据的集中管控,最终达到对数据的全面挖掘和利用,这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E-Science发展情况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Science是一种基础设施,提供了一种信息化的科学研究的环境和平台,使得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和科研活动能够有针对地开发特定的科学研究与应用。网格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个资源,全面连通和统一分配、管理及协调起来使用。语义网格通过将网格上信息进行更好的形式化描述来解决以上问题,以使计算机尽可能取代人进行网格上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分析和总结跨系统用户建模的主要方法:基于统一用户模型的方法,主要是试图通过构建标准的本体或者通用的用户模型来满足不同系统的个性化需要;基于用户模型间映射和融合的方法,主要通过一定的映射规则对不同系统中用户模型进行映射和融合,实现跨系统的个性化服务;分布式开放用户建模方法,主要是基于社交网络、互操作、关联开放数据等来构建用户模型。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比较分析,指出跨系统用户建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应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由“信息管理范式”向“知识管理范式”迁移的挑战,为档案数据化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逻辑支持是当前我国档案学研究的迫切任务。本文在梳理档案数据化工程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档案数据基因系统”的概念,从逻辑框架、数据模板、数据规则和技术体系四个方面解析了其原理并对实践应用提出若干建议。“档案数据基因系统”是致力于实现大规模多源异构档案数据跨系统融合共享的逻辑框架、数据模板、数据规则和技术体系的总称,对于提升档案数据化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建设可信社会记忆基础设施,提供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云计算技术与服务的广泛应用与深度渗透,数据密集型科学出现。云环境中的科学数据既面临传统的安全风险,也遇到新型的安全威胁。从所涉主体的不同,云环境中数据安全风险的致因可分为4类:由研发人员访问科学数据库引发;作者通过云平台进行论文投稿并上传数据所蕴含;政府部门建立科学数据云平台并提供数据服务所致;别有用心的外国政府持续的监视活动。科学数据安全风险的治理范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技术治理、法律治理到复合型"技术+法律"治理的发展路径。我国当下治理科学数据安全风险的对策主要包括:大力发展云安全产业、构建数据保护法律体系和加强政府数据监管。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数据管理应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迎  张志平  梁冰 《情报工程》2017,3(4):071-077
随着科学研究进入第四范式,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对科学数据的管理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为了实现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的关联服务,促进科学数据的开放获取、共享和再利用,在文献管理的基础上,大量研究不断探索科学数据管理的方法。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研究并构建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一体化科学数据管理应用模式,根据该模式搭建出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一体化管理系统,然后利用高能物理领域的实例数据验证模式和原型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研究提出学科服务3.0模式,为科学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团队创新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模型和实践参考。[方法/过程]面向科学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研究新范式新形势,分析学科馆员代际演进趋势,从"创新组织方式" "提高能力素质" "转变工作方式" "拓展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层次" "完善目标追求" 6个维度设计新型组织服务模式,建立"矩阵式+网状式"学科服务团队"双协同"协作体系,创新组织方式,按照"能力专业化""工作精准化"提高能力素质,根据"团队协同化" "过程嵌入化" "合作有温度""品牌高价值"转变工作方式,围绕"四重对象"、沿着科技创新产业链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支撑科技管理与决策。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学科服务3.0模式在当前科学大数据环境发展下,能有效提升学科服务建设效果,为学科用户提供更好的研究服务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凸显了科学数据监管(data curation)的重要性。科学数据监管是一项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持续改善过程,亟需系统的知识体系来规划、指导具体的管理工作。[方法/过程]在分析科学数据及其监管要素的基础上,对国际数据管理协会划分的数据管理体系进行归类和精简,从管理的视角提出包括4个核心职能、4个辅助职能和1个综合管理职能的科学数据监管体系的概念模型,并详细解析每个管理职能模块的功能结构以及输入、输出和主要管理活动。[结果/结论]与其他监管体系相比较,本文所提出的数据监管体系针对性较强,重点突出并充分体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特点,结构化的描述方法使科学数据监管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这一监管体系构架可为我国科研机构、图书馆及企业有效进行数据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数据共享FAIR原则:背景、内容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FAIR原则已经成为科学数据管理的国际准则,研究该原则的理念内涵将有助于我国科学数据管理工作的布局与实践。[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首先从时代特性角度分析了FAIR原则的产生背景;然后透过关键语词详细解析了可发现、可访问、可互操作、可重用4项子原则的具体内容;最后从学术会议、研究成果、科学计划、数据出版四个方面介绍了FAIR原则的研究与实践进展。[结果/结论]文章认为,数据资源持续积累、科学研究范式变革、数据共享全球行动为FAIR原则产生奠定了背景,4项子原则及其15条具体原则层层递进,共同描绘了FAIR体系。未来的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将朝着融合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研数据资产化存储及数据复用权益许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为我国高校的科研数据管理提供"数据资产"理论依据和"资产化"存储、管理和复用方法建议,以服务于我国高校数据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价值提升.[方法/过程]分析数据资产研究现状,讨论数据资产属性,界定数据资产权益,提出我国高校科研数据资产化权益存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数据复用权益许可的可行方案.[结果/结论]对科研数...  相似文献   

17.
以数据密集型计算为特征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正在兴起,文章分析了第四范式的提出及其兴起的社会背景,研究了该范式的内涵和价值,总结了目前图书情报领域针对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作为科学学科的情报学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对数字化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方式、范式转换及其知识增长结构进行剖析,以深入了解数字化科学共同体的构成、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促进科研创新和社会进步提供基础。[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归纳及对比分析法,阐述数字化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方式、范式转换特征以及知识增长结构。[结果/结论]数字化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是在元科学和科学方法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由外及里的变革过程。库恩语境范式向格雷语境范式的转变是数字化科学共同体范式转换的主要特征。信息理性开始取代数学理性是数字化科学共同体知识增长的新结构。  相似文献   

19.
论图书馆学范式——评“图书馆学是前科学”的观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认为应正确理解库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的学术背景、范式和图书馆学研究范式。图书馆学研究的传统范式是图书馆活动的基本原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全球科技出版领域呈现的数据密集型出版、语义出版、可视化出版与互动出版等趋势.指出数据密集型出版从宏观层面构建海量数据的框架蓝图,为科学范式的转变提供基础环境;语义出版通过对各种文献进行标引关联,从微观层面铺设结构化数据的基础设施,解决数据和信息的机器理解问题;可视化出版作为重要的直观表达工具,从文献组成部分、文献架构、文献网络三个层面最大限度地提升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效果;互动出版目前以学术维基出版物和全新的同行评议为主要特色,既是“无形学院”在网络 环境下的延伸,也渗透于正式科学交流中,从读者和用户层面打破科学信息开放、共享、交流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