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去年9月,北京日报“人事档案制度:妨碍人才合理流动的壁垒”一文曾报道:.据对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上海人才市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以及贵州、四川等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出现这么多弃档族,笔者以为,这和保管个人的人事档案需要交费有关。  相似文献   

2.
从“弃档”现象看档案管理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玲 《档案与建设》2003,(12):13-15
据媒体报道,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以及四川、贵州等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弃档”已成为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从“弃档”透视人事档案管理的弊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事档案一直以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会和人事部门了解一个人的真实载体,是人才使用的重要依据。把自己的个人档案随意遗弃,在若干年前简直不可思议。但近年来,社会上“人档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人认为人事档案可有可无。据国家人事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管的330万份人事档案中,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成为“弃档”、“死档”。那么,什么是造成“弃档”族日益壮大的原因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是根本因素我国现行人事档…  相似文献   

4.
刘瑛 《兰台世界》2005,(4):10-11
“弃档”、“重新建档”这两个现象,是近两年在我国人才频繁流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对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冲击的现象。那么,它是否成为推动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促进人才交流,保证人才不流失、不浪费的一种动力呢?专业人士对此看法不一,但绝大多数持否定态度。因为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人才交流过程中的畅通,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出现的弊端,也是不可避免的。而笔者认为,不能单纯地论断孰是谁非,这种现象的出现,势必也有它生存的土壤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从“弃档”现象看,“人档分离”是成为“弃档”的一个重要诱导因素。就是说,流动人员的工作单位与人事档案往往不在同一地区,从整体上看,社会档案意识不高,  相似文献   

5.
“弃档”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传统人事制度的变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作为记录个人一生成长经历的人事档案的作用被淡化,在流动人员最为集中的人才交流中心,“遗弃档案”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60万人弃档不顾,其中,还有一些成了无人认领的“死档”。  相似文献   

6.
析“弃档”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传统人事制度的变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作为记录个人一生成长经历的人事档案的作用被淡化,在流动人员最为集中的人才交流中心,“遗弃档案”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60万人弃档不顾,其中,还有一些成了无人认领的“死档”。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档案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擅自“弃档”“、造档”等不正常现象。对于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应看到其存在的社会合理性;另一方面,更多地是对人事档案工作的思考。分析产生这些不正常现象的原因,以期使人事档案管理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人才时代的要求。一、不正常的现象“1.弃档”现象严重。据《北京晨报》报道,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目前代管人事档案5万份,30%的代管档案被主人“遗弃”,最长的已有近10年无人理睬。在哈尔滨市人才交流中心,仅今年就已有2000多份被哈籍大学毕业生“遗弃”在全国各…  相似文献   

8.
完善法规解决"弃档"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和用人机制的巨大变化,在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显现出来,即人、档分离现象和“弃档族”的出现。笔者在有关资料中看到这样一则信息:“据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估测,在实现工作流动的人才中,约20%的人未携带人事档案,要么人、档分离,要么彻底弃置。”据分析,这些人当中,有的是  相似文献   

9.
就在几个月前,媒体突然冒出一个与档案有牵连的冷僻词汇,叫“弃档族”。尽管没有人为这个新生词汇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快速传播,同时也不能阻挡它成为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据笔者粗略统计,在前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大约有近百家新闻机构参与了有关“弃档族”新闻的报道和讨论,从媒体的大量报道中,很容易就可以解读出“弃档族”的基本涵义,就是在人才中心代管人事档案的活动中,有许多客户已单方中止向托管档案的机构定期缴纳代管费用,这种行为被视为客户主动遗弃了自己的人事档案,媒体将这个遗弃档案的群体称之为“弃档族”。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在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非常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之一就是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二元”格局并存,而流动人员“弃档”现象也可以归咎于这种格局。流动人员“弃档”现象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人才交流中心所管理的“弃档”,据国家人事部的统计,2003年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管了330万份人事档案,其中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成为“弃档”、“死档”。第二种情况是: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所管理的“弃档”。很多停薪留职、离岗人员、出国人员的档案没有转走,造成“人档分离”,成为弃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作为记录个人一生成长经历的人事档案的作用被淡化,在流动人员最为集中的人才交流中心“,弃档”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60万人弃档不顾,其中还有一些成了无人认领的“死档”。2005年4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记载:在甘肃省人事厅高新技术人才市场保管的两万多份档案中,就有8000份档案已经10来年未缴纳保管费了,属典型的“弃档”,占该市场所存人事档案的40%,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人遗弃自己的档案呢?一“、弃挡”现象产生的原因1…  相似文献   

12.
完整的人事档案,不仅是社会公民的个人经历和社会实践的记录,是一个人的“生命线”,同时也是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建设之一.更是国家人才开发战略的信息保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人才流动趋势的加强,弃档现象愈演愈烈。近年来,因觉得档案挂靠费用过高或对人事档案功能认识不够,丢弃个人档案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据《重庆商报》2009年4月2日报道:“来自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数据表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作为记录个人成长经历的人事档案的作用被淡化。在流动人员最为集中的人才交流中心,“弃档”越来越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约有60万人弃档不顾。其中还有一些成了无人认领的“死档”。2005年4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记载:在甘肃省人事厅高新技术人才市场保管的2万多份档案中。就有8千份档案已经10来年未缴纳保管费了。属典型的“弃档”。占该市场所有人事档案的40%。这种现象在单位一样存在。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人遗弃自己的档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事档案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放鸣 《档案时空》2003,(12):30-31
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人才的主要信息源。准备、齐全、完整的人事档案能历史全面地记载一个人的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信息,是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工具,管好用好人事档案,对人才资源开发有着重要作用。一、当前人事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人事档案缺乏正确的认识。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人事档案主要收集的是一个人的政治历史、家庭出身及社会关系等材料,而现在各项工作重心转移,组织人事政审工作相对减少,一部分人认为人事档案“没什么用了”、“作用低了”;存在着“要不要档案无所谓”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事档案被看作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遭到弃置。许多大学毕业生离校后,档案遗留在学校或者被转往户籍所在地,因无人认领而成为“死档”。大量流动性人员通过人才交流中心寻找和变动工作不携带人事档案,“无主”档案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遗弃的档案高达6000—7000份,全国约有60万人弃档不顾。昔日象征身份、记录成长之路的人事档案如今遭到弃置,有着复杂的原因。一、观念更新。当前的用人单位更多的注重求职者的工作素质与创新能力,而不依赖档案记录取舍人才。档案记录仅代表着被记录人…  相似文献   

16.
有一期《东方时空》的“时空连线”节目以“不该被冷落的档案”为题,讲述了人事档案尴尬的处境。其中,清华大学的一位社会学教授说:人事档案只对城市而且是体制内的人才有作用,广大农民是没有人事档案的。即便是体制内,一亿七千万人中也只有三千三百万干部身份的人才和人事档案密切相关,其余的人并不是特别在意。另一位人才中心的负责人说: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许多人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人事档案,一部分由于单位的关卡被动放弃了人事档案。这位负责人还提到我国人事档案的填写千人一面,毫无个性,以致用人单位并不看重这些人事档案。没想到中国绝…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才流动的增强,大学生自谋职业成为一种时尚。有资料表明,目前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弃档”一族对人事档案的“漠视”,对现行档案管理制度提出了新挑战。一在“弃档”一族中,“弃档”者多为大学生、出国者、个体创业者和外企员工。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档案成了束缚自己的工具,为了“自由”之身,不惜把自己身份的标志、记录自己成长之路的档案随意丢弃。人档分离确实使人才更容易成为一种全社会共享的资源,使人才更好地自由流动,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档案可以随意丢弃。人事档案一直以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18.
郑美虹 《兰台世界》2004,(11):21-22
“人事档案”作为人生经历的记录,在计划经济时期被视为人的“生命线”,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人员流动日趋频繁,随着频繁的人才流动,随之产生了擅自“弃档”、“扣档”、“建档”、“造档”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事档案可否“隐退”、能否“克隆”等思考。人事档案究竟是一张有价值的名片,还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鸡肋?笔者就此谈点粗浅之见,以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丁德胜 《中国档案》2005,(10):10-11
人事档案是档案的一个门类,是干部、企业职工、学 生、军人等档案的总称。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了大量的“弃档”、“扣档”现象,伪造、 涂改、撤换等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人事档案方面的纠纷 也随之增多。在此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档案行政管理部 门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成为一个摆在档案行政管理 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的人事档案将主 要围绕干部、企业职工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展开。  相似文献   

20.
美国社会安全码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弃档现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才流动的加速和用人机制的灵活,档案的影响力逐渐下降,"遗弃"档案现象也随之增加.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以及四川、贵州等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