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42篇
体育   637篇
综合类   20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大鼠急性离心运动后血IL-6、CK、CK—MM和Ca^2+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冰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4):98-100,123
目的:观察大鼠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相骨骼肌结构及血IL-6、CK、CK-MM和Ca<'2+>的变化.方法:4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又分为运动后即刻组、24h组、48h组和72h组.运动组完成一次性跑台离心运动.观察各组比目鱼肌结构及血IL-6、CK、CK-MM和Ca<'2+>的变化.结果①运动后大鼠比目鱼肌出现损伤性改变,运动后24~48h较为严重;②运动后即刻血浆IL-6显著增高.随后逐渐下降,72h再次显著增高;③运动后CK和CK-MM先升后降,但差异不显著;④运动后Ca2+持续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浆IL-6可能与由剧烈运动导致的肌肉损伤有关.CK和CK-MM更适用于个体自身的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72.
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与线粒体的热机效率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是一个涉及到全身多个系统,多个层次的综合作用.作为一类特殊类型肌肉疲劳,目前DOMS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其产生原因与机理,对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消除不利因素等方面进行的.本文提出线粒体的热机效率原理可作为DOMS的一种可能性机制的观点,旨在为DOMS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机制水平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选用9 只健康成年 S D 雄性大白鼠,采用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方式,通过运动前及运动后即刻从心脏取血, 测定其力竭运动前后血浆尿素氮、支链氨基酸、氨的量变情况。结果表明急性力竭性运动后大鼠血浆尿素氮、支链氨基酸、氨含量均呈明显增高, 且前两者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5)。结果提示急性力竭运动后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支链氨基酸的代谢增强,血浆氨、支链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疲劳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4.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在查阅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169名国家及省级优秀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证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5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证候:筋肉疲劳酸痛证、运动性失眠证、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证、肾气不足证及月经失常证,并结合运动性疲劳证候的生理性特卢、,制订出诊断标准。作者认为运动性疲劳证与内伤虚劳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本文观察了两种不同方式的力量练习对血清CK、Mb和尿3-MH水平及肌肉酸痛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二次练习的负荷递增方式为“阶梯式”,其练习后血清CK、Mb水平和尿3-MH排泄量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第一次“斜坡式”练习后,且恢复较快,肌肉酸痛程度也有所降低。提示:适宜的训练方式可能减轻由于高强度力量训练引起的骨骼肌纤维损伤。  相似文献   
76.
运动性贫血严重影响着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和健康,制约着运动成绩的发挥。而少年体操运动员由于年龄和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易发生运动性贫血。主要探讨了少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7.
运动可以使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同的适应效果.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有助于人们愈加清楚的认识其相关机制,并将有助于理解在相同的训练手段下不同个体之间出现训练效果上差别的原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心血管系统运动性适应与基因多态性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篮球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前提下,总结出几种判断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方法:生理指标测定法、自我感觉、一般观察法。提出几种有效的恢复手段:教育学恢复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方法、合理的营养补充、心理学恢复方法。以期为运动员训练比赛后疲劳的诊断和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9.
运用电刺激的方法研究未经训练成年男性的急性运动性疲劳机制。结果表明:在疲劳性伸膝运动后,最大随意收缩力下降17±15%(p<0.001),中枢激活水平从88±7%下降到84±6%(p=0.001),M波波幅基本不变,但电刺激诱发的最大颤搐张力和最大张力上升速度明显降低,半舒张时间延长,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下降19%(p<0.001)。疲劳过程中平均肌电图-力矩比值升高。结论:在未经训练成年男性间歇性大负荷运动导致疲劳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及肌肉本身均参与了运动性疲劳的形成,肌肉的兴奋性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收缩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80.
运动与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中机体氨代谢增强。氨的主要来源: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为骨骼肌的嘌呤核苷酸循环,长时间力竭性运动主要与骨骼肌大量摄取支链氨基酸有关。运动强度递增及长时间力竭运动,骨骼肌产氨增多。短时间力竭运动血氨与血乳酸的浓度呈正相关。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亦与运动后高血氨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氨可以用作评定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度、运动员机体的机能状态、疲劳程度及运动训练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