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9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对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赫尔和斯金纳在内驱力强化等有关动机问题上存在的分歧进行对比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实验队伍结构谈对实验人员的考评和激励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实验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职务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对实验人员的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教师管理过程中实施和谐激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要坚持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The dramatic growth of patenting and licensing of publicly funded research by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the closing quarter of the 20th century has stimulated some of the highest-profile debat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today. The issue of what aspects of academic research should be public - and what private - lies at the heart of each of these debates. The movement of academic scientists into commercialisation of discoveries and inventions has been extolled by some as a new model of academic research, one which facilitates economic and social returns from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trend has been criticised by others as representing a socially inefficient ‘privatis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as a threat to the ethos of science itself. This paper places these debates in historical context, with a review of change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patenting policies, procedures and practices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 an assessment of the logic underlying the passage of the Bayh-Dole Act of 1980, and an overview of its effects on economic returns from university research.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信息资源的跨部门共享难题,提出信息共享的技术实现方案,并将该方案与传统的制度激励方案进行收入成本关系的对比分析,据此构建跨部门信息共享的方案选择模型。研究认为,技术实现方案可以不受部门共享意愿的主观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强制共享的特征;只要信息共享的收益水平足够高,则技术实现方案就要优于制度激励方案。研究结果对于组织实施跨部门信息共享,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的公司结构当中,所有者越来越少参与企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经营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企业的实际控制者,当企业重组的时候,二者目标的不一致会损害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框架下,分析了企业重组当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对重组过程中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问题得到了一些启发和结论.  相似文献   
7.
李奇 《科教文汇》2011,(11):5-5,8
对教师评价是研究型大学激励教师成长的必然手段,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关于大学教师评价的文献基础上,对研究型大学教师评价进行动因分析,分为自我价值的实现、激励因素的影响、个人能力、社会环境、人力资本的理念、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等动因。  相似文献   
8.
沈伟腾  胡求光  余璇 《资源科学》2021,43(5):898-908
理解沿海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行为对于近海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4—2017年中国48个沿海城市近海污染物浓度以及经济增长目标约束数据,考察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近海污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财政压力和晋升激励数据,检验了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近海污染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未采用任何约束,施加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会导致无机氮浓度提高约0.020 mg/L,占无机氮浓度均值的比重约为7.17%。由沿海省级到市级经济增长目标的逐级加码幅度每提高1%,近海无机氮浓度将提高约0.007 mg/L,占无机氮浓度均值的比重约为2.51%。上述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和逐级加码均会加剧近海污染。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近海污染的影响会因财政压力以及官员晋升激励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面临高财政压力以及主政官员具有高晋升激励的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以及逐级加码对近海环境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科技型企业强调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其并购大多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专业人才等资源。然而,并购失败的情形很多。本文以创新激励为切入点,运用扎根理论,对科技型企业并购后的创新激励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识别了平等对待、包容和凝聚、组织文化交流、中长期激励、保证员工发展五类影响科技型企业并购之后创新激励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科技型企业并购之后的创新激励机制包括权威建立机制、员工合作机制、员工参与决策机制、员工发展机制、利益绑定机制;通过组织认同与利益绑定的共同作用,激励、塑造知识员工的动机和行为,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地,实现并购者的身份转变,并明确创新激励基本逻辑是科技型企业并购之后,创新激励机制实施有效的保障策略。本文研究不仅拓展了创新激励的适用范围,而且增补了企业并购后整合的经验证据,对于管理实践中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创新激励工作并实现并购后整合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专业虚拟社区中如何激励用户创新。提出专业虚拟社区成员创新的影响因素为社交需求、获得关注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以及社区联结程度;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识别意见领袖,并以意见领袖为中心构建成员网络关系,分为中间层、边缘层和意见领袖;基于成员网络关系,结合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成员创新行为产生的动机,并以MIUI社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专业虚拟社区成员的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创新,靠近意见领袖的中间层表现出社交需求,距离意见领袖较远的边缘层表现出获得关注的需求;对比流失的成员,留存的成员表现出自我实现的需求促使其产生创新行为。最后基于研究发现,给出管理启示包括:企业应多关注专业虚拟社区的创新激励建设,提高社区联结程度,满足成员的社交需求、获得关注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