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研究中国式摔跤女子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征,对20名中国式摔跤女子运动员Wingate无氧功率、尿肌酐排放总量、专项训练后血乳酸进行了测定,运用SPSS13.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子中国式摔跤运动中专项供能特征为磷酸原-糖酵解系统混合供能;中国式摔跤运动能提高人体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力量素质越好,则其竞技能力越强;中国式摔跤女子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较低,不利于代谢产物的清除,不利于运动后的恢复;运动员训练水平越高,则无氧代谢能力及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竞技水平及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特征与规律,为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评定及训练安排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参加全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的32名优秀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跑台和功率自行车等仪器,对受试者进行有氧递增负荷和30s最大极限负荷运动。在测试过程中,分别记录运动员有氧能力相关气体、功率和血乳酸指标及无氧能力相关功率和血乳酸指标等,并对运动员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整体有氧、无氧能力与其他耐力、爆发性运动项目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竞技能力、竞技水平、竞技成绩的不断提高,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表现出较高水平;通过有氧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VO2max、HR、BLA、Pmax、无氧乳酸阈等指标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心肺能力、负荷强度、耐乳酸能力等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最大极限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PP、AP、PD、BLA等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存在位置特征,有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副攻>二传>接应>主攻>自由人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1)无氧磷酸原供能特征为:副攻>自由人>主攻>接应>二传运动员;2)无氧乳酸供能特征为:主攻>接应>二传>副攻>自由人。研究提示:排球运动员训练时应该遵循自身专项位置特征,制定符合专项能力的生物能量训练方案和计划,另外,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时应加强对主攻运动员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战术体系时主攻运动员应多参与战术配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特点,采用调查、测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53名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结构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1)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发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具体表现为身材、身体充实度和去脂体重较高,体脂含量较低;(2)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磷酸原供能能力较好,心血管系统机能良好,并具备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但糖酵解供能能力有待加强;(3)不同级别选手运动素质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在最大力量方面大级别运动员优势明显,而在速度、灵敏、耐力方面中小级别运动员则具备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和实验等方法,对53名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主要由无氧能力因子、有氧能力因子、恢复能力因子和激素水平因子构成,表现为机体无氧、有氧能力强,恢复能力好,雄性激素水平相对较高;2)相对平均无氧功率、相对最大摄氧量、血尿素和血清睾酮可作为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典型评价指标;3)"百分位数法"制订的不同体重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标准,能较好地反映现阶段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可为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参加全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的32名优秀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功率自行车等仪器,对受试者进行30 s最大极限负荷运动,在测试过程中分别记录运动员无氧能力相关功率和血乳酸指标等,并对运动员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整体无氧能力与其它爆发性运动项目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竞技能力、竞技水平、竞技成绩的不断提高,排球运动员无氧能力表现出较高的水平;通过最大极限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PP、AP、PD、BLA等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优秀大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无氧能力存在位置特征,大致表现为:1)无氧磷酸原供能特征为:副攻自由人主攻接应二传运动员;2)无氧乳酸供能特征为:主攻接应二传副攻自由人。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优秀青年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纵向变化特点,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女子摔跤队13名优秀青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Wingate834E功率自行车对其无氧代谢能力进行为期3年的测试和分析。测试共进行了三次,测试时间分别安排在2008、2009和2010年全国青年女子自由式摔跤锦标赛的准备期第二阶段(专门准备期),测试对象为同一组运动员。结果发现:1)随着年龄和训练年限的增长,反映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PP(最大无氧功率)、AP(平均功率)和T-SP(维持最大功率的时间)这三项指标得到显著提高(P<0.05、P<0.01);2)T-AP和T-SP(达到和维持最大功率时间)这两项指标的变异系数(CV%)较高,表明无论优秀青年女子摔跤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高低,其无氧代谢能力都具备较高的储备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3个方面选择柔道体能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提高训练和选材的科学性。研究结果:(1)与一般运动员相比,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颈部、上肢和小腿围度较大,去脂体重较高,体脂含量较少,符合世界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的形态特征;(2)无氧代谢能力是女子柔道运动员的典型评价指标,优秀运动员具备突出的磷酸原供能能力,但糖酵解供能和有氧代谢能力亟待提高;(3)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具备均衡而突出的运动素质,表现为基础力量好、身体柔韧性好、灵敏协调性突出,优秀运动员应重点围绕着专项力量(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专项灵敏协调(手法综合运用、动作快速转换和投技寝技转换快)和基础耐力的提高展开训练。  相似文献   

8.
探讨和总结了技能类格斗对抗项目竞技能力的特征、供能特点以及格斗对抗项目有氧、无氧能力与成绩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高水平运动成绩的荻得是由构成竞技能力的七个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氧、无氧能力(结合专项特点和专项需要)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创造优异成绩;良好的有氧能力,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承担大负荷训练的水平和体能的恢复;无氧能力水平对技能类格斗对抗项目运动员水平的提高也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张崇瑶(备战时32岁)伤病复出备战第13届全运会期间个性化体能诊断和赛前针对性体能训练的研究,探析该项目经验丰富的大年龄运动员个性化体能训练、体能水平提高的思路。方法:通过对心率、身体功能测试、身体成分、膝关节等速肌力、肌肉力量及功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功等指标的监控,了解训练期间机体变化和体能水平的改变。结果:通过个性化诊断了解薄弱环节,在预赛到决赛期间制定完整的体能训练周期计划,改善薄弱环节,优化身体成分,提高核心力量,增强下肢稳定性,提升专项力量及无氧耐力水平,在大强度体能训练后采用超低温冷疗帮助运动员缓解疲劳,快速恢复。结论:诊断、训练、评估、恢复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使得张崇瑶体能水平大幅度提高,适应高强度比赛的能力得到最大提升,全运会赛前测试评估显示其体能和身体机能都达到个人最好水平,并在比赛中表现优异,夺得冠军。  相似文献   

10.
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自行车是一项集速度、力量和耐力于一身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特别是专项体能要求较高。自行车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主要包括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和专项力量,以及骑行技术与有氧、无氧能力的关系等。对国内外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市直辖后参加的第8届至12届全运会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重庆市参与的5个全运周期的奖牌情况虽总体呈现波浪上升趋势,但获奖牌项目少,全国顶尖水平运动员团体的规模小;重庆市代表队历届全运会积分少、排名靠后,在全国范围内竞技实力相对较弱;通过历届全运会前8的各个项目分布将重庆市各项目按竞技实力划分为两大个集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建议:制定重庆市竞技体育长远目标,现阶段性目标重点抓基础项目建设;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深化项目结构调整,打造重庆特点的项目群。  相似文献   

12.
调查男女大学生板鞋运动员身体形态及体能特征。受试者为大学生板鞋运动员18名(男、女各9名)。身体形态测定项目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WHR(腰围/臀围)、上臂围、大腿围、体脂肪率以及LBM等指标。体力测定包括最大无氧能力、最大吸氧量(VO2max)、血乳酸(La)、心率(HR)及运动成绩等指标。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板鞋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各指标的特征、最大血乳酸浓度、VO2max,与同年龄同性别的体育系大学生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大学生板鞋运动员的无氧功率,与同年龄同性别的体育系大学生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大学生板鞋运动员的VO2max和最大无氧能力都存在性别的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大学生板鞋运动以乳酸供能为主,建议采用最大无氧功率评定板鞋运动员的最大无氧能力,这对板鞋运动员的选材和专项运动能力的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天津体育学院竞技健美操队16名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核心力量训练的方式进行了8周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均有所提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但实验组提高的幅度较大;传统力量与核心力量相结合的训练方法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域相关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水平;实验组运动员的竞技健美操专项力量素质以及完成C组跳跃类难度动作的落地稳定性水平都比对照组提高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14.
曹卫华 《体育学刊》2012,(2):109-115
对CBA 2010-2011赛季各队的攻守能力进行研究后发现:联赛成绩较好的球队具有较强且较均衡的攻防能力。据最佳分档准则,结合合理分档数表,可将CBA职业联赛竞争格局分为3档。强队在进攻指标(得分、2分率、3分率、罚篮率、进攻篮板、助攻)和防守指标(失分、抢断、犯规和盖帽)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不同档次球队之间存在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而比赛中各方失误的几率大致均等,在防守篮板方面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运用TOPSIS法与RSR法对篮球职业俱乐部队综合评价及格局划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耐力运动员较少进行力量训练,主要担心肌肉肥大对毛细血管和线粒体功能产生潜在负性的影响。但是肌肉的无氧工作能力、肌肉力量和肌肉的爆发力可能影响耐力运动项目的成绩。力量训练能够提高神经肌肉特征和无氧代谢能力。耐力训练中嵌入力量训练的训练模式可能有助于提高耐力性项目成绩。  相似文献   

16.
多级负荷测试在赛艇训练强度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赛艇队参加2005年十运会预赛和2005年世界杯比赛的女子轻量级8名队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广东赛艇队在十运会预赛上因某些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成绩后,教练员通过多级测试乳酸指标对运动强度和训练计划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控和调整.结果:运动员6000m测功仪成绩明显提高,并在2005年世界杯上取得优异成绩.结论:在赛艇训练中,多级负荷乳酸指标对训练强度的监控和比赛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雅典奥运会赛艇公开级冠军艇只运动员的形态特征与比赛全程竞技表现研究发现:各冠军艇只在比赛全程各分段成绩上都有良好的表现,在比赛全程的4个阶段500m中,大多数冠军艇只都处于前2名的位置;参赛艇只中,包括获得冠军的艇只,比赛后程速度下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次奥运会冠军艇只运动员在体能能力结构上,存在着力量素质优势型、耐力素质优势型和力量—耐力素质均衡型之别:在配艇上,身高体重与竞技能力的配比存在着同一型和互补型两种类型。郑晓鸿  相似文献   

18.
高水平女子撑竿跳运动员的大周期力量训练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  谢慧松  周铁民 《体育学刊》2006,13(6):107-110
对我国2名国家队高水平女子撑竿跳运动员一个参赛周期的力量训练分期进行研究。结果认为:(1)根据撑竿跳运动专项力量构成特点,一个参赛周期的力量训练可沿基础性全身力量训练、原动肌肉体积适度增加训练、原动肌肉最大力量提高训练、专项爆发力提高训练、最大力量与专项爆发力保持训练途径进行阶段性复合训练;(2)分期式力量训练不仅有助于专项力量的转化与提高,而且可以保证竞赛期专项力量在比赛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个案研究发现,2名国家队高水平女子撑竿跳运动员经过系统性力量分期训练,在各项最大力量(负重半蹲、上斜卧推、肩上推举、硬拉、腿弯举、提踵)与专项力量指标(下肢无氧功率自行车测试、助跑5级跨跳远、跳远)上较上一训练周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并促进了专项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运动员竟技能力的日生物节奏和体力、情绪、智力的多天生物节律规律,及其在不同项目、不同运动员、不同机体状况下的表现特征,以及可变性与可调性规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论证了生物节奏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比赛成绩的影响的客观存在;探索了依据生物节奏的规律合理安排训练、调控赛前竞技状态、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