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采用EPQ和CAS等研究工具对我国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运动锻炼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并存在显著的专业与性别差异;(2)人格特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检测指标,运动锻炼可以改变学生的个性特征;(3)运动兴趣,运动成绩以及运动知觉能力等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体育测量是运用各种工具及方法收集资料并借以进行评价的系统过程。测量既要采用客观的标准,反映所测客体的共同规律,又要能够体现被测对象的特殊性。从世界范围而言,由于人种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测量的标准就应该有所不同,这就引出了一个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测量的标准化与测量的本土化问题。本文运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1)由于人种、文化背景和运动项目的差异而形成的体育测量对象的差别,这种差异体现在:A、人种的差异而形成不同人种的形态、素质和机能测评的差异;B、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心理测量的差异;C、不同运动项目和技术风格所要求的测量的差异;(2)对测量对象差异的处理方法:测量的标准化与本土化,具体而言,即选择特定的测量指标并为特定需要拟定测量常模和改进测量工具;(3)不同人种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4)适用于运动员个体测评方案与模型建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简单反应时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的反应速度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简单反应是各种复杂反应的基础,能反映其潜在能力。因此,简单反应时是诸多运动项目运动员选材的一项重要心理指标。实践中发现用目前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误差很大。通过每班40人,3组共120人分别进行测试次数、测试时间和刺激强度等的实验,并以10名对象进行验证,综合其它有关研究成果得出:测试时应严格控制激强度;被试在测试前应有一个视、听适应过程;初步确定测试以50次为宜。并提出了在目前条件下更准确地进行简单反应时测量的测试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动承诺是指个体渴望和决心继续参加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个体的运动行为和心理有重要影响。研究对国内外运动承诺的理论模型和测量工具的发展过程以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运动承诺模型的科学性和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在不断改进,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在运动承诺与运动行为、运动承诺与运动参与者的心理以及运动承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研究成果。但在研究中仍然存在研究工具使用不规范、本土化研究偏少的情况。今后的研究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运动承诺理论模型的研究,另一方面需要编制适用不同类型和水平运动群体的测量工具,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马加香 《体育科技》2013,(6):77-79,83
主要采用测量统计和实验法对宿迁学院甲、乙两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体育干预的心理疗法个案研究.实验前运用成熟稳定的全国通用的心理状况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测试,身体条件能够支持完成体育干预-心理疗法的实验,并根据被试的身心状况、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个体特点合理选择各种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灵活安排各个运动时间并结合适宜的日常心理疗法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15周的试探性干预实验.实验证明,合理运动负荷体育干预和日常心理疗法的结合互动能够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丰富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有效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迷信”行为在竞技运动中很普遍,但其概念尚无定论,或许它属于一种比赛仪式行为,区别于程序行为和宗教行为,可从行为主义观、归因 观、动机观来解释“迷信”行为。重点介绍已有研究对“迷信”行为前因后果的探索,影响“迷信”行为的因素有内部因素(性别、超自然信仰、归因风 格、运动认同、文化背景、控制点和心理压力)、外部因素(比赛重要性、比赛不确定性)和内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技能水平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 用)。而“迷信”行为的作用有积极的方面(提高任务表现,提高自我效能感、坚持性、目标设定,缓解心理压力,增加控制感)也有消极的方面(心理障 碍、负性预示、归因偏差),这可能要取决于运动员如何看待和运用这类行为,或许“迷信”行为还可以再细分为积极“迷信”行为和消极“迷信”行为。 目前,已有研究多关注其内部影响因素和积极作用,较少关注其外部影响因素和消极作用,而且还存在研究方法单一而简单、缺乏测量工具、第3变 量研究不足等问题。总之,运动员“迷信”行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研究应考虑研究方法、测量工具、消极影响、外部因素和第3变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特征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SAI-2和SCAT心理量表(中国修订版)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蹦床比赛的61名蹦床运动员进行了赛前竞赛焦虑的测试。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在文化程度和运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可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蹦床比赛更多地受到认知状态焦虑的影响,建议对认识状态显著的蹦床运动,教练员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认知心理训练;运动等级和文化程度与状态自信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十分注重艺术性、又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蹦床运动,教练员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此同时,还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以提高运动员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射击运动员心理韧性为对象,以Galli和Vealey(2008)的运动心理韧性概念模型为指导,选取一名湖北省射击队青少年运动员作为被试,研究心理韧性在改善青少年运动员心理韧性方面的有效性。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尝试帮助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运动员来正确认识生涯中所遇到的各种逆境,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本研究采取心理量表作为主要评价手段,对研究者施测《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简式韧性问卷》,心理韧性品质以积极认知、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五个维度为评价指标。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干预后被试心理韧性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来自教练员的观察问卷评价也验证了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最大脂肪氧化运动强度(Fatmax)进行减脂、促进健康的研究进展,为进行科学运动减脂提供了理论依据。Fatmax受最大脂肪氧化率(MFO) 制约,而MFO随个体年龄增加而降低,训练有素的人MFO较高,且Fatmax较低,性别与肥胖程度对MFO的影响仍存有争议。药物(营养物)不同程度影响个体脂肪氧化;参与运动做功的肌肉量影响个体脂肪氧化。MⅡT、HⅡT、SIT有着与中等强度或Fatmax持续运动相比拟的减脂效果和健康促进作用;并阐述了不同强度运动的脂肪氧化机制。目前研究仍有4大问题亟待解决:(1)Fatmax的标准测试协议;(2)Fatmax是否是最佳减脂强度?(3)MⅡT、HⅡT、SIT运动的最佳减脂方案问题;(4)间歇运动减脂的机制:刺激的间歇性或脉动性对机体适应性反应起到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正念训练对射击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旨在为射击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调整及提高运动表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名具有心理疲劳的青年男性射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7周的正念训练干预,对照组在同时间里聆听自己喜欢的舒缓放松的音乐,对两组运动员干预前后的心理疲劳状态、正念水平和接受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实验组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正念水平和接受水平组间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运动员干预前后比较,心理疲劳程度、正念水平和接受水平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运动员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心理疲劳程度的三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正念水平的五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接受水平得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实验组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程度得分和接受水平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正念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训练能够有效缓解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一、体育课开始时的心理干预——万事开头难,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开始 课堂之初,同学们刚从沉闷的教室走到环境开放、相对自由的体育场地,再加上其它各种新鲜事物(比如全新的运动项目,没有见过的体育器材,体育课堂以外的人、事、声音等等)的刺激,自然会产生一些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开小差等现象。对此我们应该对其施加一定的心理干预,力争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运动对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干预对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进行心理亚健康人群筛查,对符合心理亚健康诊断标准的40名高校女教师进行健美操运动干预实验,并以CMI量表和SCL-90量表检测、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8周的健美操锻炼,受试女教师CMI心身症状均值和SCL-90的测评得分均低于运动干预前,多数因子差异非常显著(P〈0.01)。以健美操为手段的运动干预对心理及生理均具有较好的纠偏作用,对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整体效果显著,尤其是对改善情绪效果明显。结论:运动干预是改善心理亚健康人群不良心理状态的有效手段,早期及时实施有效的运动干预有助于加速其向心理健康状态转化。  相似文献   

13.
金海滨 《体育师友》2012,35(4):68-69
一线的青年体育教师们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锤炼自己的听(看)课技能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1.看——现象如何表达。简而言之只需关注三个方面:看学生、看教师、看课堂。2.思——表达如何完善。思考是否通过身体练习有效提高了身体机能?练习方法和手段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学练过程中是否有情感、心理体验?3.行——完善如何拿来。在看(听)课之后,结合自身的实际,适时、适度、有选择地拿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理念上的更新与操作上的改造和完善,才是发挥了看(听)课的最大作用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两方面考察一项大学生身体活动促进研究的干预效果:1)干预是否改变了假想的调节变量;2)调节变量的改变是否与行为变化有关。方法:准实验设计。大学一年级学生被随机分为旨在促进身体活动的干预组和控制组。在学期初及干预后第8周,测量所有学生的身体活动结果和5个相关调节变量。结果:干预在女生的2个调节变量(自我效能创造时间锻炼方面,自我效能坚持不懈方面)上有显著性影响;而在男生的调节变量上无显著性影响。女生的3个调节变量变化得分(来自朋友的社会支持,来自家人的社会支持以及自我效能消极情感方面)是解释身体活动变化的回归分析中的显著性贡献因子,男生的身体活动变化中的2个显著性贡献因子分别是来自朋友的社会支持变化得分,自我效能坚持不懈方面的变化得分。结论:干预引起的女生的调节变量的显著改变与身体活动变化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关联。干预研究的有效性没有得到验证。今后要在变量选择的多样性、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干预内容及相关理论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   总被引:75,自引:6,他引:69  
徐霞  姚家新 《体育科学》2001,21(2):78-81
研究通过对498名中国大学生的自尊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身体自尊是组成中国大学生自尊的重要成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引进的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PSPP)进行了修订,旨在为研究我国大学生身体自尊提供科学的测量工具。对194名中国大学生进行了修订后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主量表和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4个分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在结构效度上有一些疑问仍需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确立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在本期“案例研析”栏目中,以实心球投远为案例就运动能力如何落地进行研讨。那么,在实心球投远教学中,如何理解投远的运动能力?投远的运动能力包含哪些具体能力?对这些具体能力又该进行怎样的教学?笔者将对以上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7.
蹦床运动员竞赛焦虑特征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慧 《体育科学》2003,23(5):133-136
采用CSAI—2和SCAT心理量表(中国修订版)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蹦床比赛的61名蹦床运动员进行了赛前竞赛焦虑的测试。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在文化程度和运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可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蹦床比赛更多地受到认知状态焦虑的影响,建议教练员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认知心理训练;教练员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还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以提高运动员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压力测量工具的研制与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一套测量大学生压力的工具,使该工具既能测出个体的总体压力状况,又能对压力的不同维度做进一步的区分与评价;研究方法:1)编译“压力测量问卷”,通过对10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了包含4维度40个项目的“完整版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2)对完整版问卷进行了简化修订,并通过对原有样本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了包含4维度21个项目的“简化版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3)重新选取1547名大学生,对简化版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简化版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相似文献   

19.
运动攻击行为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竞争的加剧,比赛的商业化以及比赛场地观众人数的增多,观众之间种族、宗教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使运动场上不断发生暴力冲突;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何心理背景?怎样制定有效措施去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本文试图分析攻击行为的各种表现及心理原因,并从体育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一些防治措施。一、运动攻击行为及其测量运动攻击行为是运动中发生的一种伤害或危及他人的行为。它有四种特征:(1)它是一种行为,不是一种  相似文献   

20.
高校运动队不可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通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已经进行了近20年,在这20年中,人们就其管理、训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许多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各种问题自始至终都存在。本文旨在通过对此进行调查研究的事实来验证,普通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目前情况下是不适宜的,条件尚未成熟。一、讨论与分析1.概念上的定义普通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所指是什么?“高”在哪?“高”到什么程度?这是首先应该确定的。我们理解,“高”应该是指竞技水平;“高”在运动训练中的科技含量和知识水平;“高”到全国领先、国际先进的程度。这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