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股势力"一直是危害我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坚持依法打击和防范是治本之策。建议国家将打击和防范"三股势力"写入宪法,并进一步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刑侦、安全、边检、金融等法律的相关具体措施,适时出台《反"三股势力"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打击和防范"三股势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6,(6):55-60
当今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日益频繁,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不应将目标局限于反恐合作,还要推进禁毒、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等多领域的司法合作。这不仅是由于几种类型的国际犯罪相互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更是由于国际法律机制需要一个完整的自洽性结构以提升组织自身的运作效率。因此解析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与其他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共生关系,基于现有国际反恐警务合作机制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的基础之上,寻求更为完善的全面反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当前,“东突”恐怖势力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要想有力地对其打击,必须寻求国际刑事合作。但现行的国际法已不能适应打击“东突”恐怖势力国际化趋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国际政治及“东突”恐怖组织活动的特点使得进一步推动国际刑事合作面临很大的困境。因此,我们应在巩固和深化原有的双边及区域性反恐刑事合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和强化全球反恐刑事合作。  相似文献   

4.
刑事司法协助是一国司法权的有效域外延伸,具有重要的外交和司法价值。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犯罪的增多与国家间交往的扩大,使得作为打击跨国犯罪主要合作手段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快,不过也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是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62次全体会议于2000年11月15日通过 的。公约产生于深刻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技术背景之下。公约对一些刑事司法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确立了 “主权原则”等一系列重要原则,在机制上进行了很多创新,还规定了有关“取证”、“没收和扣押财产”等刑事诉讼 程序,是一部刑事实体法和诉讼法都有所兼顾的国际文书。公约旨在建立一个遏制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全球性综合 法律机制。它是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制定了一系列刑事司法原则以及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以预防和打击有组织犯罪为中心目的,为世界各国构筑了国际合作的法律平台。根据我国的有组织犯罪的情况,我国应当在吸取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在加强有组织犯罪预防、完善打击有组织犯罪立法、加强司法制度建设及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等方面,积极探索,从而在预防和打击有组织犯罪方面主动应对。  相似文献   

7.
欧盟通过《欧洲基本权利宪章》和索林案等实践,建立了其特有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模式,该模式也在欧盟成员国内普遍建立。我国与欧盟成员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深受欧盟刑事司法合作模式影响,引渡条约在打击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跨国犯罪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签订引渡条约的国家数量和范围还不能满足打击跨国犯罪的需要,附条件引渡是欧盟及其成员国中引渡条约之外的首选方式,量刑承诺必须以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为中心,在坚持国家主权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对量刑承诺的内容根据个案的情况逐步厘清。同时,对可能出现干涉司法权的不恰当要求应该拒绝承诺。  相似文献   

8.
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实践,但在犯罪认定、刑罚裁量、恐怖组织认定和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中国应完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立法;在刑事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恐怖组织认定机制;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9.
中南亚地区的毒品犯罪不仅危害着该地区各国的国内稳定,也严重影响着整个地区的稳定。各国通过国内立法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打击该地区的毒品犯罪。针对中南亚地区毒品犯罪跨国性、地区性的特点,在中南亚各国间建立统一的刑事司法合作机制是打击毒品犯罪的有效途径。现有的各国国内法、以及签订的多边和双边条约、协定及宣言等有利因素为中南亚各国打击毒品犯罪刑事司法合作一体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追逃追赃工作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密切相关。我国当前追逃追赃的刑事司法协助体系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国际条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定位模糊以及与国内法的衔接不够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成效。我国应当确保国内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实现有效衔接,尽快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加紧完善《引渡法》,尽快出台《刑事司法协助法》,加强执法司法机关人员的能力建设,更多地运用境外追诉,完善刑事司法协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中学化学教科书60年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建国初期17年"以苏为师"转向自编本土化化学教科书的探索过程;文革时期以三大革命为出发编写实用化学教科书的颠覆过程;改革开放后从"一纲一本"向"一纲多本"过渡,从关注知识到培养素养的化学教科书重建过程;以及21世纪的化学教科书从形式到内容的突破和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2.
针对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采用提高教师素质、"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等有效的实施策略,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3.
依据《课标》,针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开展了英语阅读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究。经过多年实践,初步创建了以“三段”(读前、读中、读后)和“四策”(预测、略读、推断、概括)为主要架构的英语“三段四策”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关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注重英语阅读方法的实践与指导,切实提升了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立足实际,将组织传播与接受美学结合考察与研究,探讨组织传播与接受美学的互动关系,这有利于组织内部信息的构建和协调,是对传统的美学鉴赏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此,需采取必要的手段,改革传统办学模式,构建开放性职教办学体系;准确把握现代经济社会对高职技术人才的需求定位;紧紧抓住高职教育特征,建立重技能、促就业的创新教育机制。培养心理适应能力强、具有职业技术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福建省第六届残运会参赛者服务需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不同项群残疾参赛者存在着对安全服务需求程度最高的共同规律;不同区域间,不同区域间,南平参赛者在安全、情感服务需求程度最大,福州参赛者在生理、安全服务需求程度最小;不同性别中,男参赛者对生理、安全服务需求程度占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文检课”教学,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提高重视程度;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利用数字资源的能力;改变实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清末司法官制改革初步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司法行政不分的格局,初步确立了法官考试任用制度。辛亥革命后,各地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相继制定了《临时约法》,对法官制度赋予了新的内容,确立了法官独立审判原则、严格法官考试制度,并规定了法官的保障措施等。这些规定对后世的法官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onsiders some of the debates surrounding the term competence and the relevance that these ha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e frameworks. Such frameworks are increasingly on the agenda, since they purport to support training programme development, to identify competence gaps, to promote self-development, and to ensure common standards. This paper shows, however, that notions of competence have specific meanings in particular contexts, that they have been contested, and that they have fallen into and out of favour over time. The paper concludes by teasing out the implications that competing definitions of competence have for the guidance field.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了解北京市0-7岁残疾儿童家庭康复需求的状况,为政府部门建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支持体系提供参考建议,对133名北京市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共5类残疾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残疾儿童家长对咨讯支持、经济支持和专业支持需求强烈,对服务支持和精神支持也有较强需求。残疾孩子的母亲对咨讯支持需求显著高于残疾孩子的父亲,40岁以上的被试对精神支持需求显著高于40岁以下的被试,残疾程度为重度(一级)的家庭对精神支持需求显著高于其他残疾程度儿童家庭。研究者认为北京市0-7岁残疾儿童家庭康复需求强烈,相关部门和机构应适时给予残疾儿童及其家庭适当的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