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虚拟R&D组织的基本模式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已成为获取竞争优势和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克服跨国经营导致的研发资源的分散 ,以及单个企业研发能力的不足 ,虚拟R&D组织就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研发组织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虚拟R&D组织的基本含义和特点作出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虚拟R&D组织的基本模式及其内容 ,以期加深对现代研发组织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创新活动的全球最佳组合,正在世界不同区位加快建立R&D机构和新产品开发中心。结合当代海外R&D投资的新特点,探讨了国外研发实验室逐渐由母国向他国转移;广泛建立R&D战略联盟;实施跨国并购,提高R&D能力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母国之外建立或收购研发实验室和成立跨国 R&D战略联盟作为动态的 R&D活动扩散的两种表现 ,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由于在此过程中涉及众多的智力成果的流动和传播 ,因此 ,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从 R&D扩散过程中母国 R&D部门或联盟某一方的已有知识产权的转移或转让过程中 ,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海外研发实验室或战略联盟新创造的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两个方面 ,对 R&D扩散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R&D中的知识管理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R&D中的个体及组织的隐性和显性知识构成和知识流的分析和描述,提出了根据六个不同的阶段,从共同愿景、T型技能、A型技能、共有思维模式和R&D流程五个方面来对R&D进行知识管理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7—2014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考察了R&D人员的流动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在利用人口迁移引力模型对R&D人员流动测度基础上,应用Moran I指数考察R&D人员流动的空间自相关特征;考虑R&D人员流动的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考察各种区域特征对R&D人员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R&D人员的区域流动规模庞大且存在地区差异性,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呈现出“高—高”聚集的R&D人员流动态势,而西部地区则处于R&D人员流动“低—低”聚集分布的洼地;工资、消费、就业等物质财富特征对R&D人员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技术创新水平、医疗服务、公共交通和环境质量等区域发展特征对R&D人员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R&D国际化模式与组织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管理学角度对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模式与组织协调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新特点;依据R&D的国际化机制,对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归纳出了八种典型模式;给出了一个适用于R&D组织形式选择的匹配矩阵。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研究的热点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楚天骄  杜德斌 《软科学》2004,18(4):25-29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影响因素和海外R&D区位选择、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动因、R&D机构的组织模式和海外子公司的责任分配、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与知识溢出效应是当前西方国家对跨国公司R&D全球化研究的四个热点问题,在对其加以详细论述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提升我国R&D实力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青 《科技管理研究》2003,23(5):123-125
R&D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R&D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R&D实力。近年来 ,美、日等发达国家和跨国大企业对R&D投入的力度都以百亿美元计 ;限于我国国力和企业实力 ,在短期内我国对R&D的直接投入达不到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的水平。在以上这种现实的背景下 ,本文探析提升我国R&D实力的其他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宛群超  袁凌 《科研管理》2021,42(12):80-87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FDI嵌入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正向空间累积效应,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以及FDI流入过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R&D人员和R&D资本的区际流动均对流入地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而FDI 较为明显地促进了R&D资本流动的创新效应;在R&D人员流动和R&D资本流动产生创新动能的过程中,FDI的调节作用均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作用强度具有倒U型演化特征。本文结论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无形技术外溢在隐性知识的跨国技术溢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外溢强度 和中国对外溢技术的吸收能力纳入一个分析框架,提出相应的测算模型估计从G7国家有效外溢到中国的 R&D存量,利用2001—2011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内R&D、贸易和无形技术外溢对中 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国内R&D投资、贸易和无形技术外溢均显著促进了中国各省 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各省市R&D投资通过促进技术效率变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贸易和无形技术外溢则 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R&D是大学三大功能之一,R&D管理既有一般项目管理的内涵,同时因为它的科学前沿和高技术开发内涵,它具有区别于一般项目的特定知识体系.文章阐述了大学R&D管理的知识体系,分析了R&D管理中计划、立项、执行与控制、交付、转化的过程,提出了一系列的R&D管理流程,研制了大学R&D管理的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12.
元利兴  宣国良 《情报科学》2004,22(11):1281-1283,128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不断加深,跨国企业的研发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全球分散化趋势.跨国企业需要通过信息的流动来控制其全球运营,因此,本文对跨国企业全球R&D活动中的信息流动机制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构建跨国企业信息网格模型、跨国企业全球R&D活动中的信息流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R&D的虚拟联盟是当前发达国家中流行的企业组织新形式。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开始利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对其进行研究,这不但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虚拟联盟,而且使经济学的市场理论和企业组织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资源论、交易成本论、合作竞争论、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价值链与核心能力等角度给出了现代经济中的R&D虚拟联盟的经济学解析,指出虚拟联盟是现代R&D活动组织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赵修卫 《科研管理》2005,26(2):89-95
国际R&D与经济全球化相关联,现已成为跨国公司寻求全球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其发展表现出了三个特点:一是明确的战略动机;二是在多样化活动前提下,突出组织学习和扩展创新的基础;三是倾向集成的R&D组织结构。本文以文献评述形式对此作了介绍,最后简介了国际R&D机构主任的配备情况。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作R&D因其在优化资源组合、缩短R&D周期、降低R&D成本、规避R&D风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越性,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关于协作R&D团队治理机制研究综述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外部治理机制、知识产权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协作R&D团队治理机制有待于更深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合作R&D的组织形式与虚拟研发组织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合作R&D的组织形式选择是近年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而虚拟研发组织是合作R&D在全球网络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一种崭新的表现形式。本文首先通过经济效益与组织柔性的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研究型合资企业 (RJV)与合作研发 (COD)这两种合作R&D的组织形式 ,为企业间选择合作研发的具体组织形式提供理论依据 ;并探讨了合作研发组织的网络化与虚拟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环境动态性与企业R&D/marketing柔性整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企业R&D/marketing柔性整合的概念 ,对环境的动态性进行了分析 ,研究在不同结构的环境动态性下 ,企业对R&D/marketing整合度的需要 ,以此考察企业R&D/marketing柔性整合的必要性 ,并探讨了在动态环境下如何提升企业R&D/marketing的柔性整合能力。本文将环境动态性分成需求动态性、竞争动态性和技术动态性三个分析对象 ,通过对 78家企业的实证研究 ,探讨了不同的环境动态性结构与企业所需要的R&D/marketing整合度的关系 ,发现了影响企业R&D/marketing柔性整合能力的主要因素 ;部门关系与合作、整合机制、部门间矛盾的解决和共识、高层领导对创新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金雪军  欧朝敏  李杨 《科研管理》2008,29(1):97-1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技术引进总额不断提高,R&D投入也迅速增加。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探讨技术引进对R&D投入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从总量上看,R&D投入促进了技术引进,技术引进却没有有效带动R&D投入的增加,但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从结构上看,则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具体分析,技术引进对R&D投入结构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技术引进总额不断提高,R&D投入也迅速增加。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探讨技术引进对R&D投入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从总量上看,R&D投入促进了技术引进,技术引进却没有有效带动R&D投入的增加,但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从结构上看,则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具体分析,技术引进对R&D投入结构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知识转化效率影响知识的决策与发展,文章选取研究与开发机构(R&D)领域知识为研究对象并构建指标体系,以2002-2011共10年间数据为面板数据,按照经济发达程度将全国30个地区划分为5个区级,基于数据包络分析(BCC-DEA)方法对R&D知识转化效率进行区域维度的静态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对R&D知识转化效率进行区域及时间双重维度的动态研究。根据测度结果分析各区级R&D知识转化情况并得出各区域R&D知识转化效率平均值排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