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社会网络视角,结合制度与组织学习理论,研究了连锁董事、创新投入、市场发展程度之间的作用机制。利用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普通线性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网络成员的创新投入可以通过连锁董事提高企业绩效,而市场发展程度负向调节连锁董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连锁董事网络在制度相对不完善时成为组织学习的重要途径,其对创新投入促进企业绩效具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从网络中心度、网络强度和网络专业性三层面考察连锁董事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发投入的直接影响以及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采用中国2011—2015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弱连锁程度以及网络专业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在连锁董事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两者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连锁董事网络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可以部分解释为:连锁董事网络可以通过资源和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递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而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在对现有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归纳出企业连锁董事形成影响因素的相关假说,并以我国2005年上海地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对连锁董事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规模对连锁董事有显著负向影响;以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测度的企业偿债能力对连锁董事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对连锁董事影响不大.这些研究结果,为阶层领导理论和金融控制理论的研究结论提供了有力支持;而资源依赖理论对连锁董事研究的相关结论是否适用于我国连锁董事的具体实践尚不能给出定论.此外,还基于我国转型时期的特定制度背景,提出并证实了企业的国有与非国有性质会对连锁董事产生显著影响这一假说.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的转型经济环境,从连锁董事的中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出发,考察连锁董事网络位置和连锁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动态环境中的表现。研究结果显示:连锁董事网络的镶嵌效应对处于连锁董事网络中不同位置企业的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在高动态性的环境中,处于连锁董事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绩效较低。  相似文献   

5.
张行 《科研管理》2018,(1):108-118
CEO的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股票价值变动,而由于某种原因引致的CEO离职行为及公司的继任决策更是股票收益变动重要影响因素。继任决策一般由企业董事会提出并决定,所以,董事会结构对继任类型的选择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外部董事比重和权力特征是影响CEO继任选择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我国2000-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之后发现:CEO离职之后,公司的外部继任决策成为最优决策;外部董事的比重与外部继任CEO概率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性,且外部继任CEO的概率随着外部董事比重的增加而呈现单调递增趋势;CEO的"自愿"和"强制"离职两种情况下,外部董事比重与外部继任概率之间都是单调递增的关系;从继任信息公布后的企业平均股票收益情况来看,企业股东会从外部继任决策中获益,而内部继任时企业股东利益会受到损害;企业规模越小,外部继任决策效用越高,而企业规制性程度越高,外部继任决策效用越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资源依赖理论和组织间模仿出发,考察连锁董事任职经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以组织冗余作为替代变量,探讨焦点公司内部资源存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连锁董事任职经验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以组织冗余测度的焦点公司内部资源存量越多,连锁董事任职经验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地区创新能力与连锁董事任职经验之间呈显著的替代关系,即企业所在地区的创新能力越低,连锁董事任职经验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该结果支持了连锁董事任职经验能够降低焦点公司面临的知识约束,进而提高焦点公司创新能力的作用逻辑。本文拓展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连锁董事任职经验经济后果领域的相关文献,将连锁董事任职经验的影响从企业微观层面延伸到地区宏观层面,为完善上市公司创新人才结构及选聘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行 《科研管理》2018,39(1):108-118
CEO的能力水平和管理效率直接影响企业股票收益的变动,而由于某种原因引致的CEO离职行为更会导致股票收益变动,这一过程中继任决策类型是股票收益变动重要影响因素。而继任决策及其类型选择一般都由企业董事会提出并决定,所以,董事会结构特征对继任类型选择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重和权力特征是影响CEO继任选择的关键因素。基于对我国2000-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1)CEO离职之后,公司的外部继任决策成为最优决策;2)外部董事的比重与外部继任CEO概率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性,且外部继任CEO的概率随着外部董事比重的增加而呈现单调递增趋势;3)CEO的“自愿”和“强制”离职两种情况下,外部董事比重与外部继任概率之间都是单调递增的关系;4)从继任信息公布后的企业平均股票收益情况来看,企业股东会从外部继任决策中获益,而内部继任时企业股东利益会受到损害;5)企业规模越小,外部继任决策效用越高,而企业规制性程度越高,外部继任决策效用越低。  相似文献   

8.
段海艳 《软科学》2009,23(12):118-125
以连锁董事这种典型的企业之间关系网络为起点,以资源依赖理论为支撑,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给定企业、董事会等传统因素条件下,重点就连锁董事关系网络因素对以债务融资能力和债务期限结构为代表的企业融资行为做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段海艳 《科学学研究》2012,30(4):631-640
 以资源依赖理论为支撑,使用社会网络和社会统计分析方法等,就连锁董事对企业创新绩效、组织冗余的直接影响以及组织冗余的中介效应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就基于西方连锁董事实践而构建的资源依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包括所有关系在内的度中心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强连锁数量和地域趋同性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其次,连锁董事对组织冗余的影响中,度中心性、强连锁数量和地域趋同性三个网络因素对组织冗余均有负向影响,其中只有地域趋同性影响显著;最后,连锁董事、组织冗余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组织冗余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总之,连锁董事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有助于减少组织冗余,而组织冗余的减少并不能改善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连锁董事网络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同群效应和影响机制。基于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公司在做出财务欺诈行为决策时会受到自身所处的连锁董事网络社团中其他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同时发现,在存在财务欺诈行为的连锁董事网络社团中,公司之间通过共用连锁董事形成的关联关系紧密程度越高,该连锁董事网络社团中的公司发生财务欺诈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公司在连锁董事网络社团中与越多的财务欺诈公司共用连锁董事,该公司发生财务欺诈行为的可能性越大。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对由连锁董事的信息传递引起的公司间财务行为相互模仿现象的理解,为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制度转型过程中,不连续创新是中国企业长期成功的发动机还是成长道路上的陷阱?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南都电源不连续创新的决策和实施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已有技术领域来说,面临不连续创新的冲击,企业将采取原材料创新和产品架构创新、已有市场维持和新细分市场开拓的"双元平衡"演化战略;对新兴技术领域来说,企业将采取"逐步全面替代"的演化战略,广泛的知识搜索、非计划性组织学习以及创新性文化的培育对不连续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最后,不连续创新的成功实施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能力的转变与替代、产品技术性能极大的提升以及新价值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产业链升级是中国企业摆脱跨国公司低端锁定的重要途径。以企业成长与企业创新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入嵌产业链的程度。研究发现青春期企业创新投入越强入嵌程度越低,吸收能力越强入嵌程度越高。新创期入嵌产业链程度较低,而青春期较高。创新投入与入嵌程度之间关系受到新创期负向调节。同时,吸收能力与入嵌程度之间关系受到新创期的负向调节、青春期的正向调节。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产业链升级具有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代际传承与治理转型是困扰我国家族企业的重大现实难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以控制权配置理论为基础,构建博弈模型揭示了法律制度、经理人市场和企业技术能力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和动态演进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宏观层面的法律制度、经理人市场及微观层面的技术能力均对家族企业治理转型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具体来讲,家族企业所在地区的投资者保护越完善,经理人市场越发达,创始人家族越倾向将控制权让渡给职业经理人;反之,则更倾向选择子女接班。此外,企业技术生产率越高,家族企业治理转型对制度环境的依赖性越弱,越容易实现由家族治理向职业经理人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4.
李宇  王竣鹤 《科研管理》2022,43(6):74-83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组织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企业普遍沉浸在缺乏“数字化能力”的焦虑中。本研究在组织印记理论基础上拓展了印记反弹效应,以数字时代开启的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反弹契机为背景,探索了促进企业数字化能力获取的组织特征与过程机制。采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产业的259家中国企业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与组织忘与数字化能力之间存在正向关系,组织韧性在其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企业网络数字氛围正向调节了组织学习、组织忘却与组织韧性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企业虽然在初创时期没有丰富的外部资源支持,但可以在后续发展中通过组织学习与忘却强化组织韧性等内部组织特征,并在良好的数字氛围等组织外部环境中实现更为迫切的获取数字化能力的反弹效应。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ers have emphasized on the need for advanc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research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organizations accrue benefits from their knowledge resources. Thu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ooted in the theoretical streams of knowledge-based view, KM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is proposed to explain how a successful KM program creates value. The approach discusses four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that firms need to develop simultaneously to create KM-enabled value, and identifies possible organizational actions to develop these capabilities. Various feedback and feed-forward processes, originating inside as well as outside the firm, integrate these capabilities into a KM-enabled value creation cycle (VCC). Key propositions were developed, and were examined with the help of three case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Despite the popularity of big data and analytics (BDA) in industry, research regard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BDA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quantifying the longitudinal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BDA implement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Grounded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this study empirically demonstrates the impact of BDA implementation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d how industry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moderate the BDA-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Using secondary data regarding BDA implementation from 2010 to February 2020, we find that BDA implement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wo types of business value creation: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business growth. Furthermore, the impact of BDA on operational efficiency is amplified in less dynamic and complex environments, while the BDA-business growth relationship is more pronounced in more dynamic, complex, and munificent environments. Collectively, 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y-centric understanding of BDA’s economic benefits. The findings offer insights to firms about what actual benefits BDA implementation may generate and how firms may align the use of BDA with the industry environments they are operating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