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是19世纪英国重要的教育思想流派,詹姆斯·穆勒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又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等人的教育思想,在其代表作《教育论》中运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功利主义原理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提出了旨在追求和实现个人及他人"幸福"的教育目的观和...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的英国,各种思潮涌动,穆勒的功利主义主张幸福是唯一值得欲求的目的。简·爱在婚姻和宗教上的伦理观契合了穆勒的功利主义,并反对以利益为唯一追求目标的"功利观",反对牺牲尊严、自由、人格完整来获取幸福,也反对利用他人和被他人利用。简·爱式的功利主义婚姻观和宗教观既是十九世纪英国社会重理性、重"实用"的产物,也是夏洛特重视伦理道德修养的产物。这种功利主义伦理观不仅调整了女性对应于男性的依附关系,而且改变了人对应于神的屈从地位,彰显了女性的主体人格。夏洛特通过叙述简的成长道路,似乎给当时代的中下层女性指明了一条求生存、求发展、实现真正幸福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教育是有"闲暇"精神的。在"闲暇"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格加以历练培育,对学生的品性施以涵养淬砺,对学生的道德良知予以萌发唤醒。教育的"闲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时间",即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思想的时间;二是"心境",表现为学生愉悦欢欣、悠然自得、潜泳沉醉、无所牵绊的一种"生存"状态。教育要真正体现"闲暇"精神,必须践履以下三点:一是呼唤教育的人文精神,与功利主义的教育道别;二是呼唤教育的自由精神,与束缚思想、心灵与精神的实用主义教育相道别;三是呼唤教育的幸福精神,与压抑幸福与快乐体验的工具理性主义教育道别。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幸福观误区。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创造幸福与感受幸福的统一。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应夯实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思想,锤炼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意志品质,提升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劳动不仅有物质、经济等功利主义价值,还具有创造人、成就人的本体价值,人们理应在劳动中感到幸福,确立劳动幸福价值观。为实现从劳动功利主义价值观到劳动幸福价值观的转变,要高度重视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联结作用,在劳动和人性、劳动和一切生活用品、劳动和自食其力之间建立联结;同时应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幸福的唯一源泉,自觉参与劳动,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愉悦和幸福,树立劳动幸福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正>基础教育领域,由于不同的判断主体对教育的期待不同,课程知识价值取向出现了差异,即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回答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直接导致了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知识价值取向名不副实。1.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个人幸福。功利主义认为,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当国家追求最大的善、社会追求最大的善的时候,一定会剥夺孩子最大的"善"——幸福。在功利主义教育的影响下,往往学  相似文献   

7.
J·S·密尔是一位有着强烈现实关怀的教育思想家,其功利主义教育观赋予个性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凝聚与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主题,开启了主体有意识地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崭新思维方式.同时,与边沁截然有别,密尔从"质化"层面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着眼,从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性长久进步出发,为功利主义教育观增添了更具高尚性和感召力的理论内容,为我们反思当前教育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带着对教育的理解和解读,我们走上了"幸福教育"之路.8年的实践,让我看到了"幸福教育"的实践价值,也感受到了"幸福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突出价值.我们提出的"幸福教育"就是让幸福充盈在教育生活的每一天,让师生共同拥有幸福——在学习与生活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充满理想.  相似文献   

9.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原则,密尔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幸福是功利主义眼里人生的唯一目的,密尔在其论证中论述了有关“什么是幸福”、“什么人可以获得幸福”、“怎样获得幸福”以及“个人幸福与全体幸福的关系”等问题。功利主义体系自身的矛盾在密尔“幸福”的思想里特别突出地表现出来。然而这种世俗化的幸福观却深刻地影响着今天人们的观念,应给以很好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与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与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这种将幸福视为最核心和最终极价值理念的教育就是"幸福教育"。我们提倡以"幸福教育"为理念引领,就是以"幸福"为指向、为核心、为目标,建设幸福学校,做幸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就当前的研究而言,将幸福作为教育目的的观点,在形而上学的维度上缺乏前提的充分辩护,在经验的层面上缺乏事实的细致分析。幸福通常是一个人在目的或理想实现过程中的满足状态或愉悦体验,具有直接性、依存性、内生性的特点,因而与教育目的的抽象性、实体性、外在性存在某些龃龉。重要的不是为教育专设一个"幸福"的目的,而是要使学生真正在自我实现、自我调适、与人合作的教育过程中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12.
边沁是18世纪后半叶英国功利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他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确立为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作为其教育理论的基础。他在教育目的、内容、管理原则等方面的论述,对后世的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边沁是功利主义学说的创始人。虽然边沁没有亲自创办过大学,其唯一精心设计的实科中学也未能实现,但该计划所折射的功利主义思想却在高等教育领域实现了。比较与分析边沁设想的"功利日学校"和在其影响下创办的伦敦大学学院,从而得出了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核心、以世俗化和实科化为特征的功利主义大学观。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具有目的性和超越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教育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大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当前我国大学不同程度地存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唯智主义错误倾向,使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学生幸福生活的初衷。大学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养成积极的幸福品质,发展良好的幸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受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一直被我们所忽视。本文从人的生命本性论证了教育是人的一种需要,教育是使人走向自由和幸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一个人活着必然追求的本质问题。教育因指向人,而注定是一种追求幸福的活动。多年来,苏州市金阊区实验小学以"培养真正的人,成就幸福的人"为理念,树立健康快乐的教育目标,创新寓学于乐的教育方法,追求乐此不疲的教育过程,践行着"培养幸福儿童"的"三乐"教育理想。发展"三乐"学生,成就"三乐"教师,构建"三乐"课程,学校逐步形成了特有的"三乐"教育,展示着一种独属于金阊实小的幸福教育表情。  相似文献   

17.
由于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多元化,当代中学生面临一些道德困境。穆勒的功利主义"最大幸福"原则可以作为切实可行的行为评价标准,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从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心灵快乐高于感官快乐、美德修养三个方面探讨了幸福的真正含义,为中学生走出目前的道德困境提供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功利主义教育的价值,从社会层面上来说,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提高个人获得谋生手段的能力,但教育的价值最终应该落在人的发展层面.功利主义教育应该超越其现有的价值,关注个人的幸福,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促进人的一般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全面提升个人的素质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幸福教育?笔者认为,幸福教育就是让在学生走进校门的一霎那,便能够感受一种庄严的教育意境。其实,揭示幸福真谛的只能是真正感恩幸福、创造幸福的人。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培养师生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任。沈阳市第七十二中学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感染下,确立以"一三五"现代学校发展模式为起点、以高洪茂精神为引领、以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为过程,最终实现幸福教育这一总目标的"四位一体"学校顶层设计愿景,促进学校的  相似文献   

20.
正内尔·诺丁斯的教育思想是在当前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至上的时代中,发出的一个温暖、柔软但直抵心灵深处的声音,唤醒我们每个人内心沉睡已久的生命关怀,以及对于个体、家庭与天地的敏锐接触……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层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2版)好的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或群体的幸福。——《幸福与教育》在每个理想家庭中,都有关爱者。每当别的家庭成员需要他或她时,都会得到一个放心的回答"我在这里"。——《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