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三可三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殷切期许。在“三全育人”大思政视域下,如何引导全体高校教师按照“三可三为”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对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可”涵育为人“品”格,“三为”规范处事“行”为。以“三可三为”标准加强高校教师培养,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外在要求,也是高校教师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智慧选择。应从强化思想导航、加强文化融入、培育高尚师德等维度培育“三可三为”高校教师,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径: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制度保障;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3.
“学习强国”平台的目的是让党员全方面地学习大国建设,构建学习型党政,推动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党建教育。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 “学习强国”平台的内容、载体、特色优势可作为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提出“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路径,让高...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新征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打造高质量高校教师队伍,要坚持不懈推进高校教师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高校教师思想之基。高校教师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实践。高校教师要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贡献智慧。高校和教育部门要全面构建教师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环境场域。  相似文献   

5.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信仰是党政治建设工作的核心。高校师生的政治信仰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在高校中的领导地位以及高校自身的办学方向、育人方向等原则问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更要在政治信仰建设中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基本原则,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坚定政治信仰的思想立场。崇尚人民至上,塑造政治信仰的人民立场。讲好国史、党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树立政治信仰的正确历史观、党史观。立足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升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全局领导能力、组织建设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高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依托,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为“魂”,以自身组织建设为“基”,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体”的政治信仰建设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民办高校党组织起着政治领导作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紧紧围绕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中心工作任务,通过政治上主动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促进广大民办高校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党建工作的“有为”谋求党组织“有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统一战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其间,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牢牢掌握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巩固发展统一战线联合范围、主动维护同盟者切身利益、灵活运用“又联合又斗争”策略思想等历史性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借鉴历史经验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巩固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心工作,推动统战理论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尊重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合法合理利益,完善新时代新征程大统战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8.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三全育人”能否有效融入教师党支部建设,关系到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问题。为此,科学认识其内在逻辑、正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准确找到其实践路径是“三全育人”融入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围绕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方式问题,提出了党“总的领导”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坚持党的领导,是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先决条件;注重运用党“总的领导”的方式、方法;加强监督确保党“总的领导”的政治方向和贯彻落实;培养各条战线高素质干部,提高党“总的领导”水平;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巩固和加强党“总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列宁关于党“总的领导”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和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冯永香 《青海教育》2023,(Z3):14-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宣传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强调“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这为推进新时代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可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做好创新理论宣传工作,积极探索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方式方法对促进事业发展、推动工作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