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速滑运动员比赛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速滑运动员进入赛季后,身体和精神都会长期处于应激作战状态,很容易产生运动性疲劳。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理性思辨,针对处于赛季中的速滑运动员特点,提出了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和种类,并根据速滑运动员疲劳类型提出了利用抗疲劳物质、物理疗法、补充营养品及水、负离子法、睡眠等方法进行生物性恢复;利用音乐、赏识和催眠等方法进行心理性恢复。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疲劳的综合判断和运动员疲劳的恢复进行了探讨,针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运动员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速度滑冰大全能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的消除与恢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速度滑冰大全能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和疲劳的恢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合速滑大全能比赛的特点及其运动员比赛中机体能量供应的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分析大全能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产生疲劳的原因和机理,探讨速度滑冰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产生的部位和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教育学恢复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方法和心理性恢复等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消除和恢复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为速度滑冰训练、比赛中运动员的疲劳消除和恢复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打运动员在长期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和竞赛中,生理、心理负荷强度大,致使运动员极易产生运动性疲劳。对散打运动中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针对瑜伽对心理和生理功能的作用和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两方面进行综述对照研究,探究得出:将瑜伽放松练习运用于田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意义,并且提出将瑜伽练习运用于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恢复训练当中。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人体疲劳产生的生理过程,提出了相应的恢复人体疲劳过程的方法与手段。研究表明,消除与恢复疲劳,对于提高运动成绩,增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等方法,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疲劳的诊断进行了探讨,并从整理活动、运动训练、合理营养、充足睡眠、心理学手段、物理手段、针灸、中药、社会学恢复等9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赛艇项目教练关于运动员疲劳诊断和体能恢复指标体系、训练调控和机能监控等方面的认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教练员一致认为,疲劳诊断及体能恢复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导致运动员训练或比赛中产生疲劳最主要的因素是能否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和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后体能的恢复;而教练员判断和获取运动员疲劳及体能恢复情况的途径,主要是根据经验,并能采用多途径、多层次的综合治理的方法;合理营养、赛前体能保持和调整、过度疲劳的恢复问题是困扰教练员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发挥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独特优势和潜力,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学认识、中药恢复运动性疲劳的应用方法、中药在运动性疲劳相关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中药对于运动性疲劳相关的免疫能力、运动性贫血、抗氧化能力、中枢神经疲劳、运动性损伤等问题具有明显的疗效,在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使用中药应密切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疲劳辨证论治,加强中药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多种中医疗法恢复措施的综合应用,以提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时效性;谨惕中药的违禁成分,确保使用中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篮球训练后的疲劳恢复角度入手,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采用心理学手段对篮球运动员运动后的疲劳进行恢复,并运用实验对其效果进行验证,得出在篮球运动员疲劳恢复阶段,适当加入自我暗示有利于篮球运动员的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11.
范静  姜跃金 《冰雪运动》2010,32(1):46-49
越野滑雪是周期性耐力项目,运动时间多、距离长,能量消耗大,对运动员的心理和机体能力要求较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恢复是运动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消除疲劳方法,能提高运动水平。结合越野滑雪运动训练实践,运用理论分析方法阐述越野滑雪运动疲劳产生的机理和检测方法,并提出恢复训练、营养补充和心理训练等方法,旨在为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运动疲劳的积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浅议运动性疲劳恢复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快慢,是否是1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否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这是运动训练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将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能力作为训练的内容,提高到与运动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讨论,提出了训练“恢复能力”的生理机制及作用。并且还从疲劳发生的机理来讨论训练“恢复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恢复能力”可以进行训练,以及对不同运动疲劳的恢复能力提出了应用不同训练手段进行训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模型建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与恢复循环的过程是竞技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关系到体育竞赛成绩的优劣,然而,这一过程很多的研究不能直接通过人体试验,所以模型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三大供能系统理论为依据,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分类,为疲劳与恢复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南开大学女排两次大赛前的调整期作为对比,分别进行习惯性恢复和多学科的先进和实用手段的综合性恢复,结果观察到:习惯性恢复没有完全消除肌肉系统的疲劳,综合性恢复不仅消除了循环系统和肌肉系统的疲劳,而且循环系统的恢复水平高于习惯性恢复效果,提示多学科的综合性恢复对女排赛前调整期的恢复过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冰球运动员运动疲劳恢复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项树清 《冰雪运动》2009,31(3):30-32,39
冰球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恢复是运动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用良好的消除疲劳方法,才能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比赛成绩,才能保证日常训练的有序进行和保持其运动状态。通过分析疲劳的产生与特征,提出采用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与作息制度、合理营养与膳食、心理学恢复、物理恢复等方法与手段促进运动员运动疲劳的积极恢复。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外周机制与中枢机制.影响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的因素很多,文章重点阐述了不同运动状态下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与中枢疲劳、环境温度及运动对中枢机能的影响,以及营养补充促进中枢疲劳恢复的作用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当前运动性疲劳的定义在定位、翻译、起源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提法不科学,并明确指出运动性疲劳的生化研究宏观上包括两个方面,即"运动性疲劳的监控"和"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诸多研究在探讨"过度训练"时,不应该忽略对"疲劳"或"运动性疲劳"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