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利用IST—Ⅱ型等动游泳训练测试系统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测定游泳运动员上肢最大有氧能力。结果表明:1)IST—Ⅱ等动游泳训练测试系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测试用游泳专用测功仪,可通过递增负荷安全、有效地测定游泳运动员的上肢的有氧能力;2)VO2max平台持续时间(VO2maxPD)是另一个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的重要标识,只有把VO2max和VO2maxPD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反映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内涵;3)心率无氧阈(HR—AT)应成为游泳训练中控制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模拟“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LoHi训练法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为LoHi训练法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对1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2周的LoHi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后进行气体代谢、力竭性递增负荷运动能力测试;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进行5次专项有氧能力的测试.结果2周LoHi训练后,①男运动员VO2max、VO2max/kg、Vemax和O2-plusemax显著提高(P<0.05),女运动员无显著性变化(P>0.05);②力竭性递增负荷运动后,男女运动员运动后的Bla均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0.001),男女间无性别差异(P>0.05);同时运动后Bla的下降率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③力竭性递增负荷运动中,男运动员Wmax提高了12.7%(P<0.01),女运动员则提高了6.12%(P>0.05); Tmax男子提高17.7%(P<0.05),女子提高7.44%(P<0.05);④男运动员在2周LoHi训练过程中运动成绩呈升高趋势,Bla呈逐渐下降趋势,训练后7d运动成绩最好,Bla却下降51.9%(P<0.01);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运动成绩和Bla均呈下降趋势,训练后7d运动成绩最高,18d下降,但Bla均明显低于训练前(P<0.01).结论两周LoHi训练提高了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能力,特别使运动员的一般有氧能力和专项有氧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女运动员对缺氧的适应能力明显低于男子,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李开刚  洪平  尚文元  宗丕芳 《体育科学》2003,23(5):102-105,F003
采用实验法,利用跑台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测定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结果显示:1)VO2max平台持续时间(VO2maxPD)是另一个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的重要标识,只有把VO2max和VO2maxPD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反映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内涵;2)心率无氧阈(HR—AT)应成为游泳训练中控制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40名自行车专业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方法:40名自行车运动员(男21,女19)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力竭运动,分别采用3 min递增法、1 min递增法和线性递增法进行运动负荷递增,用Oxyam Pro运动心肺功能仪观察最大耗氧量(VO2max)、心率(HRmax)、呼吸商(RQ)等指标,运动前、后采集血乳酸(Lac).结果: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的VO2max、HRmax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实验的RQ、Lac指标差异无显著规律性.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功率自行车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没有统计学差异,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均可作为功率自行车进行有氧耐力测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以24名11~15岁年龄段的男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人,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训练前后对实验组进行200m×7多级递增负荷测试及50m自由泳专项测试,从而了解有氧耐力的训练效果,为基层青少年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提供参考,也为改善和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耐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大强度间歇训练手段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名备战全国“十三运”的云南省自行车队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3组, S组训练方案采用SIT/耐力训练, H组训练方案采用HIIT/耐力训练, C组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耐力性训练;训练持续3周。训练前后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和有氧运动能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绝对值(VO2max)、最大摄氧量相对值(VO2max/kg)、每分通气量(VE)、最大心率(HRmax),并通过公式计算每搏输出量(SV),以及测试递增负荷后即刻血乳酸(BLA)、最大有氧功率(P)和40 km个人计时成绩进行了测试。结果:(1)3周训练后,S组运动员VE、HRmax、SV、VO2max、VO2max/kg、P和ITT40k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H组运动员VE、VO2max/kg、ITT40km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BLA有显著性的下降(P<0.05)。(2)S组运动员ΔVE、ΔHRmax、ΔSV、ΔVO2max、ΔVO2max/kg、ΔBLA、ΔITT40km显著提升(P<0.05),且优于其余两组;H组仅ΔITT40km存在明显提升(P<0.05)。结论:间歇训练结合耐力训练对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呼吸系统、有氧供能系统可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SIT结合耐力训练较HIIT结合耐力训练或传统耐力训练更能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通过对高水平游泳运动员间歇性低氧训练(IHT)中血液指标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探求IHT的有关机制,为游泳运动项目建立相应的IHT模型,使IHT成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有效辅助训练方法,促进运动成绩提高发挥作用。方法以陕西省游泳队男运动员为受试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实施为期3 w氧浓度逐周递减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测试血液学指标、血乳酸、力竭时间、心率。结果(1)RBC、HB、HCT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但有个体差异;WBC、Lymph%均在正常生理含量;(2)在逐级递增负荷中,间歇性低氧训练后运动员力竭时间延长,由1 606.57 s提高至1 689 s,力竭负荷由低氧训练前267.7 w提高到281.5 w;(3)乳酸阈功率在七位受试者中有一人下降,两人不变,四人提高,总体平均值提高12.25%。结论(1)血液指标检查结果IHT前后均在正常生理含量,说明IHT对于游泳运动员机能影响机制有别于高原训练;(2)经过IHT后,运动时间延长,表明IHT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力素质;(3)IHT后安静心率比训练前降低,且同级负荷时训练后心率始终低于训练前,表明心脏的输出功率增大;(4)乳酸阈强度提高充分显示IHT使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运动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21,(5):430-434
目的通过评价散打运动员上肢递增负荷后下肢优势腿Y平衡测试的变化,探讨上肢肌肉疲劳对下肢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8名散打运动员利用手摇式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测试,第1级负荷从50%最大功率开始,每2min递增,每级递增负荷分别对应60%、70%、80%、90%最大功率,进入最后一级功率测试时全力摇车至力竭(要求90%最大功率至少坚持1min)。运动员在递增负荷前和运动后即刻用血乳酸分析仪测试血乳酸,用Y平衡测试评价动态平衡能力。结果 1)运动员上肢递增负荷后BLa浓度显著高于运动前,分别为7.98±0.98mmol/L和1.95±0.29mmol/L(p<0.001)。2)上肢肌肉疲劳后,YBT前方伸展距离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4,ES=0.63);YBT总体平衡能力降低,无统计学意义但有现实意义(p=0.241, ES=0.43)。YBT后内侧方和后外侧方的伸展距离与运动前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276,ES=0.21;p=0.198,ES=0.23)。结论YBT在散打运动员中重测信度高,可用于有效评价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上肢疲劳对散打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有消极影响且呈现出方向特异性,说明针对散打运动员上肢进行抗疲劳训练,对保持或提高下肢和整体的动态平衡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试游泳运动员在服用Rg34周后,有氧能力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观察Rg3对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g3能明显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提高最大摄氧量测试后1min呼吸商水平;提高最大摄氧量测试后最高乳酸水平及乳酸消除率。证实了Rg3具有提高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游泳训练中的补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中如何更好地促进运动员机能的恢复是训练中的重要环节,针对游泳运动员的特点,在训练中进行牛磺酸复合功能性饮料的补充,并在补充前后进行有氧功率自行车的运动测试和血样的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和运动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冬训期间未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试评价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等方法对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机能状态的影响,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保证运动员的体能和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方法:通过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等结合血液生化指标测试,对比分析4周高住低训低氧训练、高原训练对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高原训练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值非常显著地高于高住低训期,高住低训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较前均有一定比例增长;高原训练对男运动员有氧能力有显著提升,女运动员在中低负荷有氧运动时肌肉缓冲能力有所改善.结论: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4周均能促进现代五项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增强其有氧代谢能力;对现代五项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对技能性项目的影响仍需通过一系列专项指标评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液有形成分某些指标对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比较不同有氧能力运动员联赛期间血液有形成分变化特点。方法:测定18名足球运动员联赛前和联赛中期血液有形成分指标;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方式,测定联赛前反映最大有氧能力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1,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与最大摄氧量显著负相关。2,联赛中期,一般有氧能力组运动员血液有形成分变化比优秀有氧能力组明显。结论:1,血液有形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运动员有氧能力。2,优秀有氧能力运动员对足球联赛大强度运动适应能力强,生理反应较平稳。  相似文献   

13.
RE营养剂对血清睾酮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游泳小鼠、普通大学生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RE营养剂对睾酮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E大、小剂量组小鼠血清睾酮值均比时照组有显著意义提高(P<0.05).小鼠3%负荷游泳力竭实验:RE小剂量组游泳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意义延长(P<0.05).小鼠6%负荷游泳力竭实验:RE小剂量组游泳时间较对照组有比较显著意义延长.普通大学生服用RE胶囊后血清睾酮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男子举重运动员服用RE胶囊后血清睾酮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男子自行车运动员服用RE胶囊,冬训和夏训后血清睾酮水平均有升高,但夏训后更显著(P<0.05).主要结论:服用RE营养剂小鼠和运动员血清睾酮水平显著提高,运动能力也显著增强,小剂量组较大剂量组作用明显,因此应用时应采取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周1 900 m高原训练对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上海自行车队7名男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海拔1 900 m高原训练.每周训练安排相同,包括公路有氧课5节、场地专项课4节、身体力量课2节,训练负荷逐渐增加,第4周减量调整.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相同时间测试空腹体成分,进行15 s最大频率、最大功率测试,以及45 s×2组(间歇20 min)功率维持能力测试,选取时间点测试HR和BLa,并计算15s分段功率;分别在高原训练前、结束后和结束2周后采静脉血测试血常规、T、C,高原训练1周后相同方法加测血常规.结果:1)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体重、体脂%、骨骼肌质量和脂肪质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2)高原训练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分别提高了7.4%和6.9%(P<0.05),而睾酮提高了22.9% (P<0.01);3)高原训练后15s骑行测试中的最大频率无变化,最大功率仅提高2.4%(P>0.05);4)高原训练后两组45s测试中的最大和平均功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一、二组间的最大功率下降率和平均功率下降率分别降低40.5%和51.8%(P<0.01),且第一组结束后3min、第二组开始前和第二组结束后3 min的血乳酸分别降低了11.2%、21.2%和9.5%(P<0.01),而20min间歇期内的乳酸消除率明显提高.结论:4周1 900 m高原训练未对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的最大频率和最大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以糖酵解代谢供能为主的重复做功和做功维持能力,以及疲劳消除能力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辽宁省自行车队6名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得到其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及其对应的心率,结果显示:经过一个训练周期,这6名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有提高但不明显,而相对值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无氧阈绝对值和相对值有显著性升高。表明最大摄氧量的相对值与无氧阈的综合运用在训练中更为有效,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该训练周期为有效训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测试了8名男子场地自行车运动员2个月冬训期间训练前、中、后血液中Hb、BUN、血睾酮和铁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一个月的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员的HB和血睾酮均明显低于冬训前(P<0.05);BUN明显升高(P<0.05);铁蛋白明显下降(P<0.05)。冬训两个月后,除铁蛋白外,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表明训练负荷的安排是适宜的。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女子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在奥运会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是,男子场地自行车训练水平依然很低,同国际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为摸索场地自行车训练规律,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本试验测试了8名男子自行车场地运动员冬训期间不同阶段Hb、BUN、血睾酮等指标并分析了其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皮划艇队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周期中,狠抓有氧能力训练,冬训前后两次最大摄氧量测试发现摄氧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有氧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女子皮艇组提高幅度约12%,男子划艇组相对摄氧量达到67.7ml/kg·min,运动后乳酸清除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说明整个冬训期间结合项目特点,围绕“无氧阈”强度安排训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一次成功的冬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冬训训练监控与机能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生化指标对中国国家散打队运动员2006年冬训进行训练监控,保障科学化训练的进行.方法:以国家散打队2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睾酮(T)、免疫球蛋白IgG、IeA、IgM等生化指标,对运动员冬训过程进行了监控与评定.结果:在冬训期间,男子散打运动员的Hb、BUN、T等指标和冬训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冬训初期相比,女运动员除了冬训末期的T显著增高及中期的BUN显著下降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冬训期间的运动训练负荷安排比较合理,总体上运动员在机能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时,没有出现训练过度及免疫抑制的情况.运动员部分生化指标的个体差异较大,应建立运动员训练监测的个人档案,进行纵向比较与分析;针对个别免疫力下降或有贫血征兆的运动员,要注意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以武汉市备战第六届城运会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赛艇测功仪多级负荷进行测试,测定不同负荷下功率与乳酸值,通过对乳酸阈曲线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以评价赛前训练效果及运动员个体能力。结果表明:运动员在体重没有显著性变化的情况下平均乳酸阈功率显著性提高,说明赛前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20.
女子赛艇运动员两周冬训前后血乳酸和心率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乳酸是评定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观察两周冬训前后女子赛艇运动员血乳酸和心率的变化,评定运动训练对机体有氧、无氧代谢的作用效果,以及探讨递增负荷运动与血乳酸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