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简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特点及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开展信息共享空间的意义,并从信息共享空间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挑战,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来建设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对图书馆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构建适合信息共享空间的信息资源体系及信息共享空间对图书馆管理的挑战等5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信息共享空间为出发点,介绍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国内外研究历史,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提出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模块化模型;最后对信息共享空间在新的信息技术形势下的发展——学习共享空间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构建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息共享空间下的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全新的知识服务模式,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开辟了新领域,它是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内容.文章分析了信息共享空间下的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的概念思想与模型,探讨了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体系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与实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图书馆实施信息共享空间的案例,提出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与实施方案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国内学界关注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背景,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内涵与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经验,着重从提升图书馆校园价值、提高图书馆地位、回归图书馆“场所“位置、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对大学、图书馆、读者三者所产生的影响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全新变化以及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与构成要素,指出高校图书馆设计信息共享空间的意义,最后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考察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践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以港台内地五所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为例,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与不足.经文献和网站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总体处于小范围的尝试阶段,初步实现了空间、服务、资源的整合,但存在本馆特色不明显、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最后就如何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国外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的概念、特征、功能、结构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外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理论研究状况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指出了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大学信息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与大学信息素养教育关系为基础,分析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与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内容的一致性,认为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不仅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最佳场所,而且实现了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学习、研究的融合,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已成为大学图书馆公共服务的一个有效模型和未来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0.
陈代春 《河北科技图苑》2010,23(2):34-36,39
简述了国外信息共享空间概念及其发展,分析了我国图书馆界信息共享空间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展望了信息共享空间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建立基于分馆的Information Commons(IC)读者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琼  于静 《图书馆论坛》2007,27(5):24-27
概述国外图书馆界的IC读者服务模式的先进经验,并设想我国图书馆在分馆基础上构建IC。通过阐述分析分馆IC的优势、分馆IC与馆的关系、构建条件、服务内容,充分整合分馆资源、环境、人力、技术与服务,发挥分馆的学科优势,创建一个为用户提供层次更深、功能更完善的一站式读者服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IC的理论构成可划分为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政策空间和情感空间等四个维面仿面。从建设所涉及的范围及其功能的发挥等因素考虑,IC分为宏观层次上的全球IC/巨型IC、中观层次上的区域/系统IC和微观层次上的机构/兰且织IC等三大类型。不同层次类型的IC,具有不同的功能与特点,其结构模型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评估与评价信息或学习共享空间(Information/Learning Commons,简称IC/LC),不仅对管理者和用户明确建设目标、评判IC的价值或效果、衡量满意度、保证IC良性运行,提高IC服务水平等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为管理者、投资人及监督、考评部门实施有效管理以适应时代变革提供科学依据,它贯穿IC(LC)规划与运营的整个过程,是IC规划与实施中最为重要的一环。IC的评估与评价需要科学的调查与调研。该文探讨了调查与调研在IC评估与评价中的应用问题,认为调查与调研对于评估与评价IC规划与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单概述了阮氏五定律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从IC理念、结构功能、服务内容、运行管理模式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IC建设所蕴含的阮氏五定律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作出"IC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阮氏五定律"的论断。  相似文献   

15.
创建大学信息共享空间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潮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的特征和优点及国外高校建设IC的一些具体做法,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建设IC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站式服务、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协作学习研究等是IC的核心理念。IC信息资源建设应着力构筑合理的信息资源空间布局,强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开发,重视OA资源的组织与整合,并努力构建面向用户的IC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7.
IC2作为IC服务模式的拓展和延伸,为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实践.在介绍了IC2的概念和内涵后,论文从信息共享空间网络资源整合、协同性虚拟学习平台、共享电子档案袋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实施,并由此总结了图书馆IC2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This work considers the topic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 (IC) analysis and examines a number of present approaches to their analysis. The developed IC phase-factor model and a general scheme for predicting IC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IC)已成为当前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网络思维和网络应用方法的变革,也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在分析IC概念、特征、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Web2.0技术在高校图书馆IC建设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