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有无注意任务跳深落地动作下肢的生物力学差异,以及下肢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表现的差异,从而间接分析注意任务对跳深运动的影响,为跳深练习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预防损伤的依据。方法 采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15名无运动等级体育生在有无注意任务状态下跳深落地动作的下肢生物力学参数,使用SPSS26.0对各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 1)与无注意任务比较,有注意任务的Tb2、Ta2显著减少(p<0.05),t2、t5、t6的髋关节角度明显减小(p<0.05),t6的膝关节角度明显减小(p<0.05),t5的力明显减小(p<0.05)。2)优势侧在无注意任务下的t0、t5、t6的髋关节角度显著小于非优势侧,优势侧在有注意任务下的t0、t1、t2、t5、t6显...  相似文献   

2.
对湖南省株洲市209名3~6岁学龄前儿童展开横断面调查,通过加速度计测量24 h活动,采用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问卷父母版评估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水平,运用成分数据和等时替代模型方法分析24 h活动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关系,以及24 h活动行为时间重新分配与执行功能的预期变化。结果显示:(1)MVPA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呈显著负相关(β1((4))=-5.45, P=0.03), LPA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也呈显著负相关(β1((4))=-10.67,P<0.001),睡眠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呈显著正相关(β1((4))=15.30,P<0.001),久坐行为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无相关性。(2)15 min等时替代模型预测变化显示,MVPA替换其他活动行为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均显著下降,反之则上升,且MVPA与其他3种活动行为时间重新分配对执行功能的等时替代效益具有不对称性;在所有替代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跆拳道训练对4-6岁儿童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预防运动损伤及提升平衡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年龄分层抽样从杭州市某幼儿园与跆拳道俱乐部随机挑选80名4-6岁儿童,采用走平衡木与Y型平衡测试评估动态平衡能力;采用Wii-Fit平衡板测试睁/闭眼状态下并足站立与右足单足站立时的各项静态平衡能力指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训练因素对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训练与视觉因素(睁闭眼)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训练组在走平衡木与Y型平衡测试中表现出比对照组更好的动态平衡能力(t平衡木=6.455,P<0.01;tY型平衡测试=-2.700,P<0.01);在并足站立条件下,训练组cop轨迹长及面积均小于对照组(FArea=20.44,ηP2=0.12,P<0.01;FLength=174.16,ηP2=0.54,P<0.01);当右足单足站立时,训练组在有无视觉信息的两种情况下均优于对照组(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单次中等强度运动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问题行为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采用SNAP-IV量表测量13名ADHD儿童[男生10名,女生3名;(9.00±1.15)岁]完成1次20 min中等强度运动(挥拍运动、台阶测试、折返跑、开合跳)前、后的问题行为;采用芬兰心电图测试仪(Mega Faros 180)监测运动前、后以及运动期间HRV指标,并将运动前、后以及运动期间全程30 min均分为6个时段(t0~t5),分析不同时段HRV的变化特征以及时段差异。结果:1)运动后,ADHD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对立违抗得分非常显著低于运动前(P<0.01);2)运动后,RMSSD、SDNN、HF、LF、TP显著低于运动前(P<0.05),LF/HF较运动前有上升趋势;3)运动期间时域指标RMSSD、SDNN时段差异显著,呈持续下降趋势(P<0.01),频域指标LF、T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欧两项运动员不同助滑和起跳动作姿态产生原因其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及机理,并将姿态参数对气动阻力的影响进行量化评估。方法:以5名北欧两项国家队运动员为对象,采用风洞测试和高清摄像系统及视频分析系统对其在风洞水平工作段中进行助滑和起跳训练时身体姿态和关节角度参数、气动阻力参数进行采集和分析,通过运动员身体形态、运动学特征等因素分析不同姿态产生的原因,探究其影响助滑起跳姿态的机理。结果:1)同一运动员在保持头部平视(与铅垂线夹角θ1=90.4°)、躯干水平(与水平面夹角θ2=0°)、手部水平伸展、完全蹲踞式(髋关节角度θ3=37.6°)姿态进行助滑时气动阻力最小,具有最佳减阻效果。2)不同运动员的起跳动作中,“膝动带髋式”姿势为最佳减阻姿势,相对于平均气动阻力最大的“髋膝变速同步式”姿势,减阻率达到18.34%。3)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运动员的右侧髋关节内外旋ROM增加,起跳的气动阻力相应减小;右髋屈ROM增加,气动阻力相应会增大,起跳气动阻力的降低,有利于运动员赛季跳台的平均距离的提高,以上3组变量之间相关性均具有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氧运动预适应激活自噬调控Hippo/YAP/TAZ信号通路对急性低氧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保护的机制。方法:50只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n=10)、单纯急性低氧力竭运动组(HE组,n=10)、低氧预适应+急性低氧力竭运动组(HP+HE组,n=10)、运动预适应+急性低氧力竭运动组(EP+HE组,n=10)、低氧预适应+运动预适应+急性低氧力竭运动组(EP/HP+HE组,n=10)。预适应周期2 w, EP+HE组及EP/HP+HE组进行2次/d常压常氧跑台训练;HP+HE组及EP/HP+HE组进行10 h/d间歇性低氧暴露(FiO2 13.5%)。预适应后HE组、HP+HE组、EP+HE组及EP/HP+HE组大鼠进行低氧环境跑台力竭训练(FiO2 11.9%~12.0%)。低氧力竭运动后2 h,尾静脉取血检测血清骨骼肌损伤、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腓肠肌病理特征,并检测腓肠肌自噬相关蛋白、Hippo/YAP/TAZ信号通路蛋白及mRNA。结果:(1)与HE组比较,预适应组大鼠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对30~50岁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4位男性T2D受试者[年龄:(42.6±6.5)岁]进行3次交叉随机自身对照试验,每次干预均在早餐后1 h进行,分别为:1)HIIT,高强度运动以90%V O2max强度骑功率车7组×1 min/组,低强度运动以30%V O2max强度骑功率车7组×2 min/组,热身以60%V O2max强度骑功率车4 min,恢复以40%V O2max强度骑功率车5 min;2)MICT,以50%V O2max强度持续骑功率车30 min;3)安静对照(CON)在功率车上静坐30 min,每次干预间隔10天。受试者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1 h 3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离心运动伴4种不同程度的血流限制对年轻女性外周疲劳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综合评价各方案的安全性,为长期血流限制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将40名女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小强度抗阻(30%1RM)伴0%(CON组)、40%(BFR40组)、60%(BFR60组)和80%(BFR80组)动脉闭塞压(AOP)的血流限制运动。各小组进行4组伸膝离心运动,第1组重复30次,后3组重复15次,组间休息30 s。检测运动前、运动后即刻、15 min、30 min、1 h以及24 h的骨骼肌收缩性能(最大径向位移、收缩速度)、最大等长力量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1)与CON组相比,BFR40组的副交感神经活性受到轻微抑制(P<0.05),可在运动后30 min内恢复(P>0.05);2)BFR60组的最大等长力量在运动后显著下降(P<0.01),副交感神经活性进一步抑制(P<0.01),交感神经支配增强(P<0.05),运动后30 min内恢复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性(P>0.05);3)BFR80组运动后诱发显著的外周疲劳(P<0.01),使副交感恢复显著延迟,交感活性大幅增强(P<0.05),需更长时间恢复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性(24 h内);4)相关性分析显示,副交感神经活性分别与最大径向位移(r=0.65)、收缩速度(r=0.62)和最大等长力量(r=0.55)呈正相关(P<0.05),交感神经活性与上述3个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流限制运动中,40%AOP会抑制迷走神经活性;60%AOP可明显影响交感神经活性和交感—副交感调控的平衡性;80%AOP可诱发显著的外周疲劳,且与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密切相关。综上所述,不建议心血管风险高的患者使用80%AOP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高温环境(32℃,55%相对湿度)长时间运动中,口服γ-氨基丁酸(GABA)对人体皮肤散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设计的方法,对18名男性耐力性项目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两次实验,以60%最大负荷进行40min功率自行车运动,维持转速60转/min;GABA实验,口服运动饮料(3ml/kg体重)含有GABA 1000mg;对照实验,口服等量的运动饮料;连续测定皮肤温度(上臂、胸部、大腿及小腿)。结果:GABA实验与对照实验比较,运动中最高平均皮肤温度(36.61±0.31℃vs36.41±0.45℃)、最高平均皮肤温度升高值(1.51±0.45℃vs 1.34±0.56℃)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GABA实验中平均皮肤温度差值在运动后的20~40min高于对照实验(P0.01)。结论:高温环境口服GABA使人体运动中的皮肤温度升高,促进皮肤散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温环境不同湿度条件下一次急性大强度运动对机体应激程度的影响;方法:20名来自不同专项的(平均年龄21.7±1.13岁,平均训练年限3.9±0.87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暴露组和运动组,分别在33℃,相对湿度20%、40%、60%、80%环境下进行高温暴露和进行急性大强度力竭性运动.用ELISA法测定运动前、后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tisol)的浓度;结果:运动后血清PRL相对湿度60%组明显高于相对湿度20%组(P<0.01),运动后血清cortisol相对湿度80%组明显高于相对湿度20%组(P<0.01),运动后血清PRL、GH和cortisol均显著性升高.暴露组除相对温度80%组暴露后血清cortisol明显低于暴露前,其他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PRL是高温环境下运动对机体刺激较为敏感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反映机体热应激程度的大小,血清PRL与体温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在高温环境下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运动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呈增加趋势,相对高温环境下,不同湿度条件运动对机体的应激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增龄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干预对大鼠有氧运动能力、骨骼肌线粒体BNIP3、PI3-k相对表达量、线粒体数目、ATP浓度和丙酮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梳理上述指标与骨骼肌增龄性退变的关系。方法:8月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n=20)和HIIT干预组(H,n=20)。C组不运动,H组以50%、.70%和90%VO2max对应的速度交替进行50 min/天、5天/周、持续16周的运动干预,并根据VO2max测试结果调整运动强度。在基线值(0周)每组各取4只大鼠,在干预的第8、16周结束后的24 h每组各取8只大鼠,剥离大鼠比目鱼肌,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自噬情况,采用比色法检测比目鱼肌线粒体ATP浓度和丙酮酸脱氢酶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试.BNIP3和PI3-k的蛋白表达。结果:16周增龄过程中,C组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的时长和VO2max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2.
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对大鼠RBC、Hb及HC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对大鼠RBC、Hb及HCT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大组对照组(Ⅰ)和运动组(Ⅱ)。其中,Ⅰ分为常氧组(A)、高住8h组(B)和高住12h组(C);Ⅱ分为常氧运动组(D)、高住8h运动组(E)和高住12h运动组(F)。D、E、F组大鼠每天在坡度为0的动物跑台上以25m/min的速度训练1h。训练完后,将B、E组和C、F组放入氧浓度为12.5%(相当于海拔4000m)的低氧舱内8h和12h。实验期为4w,5d/w。实验后取血进行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检测。结果B组和C组RBC、Hb、HCT值显著上升(P<0.001);D组和E组RBC、Hb、HCT值显著下降(P<0.001);B组与E组比较,3项指标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模拟高原环境能够使SD大鼠RBC、Hb及HCT值显著增加,实验采用的模拟高住低练训练模式使SD大鼠RBC、Hb及HCT值降低,且高住8h组和高住12h组、高住8h运动组和高住12h运动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水上运动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安静状态下肱二头肌微循环相关指标与运动项目、运动员等级及专项训练年限的关系方法:利用PeriFlux Syste m 5000系列激光多普勒仪自带的血流单元、温控单元及经皮氧分压单元,对47名不同水上运动项目抛秀男子运动员进行安静、坐位状态下肱二头肌微循环相关指标进行测试,测试环境为室内,室温250±3.0℃、空气相对湿度45.0%~65.0%,结果:不同水上运动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肱二共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U)、血细胞的运动速率(V)、经皮氧分压(tcpO2)皮艇组〉赛艇组〉帆船组,加热后PU变化率帆船组〉赛艇组〉皮艇组,加热后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率帆船组〉皮艇组;不同运动等级水上运动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安静时肱二头肌PU、V一级运动员组〉二级运动员组〉健将级运动员组,而加热后PU的变化率、运动的血细胞聚集程度(CMBC)的变化率健将级运动员组〉一级运动员组〉二级运动员组;不同专项训练年限水上运动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安静时肱二头肌微循环PU、V1-5年组〉6~9年组〉10年以上组,结论不同水上运动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安静状态下肱二头肌部分微循环相关指标与运动项目、运动员等级及运动员专项训练年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冷水浸泡和局部身体冷冻恢复对足球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恢复的影响。为足球运动实践中选择合理有效的冷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建议。方法:16名足球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温度:35℃~38℃;湿度:60%~70%)进行特定的有氧与无氧结合的运动。分别在3次运动之后在常温常湿环境下(温度:20℃~25℃;湿度:40%~50%)进行被动恢复、冷水浸泡恢复和局部身体冷冻恢复。通过对体温、心率变异性、反应速度以及纵跳能力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分析,探寻合适的恢复方式。结果:冷疗干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核心温度有显著性差异[F((10,84))=9.241,P<0.001,ηpartial~2=0.524];运动员在冷水浸泡干预前后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被动恢复的反应时间在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t=3.340,P=0.005),冷水浸泡和局部身体冷冻干预前后的反应速度相关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冷水浸泡的单次纵跳相关指标平均纵跳高度、平均滞空时间、最大纵跳高度和最大滞空时间在干预后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7.150,P&l...  相似文献   

15.
东风11G(DF11G)型内燃客运机车(2006—30—1)为准高速柴油机车车型,采用双机重联组合式架构,由两台结构相同的单节机车通过车钩、折棚式密封风挡重联组成一组,由中国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江苏常州戚墅堰邮政局,213011)为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而专门研制,其设计充分借鉴了东风11型、东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了精密的检测电路,能够自准确检测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并将检测数据通过A/D转换后,送到处理器(AT89C51)中,然后通过软件的编程,将当前环境的相对湿度值转换为十进制数字后,再通过数码管来显示;而且,通过软件编程,再加上相应的控制电路,设计出可以自动的调节当前环境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不同体质状况的青少年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为开展学校体育安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某初中1011名学生进行体质测评,并对其后一年中参加体育运动时发生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各体质指标不同水平分组,分析青少年体质状况与发生运动损伤的关系。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括描述统计、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1)一年中男女生发生损伤的比例分别为62.8%和5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71,P=0.012);(2)以正常BMI青少年为参照水平,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分别是正常BMI青少年的1.386倍(OR=1.386,95% CI:0.980,1.960)和1.198倍(OR=1.198,95%CI:1.137,2.500);(3)平衡能力一般的青少年发生运动相关风险的几率是平衡能力良好青少年的1.285倍(OR=1.285,95%C:0.968,1.980),平衡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是平衡能力良好青少年的2.007倍(OR=2.007,95%CI:1.086,3.710);(4)肺活量水平较差的初中男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是肺活量水平良好的初中男生的1.911倍(OR=1.911,95%CI:1.097,3.330)。结论:青少年发生运动损伤整体比例较高,肥胖、心肺功能差、平衡能力差是青少年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体质内因。  相似文献   

18.
李丰祥 《体育科学》2013,33(1):78-83
目的:研究不同距离跑对青少年运动员和非运动员血清cTnT的变化,为青少年运动训练监控与运动健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中长跑青少年男运动员11名,同时选取与之年龄相对应的20名男性非运动员为受试对象,采用5km、10km、21km和42 km跑,分别在跑前、跑后4h和跑后24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TnT的含量,运动前和运动后受试者的晨脉.结果:5km、10 km、21km和42lm跑后4h,非运动员血清cTnT均显著高于运动员,只有42 km跑后24 h,非运动员显著高于运动员;10 km、21 km和42 km跑后4h,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血清cTnT均显著升高,而且运动距离越长,cTnT升高越明显,5km、10km和21km跑后24 h,cTnT平均值恢复到心肌损伤界值以下,而跑42 km的运动员组与非运动员组均未恢复到心肌损伤界值以下.5km、10 km、21km和42 km跑后4h(非运动员组因某些原因,有7名受试者未完成实验),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血清cTnT超过心肌损伤界值的人数及比例为0(0)vs 2(15.4%),3(27.3%)vs 6(46.2%),7(63.6%) vs 13(100%)和11(100%) vs 13(100%);超过急性心肌梗塞界值的人数及比例为0(0)vs 0(0),0(0) vs 0(0),5(45.5%) vs 11(84.6%),8(72.7%)vs 13(100%).21km跑后24h,运动员1人(9.1%),非运动员3人(23.1%)血清cTnT依然高于心肌损伤临界值.42km跑后24h,运动员5人(45.5%),非运动员7人(53.8%),血清cTnT超过心肌损伤临界值;运动员1人(9.1%),非运动员3人(23.1%),血清cTnT超过急性心肌梗塞临界值.结论:青少年cTnT的释放与运动距离有关,而且运动会引起非运动员青少年心肌释放更多的cTnT,提示长时间运动对青少年非运动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长期高温预处理对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以探讨长期高温预处理能否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影响.实验方法:10名男性受试者在一个月的高温预处理(环境温度46℃,相对湿度90%)前后采用Bruce方法进行力竭运动,并采集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 h、运动后24 h肘静脉血,测试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实验结果:经过长期高温预处理,安静时CD4+增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D3+、CD8+增高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运动后即刻CD3+、CD4+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CD8+增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D4+/CD8+值变化规律相同,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运动后24 h各指标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结果说明:经过长期高温预处理安静时机体仍处于免疫稳态,没有发生免疫功能失常,提示长期高温预处理对机体免疫有预防保护作用;运动后即刻至运动后1 h,机体免疫抑制情况比高温预处理前轻.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运动员血清T/E_2、T/F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了200多名不同年龄的省级以上运动员及普通人的血清事酮(T)、雌二醇(E_2)、皮质醇(F)的基础值,对体内激素平衡T/E_2及T/F值进行了相关分析,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年龄及训练年限与普通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性运动员T/E_2平均比值比普通人高(P<0.01);T/F均值比普通人高(P<0.05)。青少年男、女运动员以15~16岁组T/E_2、T/F为较大差异期(P<0.01)。不同项目其T/E_2与T/F均值有显著差异(P<0.05,P<0.01)。提示T/E_2与T/F将成为运动员选材、机能评定、疲劳恢复及激素治疗的重要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