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谈访法、比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就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对全国7省市593名体育教师及体育教研员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索新时期中小学体育继续教育的优化与整合。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模糊;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职后教育体制不完善、培训模式单一、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是影响继续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学校体育地位理论与实践的反差、领导重视程度、培训经费、自身要求和认识的局限性是影响体育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低效的继续教育模式是我国体育教师教育领域暴露出来的3个问题之一。新时期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加强人文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体育教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践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探讨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培训模式、课程设置、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等建议,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滞后的原因,找出遏制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实施策略,以供体育继续教育机构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对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终身教育的观念在逐步形成,在学习方式上更愿意采用辅导与自学模式,要求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部分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持被动态度,有的培训院校教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规律不了解,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提出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目标设计,应考虑其培养模式的多元性,进一步深化大学、教育科研机构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把握中小学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在继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分析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应正确认识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同时指出了过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基础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趋势,旨在为基础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更好的开展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幼惠 《福建体育科技》2003,22(1):60-61,64
素质教育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从业务能力学习的角度 ,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旨在为体育院校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贯彻“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思想 ,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模块建构与培训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基础教育指导思想,中小学继续教育课程的目标取向,终身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出发,构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模块体系;设计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三级培训方案,为我国开展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王文初  刘锋  吴步阳 《体育学刊》2003,10(5):104-106
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常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常德市乡镇中小学兼课体育教师过多(占20.21%);学生与专职体育教师的人数比(375:1)过大;体育教师性别比(男:女:6.36:1)不当;青年教师较多,乡镇中学20~29岁的教师占53.33%;教师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较低。尤其是乡镇中小学。提出: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完善规章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稳定教师队伍;改革学校人事制度,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加强体育师范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体育教育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是农村教育领域面临的新问题,为了帮助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顺利实现专业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探究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辽宁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发展过程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越 《体育科研》2009,30(5):83-85
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的调查统计发现;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经过近30年的培养补充,中学的师生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基本满足了国家教育部对体育师资配备的规定要求,但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仍需作适当的补充。教师的学历水平相比30年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在有些学校已经出现了研究生层次的高学历体育教师。另外,体育教师的年龄和性别结构更趋合理,教师的职称结构有了明显改善,30年前后相比具有很明显的差异。上海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上海的教育发展的步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师的在职专业化是当今体育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在职专业化培训面临着艰难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专业化培训的模式,更好地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快地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在分析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专业化培训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专业化"三段式"培训模式的构建;从"问题"、"操作"、"发展"的角度对三段式培训模式作了初步阐释,同时提出了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师三段式培训模式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培训方式、培训规模及培训成本等等。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建设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桂忠 《体育学刊》2005,12(2):89-92
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县22所农村中学和69所农村小学的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地区学校体育教师学历、职称偏低,年龄结构欠合理,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为加快广东省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多渠道开展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探索实现体育教师学历提高与培训一体化机制;设立少数民族地区师资继续教育专项资金;继续完善少数民族县师范定向招生制度;建立扶贫援教制度等师资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吉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以期能够稳定吉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结构,从而更好的发展吉林省中学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17.
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课程论、教学论等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体育教师、学生、师资培训培养部门等。在此基础上,从宣传、师资的培训培养、教材建设、科研投入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趋势透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讨论了学校体育发展趋势形成的社会背景及表现形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呈现出六个方面的趋势表现:1)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向"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转变;2)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体育观;3)体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4)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5)学校体育环境开始引起关注;6)体育教师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The current study sough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E) experiences and current PE teaching practices of classroom teachers. Questionnaires were completed by 189 teachers from 38 randomly selected schools. Additionall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f 31 classroom teachers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ny teachers had negative memories of school PE and believed that they were not taught anything. Interestingly, teachers involved in the study held reasonably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teaching PE but examination of their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s indicated that little ‘teaching’ was evident in their PE programmes. A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examine key predictors of PE programme quality and accounted for 32% of the variance. Personal school experiences in primary school PE, quality of preservice education and attitudes to teaching PE were established as significant predictors. A key finding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evident between personal school experiences in PE and current PE teaching practices which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established with classroom teacher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preservic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