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000—2009年国内12所较有影响的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和论文被引情况的分析,了解国内中医药院校的科研方向、科研实力和科技影响力。方法:从发文数量、学科分布、发表期刊和被引情况4方面对12所中医药高等院校近10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结果:发文数量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最高,中药学论文最多,并以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论文最多。2006年以后各院校发文呈快速增长趋势。发文期刊多为中国出版的SCI收录期刊,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为3.04。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较少。1篇发表在Lancet上,影响因子最高,为30.758。结论:国内中医药院校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虽呈上升态势,但明显比西医院校低。应加大中医药院校优势学科的培育力度,加强研究生和教师外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了解SCI的特点、定位、投稿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学科平均影响因子的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检索ISI JCR数据库收录的2005、2006和2007年包括生物、地理、历史、机械等学科在内10个学科的数据及分析各个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序列,发现各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序列分布极不均衡、数据分布呈现明显的单极化以及传统的两种学科期刊平均影响因子的计算算法存在结果“虚高”的现象,提出一种科学反映学科期刊整体水平的新算法--学科期刊影响因子中位数。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2005—2010年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类期刊主要被引用指标进行了调查,并与SCI的相关期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源期刊数量不断增加,期刊影响因子及他引率没有升高趋势;期刊总被引频次逐年升高;2009、2010年期刊权威因子均高于2008年。与2011年SCI收录的同类期刊相比,我国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类期刊受关注程度及学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10年被SCI收录的文献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的数据为基础,利用JCR提供的国际期刊文献计量指标,从发表论文期刊的国别、影响因子和我国国际论文的学科分布等视角分析研究了我国国际论文的发表态势,同时从国际期刊发表我国国际论文的发文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国际论文对国际期刊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5个学科的SCI期刊和论文为研究对象,取不同底数的对数对每一学科论文被引频次进行转换,计算各期刊对数矫正影响因子(IFlog),以各期刊IFlog除以所在学科所有期刊IFlog平均值,进行学科标准化处理,创建学科标准化影响因子(cnIFlog),探讨cnIFlog在学术期刊跨学科评价中的优越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学科期刊的IFlog均呈正态分布,且无论同一学科还是不同学科期刊的IFlog1.5、IFln、IFlog5、IFlog10之间均呈100%正相关(r=1.000,P=0.000)。与影响因子(IF2018)、平均影响因子百分位(average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aJIFP)、期刊PR8指数(journal index of eight percentile rank classes,JIPR8)、IFlog和相对影响因子(relative IF2018,rIF2018)等指标相比,cnIFlog1.5(category normalization for IFlog1.5)在5个学科期刊中变异程度最小、与aJIFP和JIPR8的相关度最高,具有理想的区分度和稳定性。无论同一学科还是跨学科期刊评价,cnIFlog1.5均是理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意义]探究各学科CSSCI来源期刊头部发文机构固化现象及固化程度,为研究科学发展结晶现象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以CSSCI来源期刊发文机构为分析对象,从机构发文量、学科机构发文占比、机构平均发文量、头部发文机构净流动率等方面,对CSSCI来源期刊头部发文机构固化现象以及学科头部发文机构固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结论 ]CSSCI来源期刊各学科发文机构分布呈“头部集中—尾部分散”,少数发文机构近20年始终保持较大的发文占比,前1%、前10%、前20%不同范围内头部发文机构固化程度不同,整体上看,经济学头部发文机构固化程度最高,人文经济地理与艺术学头部发文机构固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7.
祁丽娟  方梅 《编辑学报》2019,31(2):124-128
优质稿源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统计了1998—2017年计算机科学技术类中文期刊的发文情况。分析了综合评价总分排名前3位的期刊发文量和第一著作单位分布情况,以及10种中间地位核心期刊的年发文量趋势。在统计的13种样本期刊中有11种期刊2017年度总发文量较近10年间最高年发文量下降幅度超过20%,其中有4种期刊下降幅度甚至超过50%;第一著作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和985高校的发文数量更是明显减少,在学科综合评价总分排名前三位的期刊中占全年总发文量的比例已经降低至60%以下。统计结果表明:优质稿源外流现象非常严重。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科技核心技术的外流、中国国家实力和宝藏资源等信息的外泄,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威胁国家安全。期待高层决策者和政策制订者及时调整科技发展政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评价体系,为我国科技独立自主发展、研发核心技术、走自主创新之路提供条件和环境,最终造福社会、造福百姓。  相似文献   

8.
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是科技创新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因子(IF)作为SCI期刊评价工具已受到广泛关注。汇总2010—2020年医学、生物学等全部13个学科期刊的JCR数据,分析各学科、各主要期刊的影响因子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学科期刊间影响因子差异极大,影响因子十年平均值前4位的都是医学期刊;由于其发表机构改变了影响因子计算规则,近年来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出现明显“通胀效应”,通胀模型为IF2020平均=2.63×IF2011平均。研究结果提示,对影响因子的过度使用将会弱化研究内容的真正创新性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林琳 《编辑学报》2012,(Z1):1-5
以SJR为数据来源,比较分析1996—2010年中国、日本和欧美等地球&行星科学领域13个分支学科的科技论文总发文量、发文量年均增长率、年度发文量百分比和引文影响力(H指数)。认为中国的地球&行星科学具有学科早期底子薄、近年发展速度快、各分支学科在发展中寻求平衡和引文影响力尚不占优势等特点;目前,总体水平与日本基本相近,但与美国和西欧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0.
以儿科、外科、内科、放射、口腔5个学科发文最多的10位专家为研究对象,对这些高产作者在中文期刊和SCI期刊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显示:1)2000—2012年,本研究的目标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低于万方数据库,国内科学领域主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仍是中文期刊。2)目标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我国的中文期刊发表的论文,在2006年进入平台期,随后呈下降趋势。2012年,5个学科SCI论文与中文期刊论文篇数基本相等。3)目标作者的SCI论文的被引频次中37.96%为国内作者引用。4)与中国科技论文外流整体情况比较,医学优秀论文外流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王珏  方卿 《出版科学》2011,(6):70-74
依据影响因子这一评价期刊学术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从时间、学科和地域三个维度对2006—2010年收录的DOAJ期刊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从影响因子视角考察开放存取期刊的学术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2.
白云 《新闻界》2007,(4):7-10
本文利用CSSCI2004—2006年数据对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期刊的发文及引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便了解该学科的研究特色,改善该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研究CSSCI来源期刊发文头部机构固化现象,对理解期刊发文规律、优化评价机制和推动学科生态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统计分析2000-2019年图情档学科19种CSSCI来源期刊中发文的作者单位、地域、学术背景等,发现期刊发文头部机构固化的形成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发文机构的学科优势、期刊创办单位的性质、地缘和学缘等。文章考察这一现象对学科生态带来的主要影响,从理念、实践和制度等方面提出克服发文机构固化建议,为科研评价克服唯论文意识、加强论文质量评价、推动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中国SCIE期刊学科分布,为中国英文期刊的学科布局提供依据,以提高我国英文期刊水平、吸引优质稿源回流.利用WoS和JCR,获取我国SCIE期刊的刊名、学科领域、影响因子等指标,对比分析出我国没有SCIE期刊的空白学科领域,并研究相关领域的论文产出情况.结果显示:我国SCIE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具有Ql区期刊的学科有12个,期刊数大于或等于5刊次的学科有13个,尚有71个学科没有SCIE期刊;有些空白领域已有大量SCIE论文发表,有实力创办高水平英文期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印度计算机科学领域论文影响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1999-2008年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为数据来源,从发文数量、被引频次、发文期刊的时间分布、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方面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内论文的发文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入选"卓越计划"的9种药学类期刊与入选"一流学科"建设的13所高校的药学类(药学和中药学)学科为研究对象,从期刊涵盖范围与学科结构优化、期刊载文量与学科发文需求、期刊学术影响力与学科引领创新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卓越期刊与一流学科协同发展情况.结果 表明,药学类卓越期刊办刊基础好,二级学科基本覆盖,优势学科得到凸显,近年来载文量不断提高,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前沿学科还需完善,个性化服务有待提升,目前期刊发展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科冲击世界一流的需求.在当前"破五唯"、破除"SCI至上"的背景下,各卓越期刊和高校应以建设世界一流中国期刊为目标,在"卓越计划"实施"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时应瞄准前沿、围绕学科发展需求,吸纳全球优秀稿源,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期刊在全球学术界的学术声誉和公信力,带动刊群整体升级,早日实现期刊和学科协同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工作》近期载文、引文分析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探讨该刊10年载文、发文、引文分布、论文被引、出版时滞等方面的规律,确定核心著者、机构、地区,高被引论文及作者,对1994-2000年该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方法:文献计量分析载文及引文。利用《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引文检索途径获得相关数据计算影响因子并确定高被引论文与高被引作者。结果:该刊近十年载文呈呈增-减-增的趋势;栏目稳中有变;1998年开始作者发文以中级职称人员为主,占45%(200/448),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引文以中文期刊为主,34种核心期刊覆盖该刊引文的70%;地区发文在湖南省633篇(48.8%)居第一,核心发文机构也以湖南省高校为重点,湖南,广东等6个地区为发文核心(74%);发文10篇以上的高产机构共21个;论文发表时滞平均为6个月;该刊论文被引487次,高被引作者20人(4次及以上)、高被引论文14篇(4次及以上)。该刊影响因子逐年上升(0.2以上)。结论:该刊编辑出版日趋规范化,栏目设置合理;编辑质量和水平较高;论文研究的深度和论文质量有明显提高。被引用频次目前已稳居高校系统图书馆学期刊的第三位,为发表图书馆学研究成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者以及图书馆工作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该刊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入选"卓越计划"的9种药学类期刊与入选"一流学科"建设的13所高校的药学类(药学和中药学)学科为研究对象,从期刊涵盖范围与学科结构优化、期刊载文量与学科发文需求、期刊学术影响力与学科引领创新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卓越期刊与一流学科协同发展情况.结果 表明,药学类卓越期刊办刊基础好,二级学科基本覆盖,优势学科得到凸显,近年来载文量不断提高,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前沿学科还需完善,个性化服务有待提升,目前期刊发展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科冲击世界一流的需求.在当前"破五唯"、破除"SCI至上"的背景下,各卓越期刊和高校应以建设世界一流中国期刊为目标,在"卓越计划"实施"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时应瞄准前沿、围绕学科发展需求,吸纳全球优秀稿源,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期刊在全球学术界的学术声誉和公信力,带动刊群整体升级,早日实现期刊和学科协同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SCI源期刊及影响因子看生物科学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卫平  康乐 《编辑学报》2001,13(6):343-344
利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分析讨论10余年来生物学的发展动态。结果表明: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发展最为迅猛,影响因子总和的增长率达1038%,作为其基础研究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影响子总和一直居各学科之首,反映了在尖端的生命科学领域呈出出基础研究高度活跃,应用研究飞速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一些经典学科的发展势头趋缓。  相似文献   

20.
肖宏  伍军红  孙隽 《编辑学报》2017,29(4):340-344
在学术期刊的计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是2项最为重要的指标,占据了较高的权重;但是,期刊办刊历史长短、发表论文多少、出版周期长短、学科人群多少等都会影响总被引频次的大小.尤其是一些发表大量低水平论文的期刊,依靠论文数量众多,依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总被引频次;但其影响因子却很低,论文质量很差.如何客观甄别这类论文数量巨大而质量效益不高的期刊?本文提出一个全新的衡量期刊量效关系的指标——期刊量效指数(journal mass index,JMI).“量”指期刊的发文量,“效”则引入期刊影响因子.JMI定义为某刊影响因子与该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文量的比值,意义是平均每篇文献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JMI能客观反映同一个学科中量大质低的期刊的“臃肿程度”.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版)》中,JMI被应用于修正期刊影响力指数(CI)排序,使CI排序更准确地反映学术期刊的学科影响力排名.实践证明,JMI是一个对学术期刊量效关系进行客观评判的有用的计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