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前公民教育内容应包括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加强学生公民能力的训练、公民美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正>中学阶段是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的、具有公民美德的现代公民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的公民教育要用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积累自我实践的经验,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受教育者真正变为教育的主体,以此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他们的参与技能。一、积极推行课程实践活动在教学中通过主题演讲、专题研讨、小组活动、研究性小论文、辩论赛、情景模拟等课程实践形式,达到培养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生活民主化的提高,需要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下,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和学校公共生活缺乏,教育者的路径依赖.造成小学生公民意识严重缺失.然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该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而彰显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指一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归属。公民意识是公民作为国家和公民社会成员的一种主体意识,包括公民身份认同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学校教育营造校园公民生活氛围,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避免"教育过度"现象。家庭教育和媒体舆论也要发挥正面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事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6.
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关系到学生个人、社会发展和祖国未来的重大课题.公民意识的内涵较为丰富,在教学中应注重利用课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中的参与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世界意识等.历史教学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优势条件,历史教学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格、高尚情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文章阐述了对职校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德育工作者应在德育课教学中,通过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有意识地培养职校学生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8.
“公共理性”是指各政治主体以公正的理念,自由而平等的身份,在政治生活中对公共事务进行充分合作,以产生公正的、可预期的共治效果的能力。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公民具备一定的公共美德、公共能力与公共理性。要培育具有公共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就需要以公共理性为指导,积极开展公民文化建设和公民意识培养。本文旨在从公共理性的维度,在阐述公共理性基本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公共理性对公民教育的价值定位、逻辑思维所具有的规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冬梅 《教师》2012,(15):64-64
公民意识不是自动生成的,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自发地发展公民意识;在实践中体验公民生活,让学生的公民意识外显。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为主线,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主阵地,使学生成为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人。在班级里实行值日班长制、就餐自助制、板报团队制,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组织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来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在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中,从国家认同与理想信念的公民价值中、从责任担当与科学精神的公民道德中、从法治意识与人文底蕴的公民意识中、从实践参与与自主管理的公民行为中,加强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合格小公民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结合实际,重点介绍了培养合格小公民的策略,对于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略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和外语教师的"全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的研究现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公民意识"的培养,也应包括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外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公民"的特殊使命,理应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努力掌握全球化知识,提升全球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公共领域的拓展和公共生活空间的延伸打破了公民熟人社会的生活方式,以陌生人为主要交往对象的公民社会更仰仗和依赖于公民个体的理性自觉,培育公共精神、提升文明素质的时代课题因此凸显。以公共精神为核心,包括独立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宽容的美德、平等的精神以及开放与自由的心态等在内的价值观念,构成了公民文明素质的观念系统。加强法的教化和外在行为礼仪的教育和培养,是公民文明素质外在行为系统的逻辑起点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现代公民素养既不可能自然形成,也不可能依靠纸上谈兵得到,只能在班级公共生活中通过长期体验"做"出来。班级公共生活具有指向现代公民素养养成的基本追求,有利于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在学生的班级公共生活中,班主任要强化学生权利意识的培育和维权能力的培养,涵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5.
石胜霞 《教师》2012,(3):13-14
面对职校生公民意识薄弱的现状,职业学校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尤为迫切。笔者结合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分析了职校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并探讨了教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彰显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反映了青少年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上的不足。学校作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农村初中可在学校仪式、综合实践、校园治理、拓展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7.
公民意识属于公民素质的一部分。在二十一世纪中,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要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而在中学历史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对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几个加强历史教育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具体方式,对中学历史教学人员提升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文章阐述了对职校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德育工作者应在德育课教学中,通过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有意识地培养职校学生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公民意识教育与"基础"课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完全契合的.通过"基础"课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目前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主要途径.以公民意识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不同专题;以公民教育为核心,采用并改进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帮助学生建立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义务责任意识及程序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的建立不仅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人的公民意识、公民精神的生成。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主要包括了公民的主体与权利意识、法律与责任意识、公共与私人道德意识等方面。在公民意识的培养以及公民教育的实施中,学校德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德育应该融合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把培养学生个体良好的公民意识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