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关于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成败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 Weiner归因理论为依据 ,探讨了我国女子篮球甲级队运动员对比赛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特点。结果显示 ,女子篮球运动员对比赛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 ;失败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成功后的情境 ,且极显著地认为失败的结果可以改变 ;成功后主要产生感激、自豪、欣慰 ,失败后主要产生内疚、惋惜 ,成功后情感反应强烈 ;女子篮球运动员对比赛成败归因存在主力运动员与非主力运动员之差别 ,主力运动员情感反应强于非主力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田径运动员比赛成败的归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现代归因理论为依据,采用问卷法,探讨山东省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对比赛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特点。结果显示,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对比赛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失败后期望显著地高于成功后的情境,且明显意识到失败的结果.-j-~改变;面对成功,倾向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成功后主要产生感激、自豪、欣慰的情感,失败后主要产生内疚、惋惜的情感,成功后情感反应强烈。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实验心理学测试手段并结合专家经验评定方法,探讨女篮运动员技术效能与心理能力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向。通过对优秀女篮中健将级与非健将级运动员、优秀女篮与体育院系女篮运动员测试材料的对比分析,揭示出:随技术水平提高,女篮运动员技术效能与运动感知觉、操作思维能力的关系趋于密切;操作思维敏捷性和时间知觉是影响高水平女篮运动员技术效能的两项重要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运用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成败自我归因与教练员归因特点进行研究,并比较了两者成败归因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成功后觉察到的主要原因是努力、身心状态、他人帮助和能力;比赛失败后觉察到的主要原因是身心状态、任务难度、能力和努力.运动员对比赛的归因与教练员对比赛的归因并不完全一致,对于比赛成功的归因,在他人帮助、身心状态和能力上教练员显著性的高于运动员;对于比赛失败的归因,在任务难度上教练员也显著性的高于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勇 《冰雪运动》2005,(2):8-10
自我效能的心理训练是通过调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态促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分析自我效能对运动员训练和竞赛成绩的影响,提出自我强化训练、归因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和积极暗示训练等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提高自我效能,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训练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操运动员"Choking"体验及归因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体操运动员比赛过程中"Choking"的体验和归因进行调查,旨在探索体操运动员比赛过程中"Choking"的表现特征和解释机制.研究以"Choking"过程理论模式为设计思路,组成2个相对独立的质性调查.调查1主要探索体操运动员"Choking"过程中的体验,调查2基于调查1的发现进一步探索其体验的归因解释.采用开放式问卷,通过随机抽取的118名现役体操运动员调查信息的编码整理、文献、语言分析和数理统计研究发现,体操运动员"choking"时,分别在行为、思维和情感3个方面表现出了14种特征,其中,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动作失去流畅的特征;思维方面表现出思维抑制、否认、幻想、接受和合理解释等特征;情感方面的特征则表现在诧异与惊讶、情感宣泄、失助性反应、后悔、自责、负罪感、焦虑和低的自我效能等体验上.进一步对信息数据的百分比统计显示,情感方面的特征最为突出,占总信息量的80.85%.调查2对体操运动员"Choking"体验的归因进行分析.根据Weiner的归因三维度模式对运动员开放性问卷中"Choking"的归因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发现,体操运动员对于"Choking"的归因主要有6方面由部位×稳定性×控制性多维组合的归因,并且主要与内部非稳定的因素有关,特别是与压力状态下过度的努力有关.进一步对问卷中不同运动技术等级运动员的归因方式的频数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不同技术等级运动员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卡方值χ-31.329,df=15,P=0.008<0.01).同时,对6个失误归因方式的差异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不同技术等级运动员在内部×不稳定×可控(卡方值χ=8.297,df=3,P=0.04<0.05)和内部×不稳定×不可控(卡方值χ2=11.809,df=3,P=O.008<0.01)两个归因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效应.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内部不稳定因素的归因高于二级和三级及以下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以归因理论为依据,探讨了高师体育系学生对考试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的特点。结果发现:(1)学生对考试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2)失败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成功情境,且极显著地认为失败结果能改变;(3)成功后主要产生感激、自豪、欣慰的体验,失败后主要产生内疚、惋惜的情感反应;成功后的情感反应更强烈;(4)体育系学生的成败归因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1.心理因素对发球稳定性的影响 1.1自我效能与归因.自我效能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一项任务的信心、期望和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越高,努力程度越高,运动成绩越好。运动员对自己行为归因如何,会对其成绩产生重要影响。把成败归于何种因素,对其情绪体验和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有深刻影响。运动员有过因关键时刻发球不过网而使球队输球的经历,由于归因不同,一方面,可能会降低运动员的自我效能,对关键球的处理缺乏自信,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陡然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效能评价,使其痛定思痛,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9.
自我效能理论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效能期望(即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它在调节人们的行为上具有重要作用,也影响着运动员对训练比赛任务指标的选择和完成。培养提高田径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包括:大赛前让运动员参加一些中小型比赛,通过获胜体验提高自信心;从实际出发,制订适宜的训练比赛目标;让运动员参与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的制订和训练总结工作;训练之余组织运动员围绕有关训练学问题展开讨论,等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女篮运动员比赛中机体供能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国家青年女篮、辽宁女篮、沈阳部队女篮、河北女篮等甲级女篮的优秀女篮运动员。1 .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临场观察统计法、实验法。2 讨论与分析2 .1 优秀女篮运动员在比赛中运动活动的方式和特点2 .1 .1 优秀女篮运动员在比赛中运动活动的方式比赛中 ,优秀女篮运动员要在快跑、中速跑、慢跑、走动、滑步、跳跃等运动活动方式中完成投、突、传、运、防等多种多样的攻防技术动作 ,并且常常是以最大强度或次最大强度去完成上述攻防技术动作的。据临场观察统计 ,优秀女篮运动员在比赛中移动的总距离大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掌握篮球代表队的运动心理技能现状后,为代表队制定心理技能训练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川师大篮球代表队的31名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川师女篮焦虑控制维度非常显著大于男篮(P<0.01);女篮集中注意维度显著小于男篮(P<0.05);女篮自信心维度非常显著小于男篮(P<0.01);女篮心理准备维度显著小于男篮(P<0.05);女篮动机维度显著小于男篮(P<0.05);川师女篮团队重要性维度非常显著小于男篮(P<0.01)。结论:川师大不同性别篮球代表队运动员在运动心理技能六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即男篮心理技能六个维度掌握情况均优于女篮,尤其是焦虑控制技能的掌握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篮心理技能主要表现出高自信心、低心理准备的特征;女篮心理技能主要表现出高焦虑、低心理准备特征;川师篮球代表队对心理准备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参加2003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和五城会蹦床比赛的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蹦床运动员归因以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为:面对成功或对比赛结果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面对失败或对比赛结果表现不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蹦床运动员的归因倾向,在性别、年龄、运动等级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文化程度、训练年限上无显著性差异。失败情境下的稳定性维度与运动成绩有显著性意义,优秀蹦床运动员与一般蹦床运动员的归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我国27名健将级(包括国际健将)女子篮球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因果维度量表”(中国版)在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中试用有很好的信、效度;面对胜利倾向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面对失败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是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方式存在着焦虑水平方面的差异,内部控制型的运动员比外部控制型的运动员特质焦虑水平低;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在不同归因方式的表现上除内外源维度外,没有发现明显差异,但内部的、可控制的归因类型比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归因类型成就动机分值偏高。  相似文献   

14.
依据自我效能理论和竞技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框架,结合运动员访谈结果编制运动自我效能感初量表。对180名运动员施测,数据采用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考察问卷的信度、效度。结果表明,经修订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结构可包括训练效能感和比赛效能感两个维度。由此得出结论:该量表可用于我国运动员的运动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我国女篮运动员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和应激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被试来自参加2007年WCBA联赛的10支队伍,共120名.区段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女篮运动员集中处理问题应对和回避应对方式主要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2)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运动员直接应激应对方式的采用具有一定的直接预测作用;3)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人格特质和直接应激应对方式具有中介作用;4)所在球队上赛季名次对运动员采用集中处理情绪应对和回避应对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运动技术学习中影响学生的归因的因素以及归因对学生的情感、期望和意向的影响作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归因受学习结果、成绩等级和性别的影响,归因对学生的情感、期望和意向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运动员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效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1所体育院校以及2所综合性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168名运动员进行了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效能的调查.结果发现,内控性与应对效能的各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机遇以及有势力他人维度与应对效能的各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标准多元回归表明,心理控制源整体上能够有效预测应对效能的各个维度,其中内控性以及机遇对手段--目的信念的预测作用显著;内控性能够对控制信念的预测作用显著;内控性以及机遇对动因信念的预测作用显著.这提示我们,适当的归因训练能够促进运动员应对效能的提高,促进运动员形成积极地应对方式,有效应对运动领域的各种应激事件,进而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篮球队是一个小社会,其中存在着各种管理心理学问题。诸如:运动员成败后的归因特点、怎样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教练员的有效性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无疑会对了解和掌握篮球队中的管理心理规律以及有效地指导训练和比赛有所帮助。一、成功或失败后的归因特点在篮球运动中,简单地说,所谓归因就是分析和解释整个队或个人导致成功或  相似文献   

19.
从28、29届奥运会女篮比赛可以看到世界女篮的发展趋势是:世界高水平女篮男子化趋势明显;比赛的对抗性大为加强;内线争夺是主要方向;篮板球成为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因素;攻击性防守大行其道。各级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应该了解和研究这些内容,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取得更快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归因理论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虹 《体育学刊》2000,(3):71-73
阐述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在说明、解释、预测和控制运动员行为方面的作用,并分析了如何利用该理论帮助学生或运动员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期望水平。这对体育教学与训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