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体质与体力活动的相关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力活动概念研究大学生体质、体力活动现状及相互关系。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11所院校共抽取研究对象2 614人,其中男生1 313人,女生1 301人。体质测试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力活动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总体良好,男生体质综合得分、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均优于女生;男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为9.5%,女生低体重发生率为24.5%,身体成分不合理对体质健康构成负面影响;大学生大中强度体力活动主要来源于体育课,课余时间体力活动偏少,女生活动比男生少,大学生每天静坐时间较长;每周有规律地参加大中强度体力活动,尤其是大强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索青少年营地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与效果,得到:青少年营地活动能提高学生的个人适应,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对男生比女生有更大的正面作用。青少年营地活动能提高男生的家庭适应,而对女生家庭适应的影响不大。青少年营地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校适应,并且不存在性别差异。青少年营地活动对学生的人际适应有积极的作用,并且不存在性别差异。青少年营地活动能直接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上海市青少年休闲体力活动的参与情况及性别和校别差异,采用仪器测量法对上海市青少年的休闲体力活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青少年平均每天的休闲体力活动时间明显不足。男女生休闲体力活动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休闲体力活动时间明显高于女生;中小学休闲体力活动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生的休闲体力活动时间比中学生长;不同等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休闲体力活动的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青少年休闲体力活动促进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学校要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父母亲也不要给孩子额外的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春期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青少年动作发展的趋势及性别差异,验证"青春期笨拙"现象是否存在,为青少年动作表现准确评估与有效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处于青春期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共302名青少年,采用BOT-2SF分别对其动作表现进行测试。测试包含4个维度8个指标:精细动作控制(精细动作准确性、精细动作整合)、手部协调(手灵巧度、上肢协调)、躯干协调(两侧协调、平衡)、力量与敏捷(速度和敏捷、力量)。结果:(1)测试总得分和具体指标(除平衡能力外)得分,阶段主效应显著,且青春期中期优于青春期前期;(2)性别主效应显著的指标有精细动作准确性、手灵巧度、上肢协调和力量;(3)性别和阶段交互效应显著的指标包含手灵巧度、跑步速度和灵敏性。结论:(1)整个青春期阶段男生、女生的动作表现均未呈现出暂时下降的现象,"青春期笨拙"现象并不存在;(2)动作表现在部分阶段的部分指标上存在性别差异。力量和上肢协调性方面,青春期三个阶段中男生都优于女生;精细动作准确性方面,青春期三个阶段中女生优于男生;手灵巧度方面,青春期中期女生优于男生;速度与敏捷方面,青春期后期男生优于女生;手灵巧度方面,青春期后期男生优于女生;(3)性别差异引起的动作表现随青春期的发展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对于身体活动的影响及内在关联,为提升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小学4~6年级618人和初中1~3年级学生1047人,调查其身体活动水平、久坐行为时长和运动障碍及障碍认知水平;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中小学生的运动益处认知差异,最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其关联性。结果:被调查学生的总体身体活动水平偏低,66.5%的女生处在低强度身体活动水平远高于男生的46.9%(X2=71.29,P<0.001);初中生低强度身体活动人数占比68.6%远高于小学生的36.1%,56.0%的小学生处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水平远高于初中生的29.0%(X2=171.75,P<0.001)。中小学男生的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得分高于女生,中学生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得分高于小学生,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中预防保健、生命促进维度与中小学男生久坐行为显著相关(P<0.001),社会交往与女生久坐行为显著相...  相似文献   

6.
对体育系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舒 《体育函授通讯》2002,18(1):40-41,64
对信阳师院体育系134名学生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表明男生的损伤发病率为75%,女生为46.2%。其损伤特点:男生多是急性伤,女生多是慢性劳损伤,损伤呈多发性。造成学生受伤最多的运动项目依次为:篮球、田径、足球、体操。建议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教师要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注重研究教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Actigraph GT3X传感器测量青少年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水平,探讨Actigraph GT3X传感器在青少年体力活动测试中的应用。方法:以10~17岁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超声骨龄片和青春期发育量表问卷筛查青春发育分期(青春前期、青春中期、青春后期3个组)基础上,基于随机分层抽样的原则,每组抽取男、女生各50人,共计300人,受试者佩带Actigraph GT3X传感器。结果:青春前、中、后期受试者每天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无明显差异,中、大强度体力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男生的体力活动较女生活跃。结论:除青春前期受试者中、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接近国际推荐标准外,中期和后期受试者均低于国际推荐标准。建议采取措施增加青少年中等强度和大强度的体力活动,以增强其体质。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城市中学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已见报道,但农村中学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尚缺乏研究,为探讨其产生规律,我们对山东省沿海、山区、平原地区的9066名乡镇中学学生(男:5784人;女:3282人)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计伤标准为体育运动中造成的各种伤病。调查形式为复查医院病历、体育教师记录,运动损伤调查表和分组座谈等。 1.运动损伤整体概况:在调查的9066名山东省农村中学生中发生过运动损伤者共784例,发生率为8.65%,其中男生为514例,占男生调查人数的8.89%。女生为270例,占女生调查人数的8.23%,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与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次明显高于女生,且在无教师指导下体育活动较多有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重庆市12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活动形式、锻炼时间、锻炼次数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91.5%的男生和94.9%的女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很重要;每一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2次的男生为50.4%,女生为41.8%;男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是足球,健美操是女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学习压力大与场地器材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动传感器(SWA)在测量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水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运动传感器SWA测量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了解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状况,探讨SWA在体力活动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3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男女各半.受试者佩带SWA,固定于优势侧上臂肱三头肌处,每天早晨起床后戴上,一直到晚上睡觉前摘下,连续佩戴7 d,记录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和活动时间.结果:男生1周总能量消耗和平均每天进行的中等强度、大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和时间高于女生(P<0.01);在平均每天的能量消耗构成比中,男生从事大强度的体力活动能耗为10%,中等强度的能耗为14%,女生从事大强度的体力活动能耗为4%,中等强度的能耗为12%.个体间体力活动能耗为10.44%-46.03%.结论:目前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水平下降.SWA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正> 本调查研究是中、日两国体育科学研究人员共同进行的。调查测试了两国青少年的体质和生活作息情况,并对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和探讨。调查测试对象:中国是北京市、日本是东京都及附近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生(7~20岁每个年龄组男女各150人左右)中国男生2100人、女生2100人,共4200人;日本男生2237人、女生2147人,共4384人。调查测试项目:直接询问生活作息状况15项(如睡眠和学习时间,体育训练的项目、次数和时间,女生月经状况等);形态测试有长度9项(如身高、坐高、上下肢各部位的长度),量度与围宽度13项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对新疆维吾尔族社区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显示,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学生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高,近1/4的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场所主要在社区。维吾尔族男生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明显好于维吾尔族女生。在各项社区体育活动的项目中,足球尤其受到维吾尔族男生的青睐。学生通过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已成为新疆学校体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13.
对信阳师院体育系134名学生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表明男生的损伤发病率为75%,女生为46.2%.其损伤特点男生多是急性伤,女生多是慢性劳损伤,损伤呈多发性.造成学生受伤最多的运动项目依次为篮球、田径、足球、体操.建议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教师要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注重研究教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对青春期女生在不同类型步行活动中的锻炼动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春期女生对不同类型步行活动的自主选择倾向表现为:a)社会性活动多于运动健身性活动;b)游戏性或竞赛性步行活动多于运动健身性活动;c)社会性活动多于游戏性活动,游戏性活动又多于竞赛性活动。青春期女生选择步行锻炼活动类型的动机主要取决于活动的社会交往性、活动的游戏性和竞赛性,而其健身性对练习动机并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晓凯  朱政  孙晨  赵胜  曹振波 《体育科学》2022,(4):43-49+97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构成时长特征及其与体质健康间的关系。方法:在上海市3个区招募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各360名,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形态及素质测评,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其身体活动水平,统计不同时长分类的MVPA时间(零星:0<单次MVPA<5 min;短时:5≤单次MVPA<10 min;中长时:单次MVPA≥10 min)。有效样本为每天佩戴加速度传感器10 h以上,每周佩戴至少4天(3个工作日,1个周末日)。结果:共407名9~14岁儿童青少年符合数据纳入标准,其中男生185名(占45.5%),四年级学生223名(占54.8%),BMI中位数18.6 kg/m2(16.4,21.0),达到平均每天60 min及以上MVPA的人数比例为6.6%。儿童青少年MVPA构成中,零星MVPA占比最大(占59.9%);男生中长时MVPA占比(占24.4%)显著高于女生(占12.3%)(P<0.05),而零星和短时MVPA占比趋势则相反(P<0.05,P=0.033);四年级学生零星MV...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社会生态学理论,研究我国体质弱势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环境状况与发展机制。方法:对我国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的3 769名体质弱势学生(男生1 907人,女生1 862人)进行体力活动环境调查,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建立体力活动环境的生态学模型,分析各环境维度的交互关系。结果:体质弱势青少年体力活动环境因素可概括为由5个二阶因子和8个一阶因子所组成的社会生态学模型;二阶因子间整体联动性不理想,"学校环境-人际环境"、"人际环境-个体因素"及"政策环境-学校环境"的路径系数较高,其余路径系数主要在0.7以下;二阶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学校环境、政策环境、个体因素、人际环境和社区环境。结论:体质弱势青少年体力活动环境机制可采用社会生态学模型加以解释,模型中近端因素对个体的影响高于远端因素,体力活动环境总体不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较突出,学校环境和政策环境优于社区环境和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活动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市 2 0所普通高校三、四年级大学生(男 3 2 9人 ,女 3 0 9人 )进行了调查 ,发出问卷 65 9份 ,回收 63 8份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高年级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行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每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活动的高年级大学生比例 ,男生为 4100 ,女生为 3 700 ;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三次以下的比例 ,男生 3 700 ,女 3 400 ;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男 2 2 00 ,女 2 90 0 。说明有 2 / 3的高年级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活动 ,每周坚持三次以上的学生人数约占 1/ 3。同时 ,在每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活动的学生中 ,每…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2000年6~22岁汉族学生血压、肺活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青少儿心、肺功能现状,利用SPSS程序,对2000年6~22岁学生血压和肺活量进行统计分析,并与1995年体质调研相关资料对比。结果发现:城市学生血压高于乡村学生;城乡男生均高于女生;城乡学生血压从10岁开始明显随年龄增高而上升。肺活量指数:城乡男生高于女生;乡村男生高于城市男生;男生肺活量指数突增年龄为14岁,女生为19岁。2000年13~18岁学生血压高于1995年同龄学生;13~22岁城市学生肺活量指数也高于1995年。结果提示:青春期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健康、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时刻,开展学生体育卫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以英格兰824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主要考察了在目标定向、行为调节、能力知觉和体育活动参与情况上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并且采用动机变量预测校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研究结果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有较高的自我定向、自我决定动机和能力知觉.与此一致的结果是男生比女生更喜爱体育活动.对男生来说,自我定向、自我决定动机和能力知觉是参加体育活动的正相关预测指标,而任务定向和无动机与体育活动参与没有关系.对女生来说,任务定向和能力知觉能够积极预测体育活动参与情况,而自我定向和无动机与体育活动的参与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金捷 《体育教学》2005,(5):26-26
学校体育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本研究的目的是给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人士提供一些依据. 研究对象是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2003届初中生,共调查了男生127人,女生164人.其中直升班男生68人,外招班男生61人;直升班女生80人,外招班女生86人.把直升班与外招班的男女生分别统计,并采用了均数和t检验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和问卷调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