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网络舆情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社会舆情,是社会整体或部分民意在网络上的折射。在法治环境下,网络舆情应成为社会有效监督机制的一部分,并与正常的司法活动形成良性互动。司法审判则需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接受其质询并受其监督,在公正信念的指引下,努力打造和谐社会,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并对司法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在保持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的同时,人民法院应当尊重、重视并辩证看待网络舆情问题;通过建立舆情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机制、全面实行司法公开、注重民意吸纳以及加强案例引导等实现司法与网络舆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方云 《今传媒》2012,(1):30-32
网络舆情成为公共话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司法领域要求以理性的对话实现真正的司法正义的同时,也对司法独立性与公正性造成了一定冲击。网络舆情与司法审判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有着各自内部的逻辑机理。要平衡网络舆情与司法审判,应畅通舆情与司法的信息渠道,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应秉持专业理性,强化审判公开机制,适当转变既有司法理念,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对司法过程的介入。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儿童相关的舆情事件呈现新特点.本文采取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2017)数据库舆情事件月度排行榜中儿童主体相关事件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信源敏感度、报道活跃度、政府组织介入度、事件发生地以及事件类型五个维度,探索网络舆情中涉及儿童主体事件生成和传播机制.研究发现,政府组织介入和社会类型事件是儿童主体相关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的关键影响因子;其他因子需与关键因子的组合才能发挥作用.依据儿童舆论热点事件的生成和传播机制,政府组织应当强化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完善相关领域的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保障舆情的合理表达和理性讨论,最终推动儿童舆情热点事件的应对和化解.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17日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因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后可能导致的住房、土地以及今后生活方面的问题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结合人民网舆情检测室专家刘鹏飞老师关于网络舆情归类的观点,分析该事件为因强制拆迁引起的涉及官民关系和城乡关系的危害社会安全的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1."陇南事件"网络舆情综述网络舆情事件的科学分析对于网络舆情研判十分重要,人民在线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的长期运行分析将一般社会热点舆情事件归结为6个阶段:舆情发生期、发酵期、发展期、高涨期、回落期和反馈期。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是现实社会的镜像。从网络舆情的视角出发,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在对2014年网络生态变迁和国家治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社会舆情指数,从2014年150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中选取50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案例,将其与2013、2012年各50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比较,以凸显2014年网络舆情的特点及规律,呈现2014年中国社会的发展脉动。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舆情频发的今天,政府在危机情景下的表现直接关乎网络舆情事件的走向和发展,甚至影响网络舆情事件的最终结果。本文以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热点网络舆情事件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危机情景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要途径与传播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政府在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中的得失,以期为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博已成为公众反映自身观点的主流渠道,微博网络舆情研究有利于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与CiteSpace软件,通过关键词“微博”与“舆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检索,对微博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基金赞助情况、发文下载量、被引频次与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微博网络舆情研究已经形成体系,研究方法较为丰富,未来以图像、视频为分析对象的微博网络舆情研究将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基于聚类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对网络舆情分析的需求,构建出基于聚类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及分析系统。通过对样本网页文本的特征提取,构建向量空间模型,使用OPTICS算法获取网页热点簇,根据热点簇特征向量对网页进行二次聚类,从而获取关于舆情的时间演变模式,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决策支持。通过二次聚类,提高舆情网页相关度的质量,使网络舆情分析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王平  胡洁 《东南传播》2018,(3):61-64
切实关注涉农网络舆情,是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抓手。随着农村社会化改革与城镇化进程,涉农网络舆情问题治理成了政府治理的热点与难点问题。针对人民网百姓呼声平台及三农舆情的考察,系统分析特色,实证调研百姓呼声2015-2016年江苏三农舆情帖子,归结了涉农网络舆情政府涉农舆情治理的负面效应。基于此,利用网络化治理的理论视角提出涉农网络舆情治理的可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舆情作为一个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包含了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内容。而网络舆情,是在舆情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媒介进行的进一步界定。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用户也逐渐增多。网民的逐年增多更是为网络舆情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证。从2005年起,网络舆情开始进入我国的研究领域,虽然许多学者表示,我国目前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进度来看,这一新兴热点问题仍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张艳岩 《大观周刊》2011,(33):179-179,178
本文以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方法整合网络舆情信息,建立网络舆情信息仓库,对非结构化的模糊复杂的信息,运用数据挖掘中文本挖掘技术有效分析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及时发现重大突发事件,减少危机损失,提高政府管理和监控舆情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舆情、舆情信息的基本概念,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网络舆情表现特征的研究,并对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因素、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形成的现实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协调、交流、网络舆情管理保障、舆情信息汇集和反馈、舆情危机应急预警和处理等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3,(10):174
9月5日上午,由人民网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主办的"CETTIC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启动"新闻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标志着双方携手推出的"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项目正式启动,网络舆情分析师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人民网副总裁、舆情监测室主任罗华,中国就业促进会素质就业办公室主任、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原党委书记宋建,人民网副总编辑、舆情监测室副主任董盟君,中国就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素质就业办公室副主任吴凯,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等  相似文献   

15.
从网络舆情理论研究、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技术、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与实践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和概括。通过归纳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的技术流程,综述了与网络舆情监测密切相关的论题如网络舆情的概念、产生与传播机制、网络舆情的特征与影响、网络舆情的主体与媒介、网络舆情模式识别、基于内容挖掘的舆情监测与分析核心技术、舆情监测系统与应用等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并试图指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微博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社会媒体,在网络舆情领域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为了弥补传统网络舆情分析的不足,本文将共词网络分析和复杂网络的思想与方法拓展到微博舆情分析中,并设计了基于网络可视化的微博舆情分析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其效果进行验证,发现共词网络可有效探测舆论热点,复杂网络在舆论领袖发现中也可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为基于微博的网络舆情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可视化途径,探索和拓展了其研究方法,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任琳 《新闻传播》2023,(9):44-46
步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捷的网络空间一方面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成为网络舆情的“发酵场”,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和归纳网络舆情传播的生命周期。其次,对典型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传播可视化分析。进一步归纳网络舆情的典型传播特征。基于此,提出网络舆情的治理建议,以期为决策者应对新时代重大网络舆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熊秋娥 《报刊之友》2012,(11):132-134
作为舆情研究的重要分支,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成为最近的研究热点。通过近六年相关研究文献的数量统计、学科分布、关键词变化的量化分析以及文献内容解读,指出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在概念、分析角度和应用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将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互联网交流感情、通过互联网办公、通过互联网购物等等,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互联网方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互联网对于突发事件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很多突发公共事件在短时间内被大面积传播开来,形成了舆论热点,社会的舆情压力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些现状都给我们的国家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课题借用传播学和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对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介绍相关的研究理论。结合国外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有效做法,并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努力探寻出适合我们国家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吴旖旎 《大观周刊》2012,(51):465-465
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作为网络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因网络舆情的演化和扩散而短时间内在现实中触发的突发性事件。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舆情信息收集工作要注重收集的内容和方法。公安机关既要从人、载体、事方面来研究信息收集的内容,也要运用及时和系统的信息收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