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化理念与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化理念运用于高等教育,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是高等教育良性循环的客观反映,是化解高等教育各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实现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理顺高等教育系统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环境生态化;坚持育人为本,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厘清高等教育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现代性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一个无法绕过的课题。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或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分支,其发展过程同国家或社会现代化过程总体上是一致的。高等教育现代性发端于中世纪大学,并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在与传统断裂、与时代相契合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从起因看,高等教育现代性是高等教育现代化之"因";从结果看,高等教育现代性是高等教育现代化之"果";从过程看,高等教育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现代性存在互动关系。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加强高等教育现代性研究,在把握高等教育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现代性关系的基础上,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现代性良好互动、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国际高等教育最高水平、最先进状态为参照的目标体系和追求,是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相对概念,反映未来某阶段或现实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及其综合实力的最强状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不是其内部独立要素的反映,而是高等教育内部及其外部诸多具有共性的特殊关系的体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要素包括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教育的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善治结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信息化、高等教育的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多维视域中的区域高等教育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其基本特征越来越凸显。区域高等教育系统较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复杂性更加突出;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并非都是协调发展关系;区域高等教育既具有时间性,又具有空间性,区域高等教育分工与合作是区域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理性诉求;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演化的新趋势:生态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高等教育拥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特质,自然性即隐含于高等教育内部,直接指向教育和教学运行的自然规律,社会性体现在高等教育对象的个人社会化和高等教育本身的社会化的特征。目前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存在众多问题,高等教育社会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因而,高等教育生态化是高等教育自然性和社会性耦合的一种必然,也是对高等教育本身自然和社会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理论是一种人为的建构,其目的是解释现实或揭示出隐藏在现实背后的机制。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高等教育现实,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建构相对匮乏。高等教育研究需要问题驱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政策驱动,但无论高等教育研究还是高等教育实践都需要"高等教育理论"引领。所谓"高等教育理论"不是从其他学科移植来的"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而是从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出发所建构的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资源,"高等教育理论"则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民办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面向21世纪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民办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民办高等教育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而解决民办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问题的关键乃是加快其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以市场的方式配置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市场化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新自由主义、新公共管理主义、高等教育私人产品观;现实原因是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竞争加剧、高等教育的财政困境和政府单一办大学的局限。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进程中,我们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市场只能有限度地介入高等教育领域,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高等教育并不符合教育的特殊规律和独特使命。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发展高等教育的一种运行机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并发挥高等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特征、产业化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高等教育学界的基本理论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意见。虽然人们承认高等教育具有多重属性,但难以确定何为其本质属性。人们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常常是与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联系在一起的,从而证明高等教育活动的正当性。无论何时,高等教育都必须担负传承文化、培育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这说明高等教育在本质上属于文化,高等教育的一切功能都是通过传承文化和培育人才而实现的。不同文化赋予高等教育不同的品质,但理性精神始终居于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可以说,文化是高等教育的生命之源,理性精神是高等教育行动的坐标。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推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从当前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逻辑理路而言,质量提升是核心目标,协同发展是重要使命,对外开放是战略选择。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需要坚持整体性发展目标,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需要突出综合能力建设,夯实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需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跨越发展;需要统筹区域发展布局,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简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晓中 《高教探索》2004,1(1):4-5,9
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是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先导,高等教育发展实践则是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的源泉;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对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影响是“与时俱进”的,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包括: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对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影响日益显著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对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影响呈多元化趋势。这也决定了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进行整合和实践的一体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形态背后隐藏着趋同化的发展态势。高等教育趋同化体现在高等教育的类型、形式、层次和区域等方面。高等教育趋同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产物,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避免高等教育趋同化,必须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高等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质量保障提升高等教育公平水平是大众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是多样性的教育,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公平是普惠性的教育,保障高等教育和提升高等教育公平水平是两个并行不悖的教育目标、两条不期而遇的道路、两种交相辉映的结果。政府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高校形成高等教育质量的自律意识,社会参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活动是提升高等教育公平水平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质量观本质上是一个高等教育哲学问题。精英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奉行的是一种学术至上的质量观。随着高等教育哲学由认识论逐渐向价值论转变,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合多样性与合需要性的统一。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机构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部分须为政治服务,高等教育奉行的是一种合规定性的教育质量观。当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面向市场后,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面向市场的高等教育奉行的是合满意性与合适应性相统一的高等教育产品质量观。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是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高等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的高等教育化。社会的高等教育化是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基本途径。社会的高等教育化主要表现在社会人的高等教育化和社会要素的高等教育化上。  相似文献   

17.
对高等教育服务产品定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质量是对产品而言的,研究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高等教育的产品界定。在比较分析高等教育的两种不同产品观后,明确指出了高等教育的产品就是高等教育服务,服务是高等教育产品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江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就江苏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区域之间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二是社会阶层不同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三是高等院校性质不同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四是高等教育招生和就业方面潜藏教育不公平。推进高等教育公平需要从制度和体制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合理分配的制度和机制,二是建立和健全学校竞争合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三是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质量观本质上是一个高等教育哲学问题。精英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奉行学术至上的质量观。随着高等教育哲学由认识论逐渐向价值论转变,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合多样性与合需要性的统一。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机构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部分必须为政治服务,高等教育奉行的是一种合规定性的教育质量观。当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面向市场后,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面向市场的高等教育奉行的是合满意性与合适应性相统一的高等教育产品质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