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分析了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静止无功发生器主电路原理,讨论了三电平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中小矢量、中矢量、大矢量对直流侧两个电容电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SVG自身控制的要求与特点,提出了基于直流侧两个电容的电压差值和SVG交流侧瞬时三相电流的方向来调整矢量作用序列中等效的正、负小矢量作用时间的比例,从而使直流侧中点电压达到平衡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不需增加SVG系统的检测电路。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文章所提出的中点电位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抑制三电平SVG直流电容电压不平衡程度,实现算法简单,在工程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24)
本文介绍了整流滤波电路,以此为前提,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对整流滤波电容的选用方法进行了研究,从整流滤波电容的充电与放电、计算与仿真等方向入手,分析了电容与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二极管箝位型多电平逆变器电容电压均衡控制方法:通过一个均衡电容在一个采样周期内与箝位电容的轮换并联,将电压较高的电容上的电荷,注入到电压较低的电容上,实现电荷的动态刷新,保证各箝位电容电压的基本平衡。该方法所需的硬件电路简单,不增加调制算法的复杂性,且对任意电平具有通用性。不同负载状态下的仿真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设计的开关电源系统包括: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变换电路、芯片控制电路、输出滤波电路、反馈补偿电路。输入整流滤波电路主要由整流桥和滤波电容组成,在选择整流桥时要考虑输入电压的范围,整流桥的耐压值要大于最大输入电压,输入端的滤波电容一般为薄膜电容交流400V。变换电路由变压器和开关管等元件组成,变压器既起到隔离作用又有电压转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光伏系统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就是级联逆变器,而级联逆变器的难点问题则是对直流侧电容电压的稳定控制。文中以长春高寒地区户外级联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载波移相技术结合电压内外环的控制方法,对多电平逆变器实现电容电压平衡控制。首先,构建基于单相级联逆变器系统数学模型,主要分析系统本身损耗、各桥电压参数、电路电阻参数及调控电压信号参数对级联逆变器电容电压形成的不平衡效果;然后,针对上述模型提供的数据制定直流侧电容电压平衡稳定调控策略,使误差值转化为正弦函数后附加于各桥调制信号上,通过载波移相控制技术减弱谐波,在跟踪输出电流时结合电压内外双环控制技术进行级联逆变器电容电压调控,最终实现电容电压稳定控制。仿真实验证明,运用此种调控策略,使各桥之间电压电流达到平衡,实现稳定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开关电容振荡器和新型功率器件 1 GBT构成的交—直—交变频器。其特点是电压的频率和幅值变化范围宽 ,输出电压和电流为正弦波 ,电路结构简单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电容法测量水箱水位的方法。用自制的平板式电容传感器进行水位测量实验,根据极板之闻介质量的变化引起电容量随之发生变化,设计了相应的测量电路,得出传感器电容值、转换频率、输出电压等多种参量的变化规律和相关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刘飞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40+154-40,154
1000kV氧化锌避雷器是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其电压分布不均匀性比较严重。采用"场路结合"的思想,系统的阐述了计算、分析和改善1000kV氧化锌避雷器电压分布的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避雷器电压分布特性,并提取杂散电容参数,得到等效电路模型。讨论了安装高度和均压环对避雷器电压分布的影响,并通过优化选择并联集中电容方案,使1000kV氧化锌避雷器电压分布系数达到5%以内。  相似文献   

9.
首先利用KCL和KVL定律导出了三阶DC-DC BUCK功率变换器的分段光滑的动力学方程,然后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误差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与这种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该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变量呈现混沌、周期运动,且其电压转换效率在负载电容较大时,随电阻R1(即放大倍数)增加而增加,在负载电容取较小值时,随R1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气象领域,湿敏电容传感器被广泛用于测量空气湿度。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常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为研究环境温度对湿度测量准确度的影响,选取8支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的湿度传感器,在实验室环境35℃和20℃时进行测量,并对误差及半年漂移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的湿度传感器,低湿点误差出现负漂移,测得值比实际值偏小,并且使用年限越长负偏差越大。  相似文献   

11.
赵修卫 《科研管理》2005,26(2):89-95
国际R&D与经济全球化相关联,现已成为跨国公司寻求全球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其发展表现出了三个特点:一是明确的战略动机;二是在多样化活动前提下,突出组织学习和扩展创新的基础;三是倾向集成的R&D组织结构。本文以文献评述形式对此作了介绍,最后简介了国际R&D机构主任的配备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晓翔  李晶 《科研管理》2019,40(7):173-181
即兴与拼凑是中小企业经常应用的两类重要行为策略,但是它们对于创新的作用尚存在争议而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构建由即兴、拼凑的主效应以及二者交互效应、资源结构调节效应组成的中小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模型,利用2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问卷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证实即兴、拼凑策略和中小企业创新之间分别呈倒U型和正相关关系,即兴和拼凑交互效应显示二者会弱化彼此的作用,维持更多的沉淀资源正向调节即兴对创新的作用。在证实即兴、拼凑作用的同时,从创新的角度为中小企业如何选用这些策略或者策略组合以及配置资源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琳  孙蓓蓓  黄颖 《科研管理》2020,41(7):279-288
 面对复杂性、综合性和交融性的重大问题,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往往难以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和系统建构,因而交叉科学研究日益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重大难题不可或缺的研究范式。近年来,交叉科学研究日益得到各国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然而,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叉科学?如何测度交叉科学?如何衡量交叉科学研究的影响力?本文从交叉科学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围绕一系列交叉科学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在明确交叉科学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科多样性与凝聚性两个视角对交叉科学的测度指标进行了归纳,并从引文影响和社会影响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交叉科学的影响评价中面临的问题。以期能够深化对交叉科学的认知与理解,为我国交叉科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创新源的生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习性、资源配置格局、规制务件和环境氛围,是诱致工业实验室发生区域转移的根本原因。人是实践着的能动主体,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决定着创新源的生长及其变迁。文化环境不仅影响行为主体实施创新的选择方向,而且作为一种既定的前提性因素影响主体的行为方式、科技资源配置格局以及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任何环境都具有一定的“承栽量”,并非所有的环境都有利于创新,但是,环境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因此,培育创新源成长的关键在于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源生长的社会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资源配置格局、规制条件和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确定了企业协同创新的6个主要外部主体,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有效收集了254份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企业与不同主体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并探究了对应的竞争者协同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与政府、竞争者、供应商、客户、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企业-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研究组织>企业-竞争者>企业-中介机构>企业-政府。(2)竞争者与政府、供应商、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会对相应的企业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竞争者-客户协同创新没有这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包月红  赵芝俊 《科研管理》2019,40(12):163-171
摘要: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是政府保护和激励私人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05-2015年间77家农业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研究了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对私人农业研发投入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专利保护政策并未促进私人农业研发投入或者提高私人研发投入强度,而加计扣除政策则显著提高了私人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通过设置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的交互项,发现专利保护的增强削弱了加计扣除政策的溢入效应。本文结论验证了已有的部分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专利保护政策,加强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广度和强度,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过去,大量文献资料介绍了关于研究与开发(R&D)项目评估的方法,并大多集中在R&D项目评估方法得以建立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方面,很少论及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没有对方法的优劣和应用进行比较分析。在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础上,对一些主要的R&D项目评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影响这些评估方法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并应用敏感性分析法确定出哪些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马睿  周伟  黄保华 《资源科学》2016,38(12):2392-2406
随着城镇化发展农地非农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利益得到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获取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户的价值感知,探索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困难与需求,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对西宁市郊区4个样本村204户农户随机入户调查,综合考虑空间位置、征地情况与开发类型等因素划分样本,就农户非农转换经济、社会保障、景观价值感知、非农意愿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非农转换价值感知总体方向一致,农地非农化对农民生活造成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农户感知非农转换造成收入来源减少和生活成本增加的经济压力,以及缺乏就业和保障的社会压力,同时农户感知农地非农化带来了整洁的居住环境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农户非农转换价值感知的差异性受人均耕地数量、种植结构、空间位置、土地开发方向、历时性的影响,一定程度影响了非农意愿;政府应当引导农地非农化有序的逐步推进,立足于农户的后顾生计,让农民参与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完善就业与生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Preeclampsia is a multisystem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hypertension, placental abnormalities and adverse fetal outcomes. The various pathways involved in its etiology includ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flammatory milieu, lipid peroxidation and immunological imbalance.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ausative and predictive role of nitric oxide, lipid peroxidation end products (MDA)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6, TNF-α) in clinical presentation, severity and fetal outcome in preeclampsia. The study population was divided into 3 groups- Non- pregnant females comprising the control population; G1 and G2 groups included normal pregnant and pregnant females with preeclampsia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Nitric Oxide and MDA levels were found to be highest in the preeclamptic patients as compared to other two groups. ROC curve analysis show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inflammatory markers as determinants of severity of preeclampsia which suggests the emerging role of pro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the various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preeclampsia. TNF-α emerged as the best marker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thus, has the potential for being used as a marker for PIH. Our study illustrates the multifactorial etiology of preeclampsia involving oxidative stress, proinflammatory milieu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20.
张亚峰  李成龙  肖利 《科研管理》2021,42(5):133-142
国际科技合作是促进国内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而国际专利合作申请是国 际科技合作的重要体现。本文选择瑞典的优势产业技术领域,基于 1988年至2017 年瑞典、中国申请及合作申请的 PCT 专利和 EPO 专利,对专利申请及合作趋势 进行分析。剖析了我国企业与瑞典在专利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及在专利合作中存 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开展对瑞典科技与经济合作提供参考。尤其是 在中美经贸关系紧张背景下,探讨与关键性小国的合作对我国深化对外科技合作 战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