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向反思型体育教师转变的背景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凌云 《体育学刊》2006,13(6):78-81
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生活”进行审视,可以发现体育教师存在着反思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的“物化”、体育教学技术化、日常化等。体育教师要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应该将反思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渗透于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中;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善于记录、剖析关键事件;注重系统的理论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问题,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质是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系统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则是充要条件。体育教师更应注重两种知识的融合,并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形成批判反思,不断完善,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探讨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启示,认为"反思性实践"理论重视高校体育教师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情意的发展,促使高校体育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反思性实践"使反思自主性成为影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成军 《体育教学》2014,(5):52-53
本文例举体育教研活动的一些现象,分析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研中缺乏反思.通过实践和思考,认为体育教师对体育教研活动反思的本质是一种有体验的身体活动和有意识的心智活动的“结合体”,并且分为基础、中级、高级三个层次.采用“单一反思”的教师需要反思自我专业成长的方向和方法,采用“双向反思”的教师需要反思自我对现有专业发展的理解、目标和方向,采用“多元反思”的教师需要反思专业发展水平如何向深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都要经过教师的理解与内化,才能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做一个对自己的实践不断思索的“反思的实践者”。采用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从反思型教师的内涵以及如何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中成长为反思型的体育教师的角度,论述了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的途径和方法,以满足新体育课程实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刘军 《体育师友》2012,35(3):1-1
一、年轻教师进行课后反思的意义 1、课后反思推动年轻教师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课后反思是一种教师个体对自我教学经验和行为的自省过程,一旦这种自觉的内省成为教师的习惯性行为后,教师便会从冲动的例行行为解放出来,从而不断获得教育经验,再把这些教学经验、智慧和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进而形成实践与经验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那么年轻教师的发展就不是短暂的或阶段性的,而是终身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已经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但在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进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如何进行反思,什么样的反思才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针对当下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缺失,笔者通过科学分析得失、正确归因、寻找完善的路径等策略,来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方法:采用自编的《体育教师有效教学行为》问卷对12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施测,再结合访谈法和观察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实践知识的特性、形成及影响因素等加以研究。目的:通过对体育教师实践知识的现状、影响因素的考察,增强教师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结论:不同性别,职称、地域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实践性知识可通过自我反思和理论提升两种途径获得,教师实践性知识可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加以传承;教育理念、自我的认识、教学策略以及反思是影响体育教师实践知识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旭 《灌篮》2021,(3):137-137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体育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出发点和归宿,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施有助于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养成。在“同课异构”背景下中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主要有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师自信,加强自我效能、提高教师自信,加强自我效能和课后积极反思,注重多重评价等方式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走向,论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江西省城区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看,江西省城区中学体育教师的总体状况较好,但是江西省城区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创新精神、科研能力等方面都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有不同程度的差距,江西省城区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论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两者之间关系的论述,提出促进它们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个体知识是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的结合点;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两者发展的必要途径;校本培训、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从体制和管理上保障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教师职业群体文化是两者实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反思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梅  张连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110-112,130
运用自编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通过对兰州市4名优秀中学体育教师的访谈,了解中学优秀体育教师成长阶段,揭示体育教师反思性学习的内容,以发展培养中学体育教师反思性学习的能力,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中学体育教师的成长作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丰  张艳群 《四川体育科学》2005,(3):121-122,125
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育发展密切相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人才、知识取向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5.
研制与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是世界各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有效手段,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制订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深厚基础。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符合专业人员的本质特征和其高度的自我认同感奠定了专业认同基础,国家法律和部委规章制度提供了间接性和直接性的政策法规基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和教师专业标准制订的指导思想与内容确立了指导框架基础;主要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夯实了国际经验基础。因此,中国应基于上述基础积极推进专业标准制订,具体路径包括:确立专业标准制订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组建专业标准制订的主体,确定专业标准制订的程序,构建专业标准框架的内容,推进专业标准的更新与完善,落实专业标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不同代际中小学体育教师群体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发展状态。通过分析"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研"课题的部分最新数据,对50’、60’、70’、80’一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态做描述性对比分析,一方面为研究者提供相关数据参考与支持,另一方面试图发现不同代际中小学体育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规律和特征,以促进人们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体育教师教育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第1阶段(1949~1990年)强调"培训",关注体育教师数量的增加;第2阶段(1991~2008年)强调"学习",关注体育教师质量的提高;第3阶段(2009年至今)强调"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发展观的体育教师教育凸显了体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立足于被理论浸润的日常化教育实践是体育教师教育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对美国体育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一般模式及实施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体育教师在开展具有反思性质的研究中提高专业素质,主要表现为:体育教育加强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成长,体育教师加强合作研究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高及自身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各国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的阶段,其中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更是关注甚少。文章在对教师专业化概念解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意识薄弱、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从高校体育教师内部自身因素和外在制度因素两方面作出策略分析,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和促进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a) to analyze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a novice physical education (PE) teacher and his students’ families and (b)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lationships for hi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 data stemmed from detailed teacher’s diaries written by the participant throughout his first five years of teaching. The data analysis followed several rounds of cyclical inductive-deductive processes in order to identify and classify the patterns related to the aforementioned purposes.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wo sections, show two distinct sets of factors, which, respectively, had very differe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On the one hand,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teaching, there appeared 11 specific ‘struggle factors’ (6 socio-cultural and structural factors and 5 family prejudices toward PE) that threatened the teacher’s initial pedagogical passion and lead to a great deal of hesitation and discouragement on his part;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fourth and fifth years, due to the teacher’s ongoing commitment and (self-)reflective practice, there emerged eight ‘success factors’ (one from the families and seven from the teacher) that transformed his previous discouragement into hope and self-confidence. Besides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all these factor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some addi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P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and further research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