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测试游泳运动员在服用Rg34周后,有氧能力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观察Rg3对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g3能明显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提高最大摄氧量测试后1min呼吸商水平;提高最大摄氧量测试后最高乳酸水平及乳酸消除率。证实了Rg3具有提高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肥胖大鼠低氧训练模型,观察比目鱼肌糖有氧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低氧训练对肥胖大鼠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出生21天的离乳雄性SD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10周、肥胖模型验证成功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2周,筛选130只随机分为13组:对照0周组,低氧安静1、2、3、4周组,常氧训练1、2、3、4周组,低氧训练1、2、3、4周组。低氧环境模拟海拔3 500m(氧浓度13.6%);常氧和低氧训练组分别以25m/min、20m/min进行跑台训练,各训练组持续运动1h/d、6d/w、1~4w。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试比目鱼肌组织CS-2、NAD+-IDH3α、DLST-2mRNA表达水平。结果:1)常氧训练组第1、3周CS-2mRNA相对表达量较第2周显著升高(P<0.05),低氧安静组第3周较第1周显著降低(P<0.05)。第3周时低氧安静组、低氧训练组较常氧训练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2)常氧训练组、低氧安静组第2、3、4周NAD+-IDH3αmRNA相对表达量较0周显著升高(P<0.01或P<0.05),低氧训练组第1、2、4周较0周显著升高(P<0.05或P<0.01)。第1周时低氧安静组、低氧训练组较常氧训练组显著升高(P<0.01);第4周时低氧训练组较常氧训练组、低氧安静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3)常氧训练组第2、3、4周DLST-2mRNA相对表达量较0、1周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低氧安静组、低氧训练组第1、2、3、4周较0周显著降低(P<0.01);第1、3周时低氧安静组、低氧训练组较常氧训练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第2周时低氧训练组较常氧训练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1)4周低氧训练可逆转肥胖大鼠比目鱼肌由于低氧导致的CS-2mRNA表达的下降,以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2)4周低氧训练上调肥胖大鼠比目鱼肌NAD+-IDH3αmRNA表达的作用强于常氧训练和低氧安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3)4周低氧训练、常氧训练和低氧安静均下调肥胖大鼠比目鱼肌DLST-2mRNA表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及生理机制,在我们以往多次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这次赛前在昆明(海拔1890米)的高原游泳训练计划。通过比较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3周、高原训练3周、高原训练后3周共9周训练期间,高原前、高原期间和高原后的血液学参数包括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含量等的变化,和高原训练前后4mmol/L血乳酸运动强度的游泳速度与心率,发现运动员无氧阈游速增加,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乳酸耐受能力增强.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表明此次高原训练提高了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运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16名辽宁省男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冬训前后运动员递增负荷力竭测试相关指标和血常规的变化,旨在探讨冬训对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为教练员评价训练效果、完善训练计划提供科学化的指导。结果显示:男子游泳运动员冬训后递增负荷力竭测试中最大摄氧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功率、无氧阈功率、最大心率、达到力竭所用时间等有氧能力指标与冬训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冬训后血常规测试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冬训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冬训后运动员1500m自由泳成绩有显著提高。提示游泳运动员冬训后的有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星草胶囊对耐力项目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分为实验组(服用五星草胶囊4名)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4名),在正常训练期间,实验组每人每日早晚各服用五星草胶囊5粒,共服用10天。服药前一天和停药后次日上午测试受试者体成分、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指标以及递增负荷实验的心率(HR)和血乳酸(Bla)。结果:实验组在服药后有氧运动后即刻的Bla明显下降(P<0.05),Bla最高值和Bla增值降低,运动后即刻的HR降低,12minHR的恢复率增加,Hb值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在实验后T明显下降(P<0.05),其余指标在实验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服用五星草胶囊对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有一定的效果,对耐力项目运动员有氧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究18个竞技体育项目1558名运动员间红细胞(RBC)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研究方法:采用Symex KX-21N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运动员血液RBC及相关指标参数,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偏差(RDW-SD)和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系数(RDW-CV)。研究结果:不同项目运动员间RBC及相关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N-K子集分析得出:(1)橄榄球运动员RBC相对偏低(P<0.05),举重、射击运动员RBC相对偏高(P<0.05);(2)橄榄球运动员HGB相对偏低(P<0.05),举重运动员HGB相对偏高(P<0.05);(3)橄榄球运动员HCT相对偏低(P<0.05),自由跤、空手道、古典跤、击剑、射击、举重运动员HCT相对偏高(P<0.05);(4)跆拳道、田径、射击、拳击、柔道、手球、水上、橄榄球、举重、体操运动员MCH相对偏低(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T水平、免疫因子和心肺耐力进行分析,探索三者之间关联性,为表型组学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581名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基础数据、骨龄、心肺能力等指标。结果:在骨龄、T、Total IGE、IGA、VO2max、VC、FVC、FEV1.0、MMF、PEF、PEF25、PEF50、MVV、TV水平,男性游泳运动员显著高于女性游泳运动员(P<0.05或P<0.01)。在IGM、IGG、FEV1.0%水平,男性游泳运动员显著低于女性游泳运动员(P<0.05或P<0.01)。在整体相关性中,T水平与VO2max、VC、FVC、FEV1.0、MMF、PEF、PEF25、PEF50、PEF75、MVV显著相关(P<0.05)。IGM水平与PEF50、PEF75、RR显著相关(P<0.05)。IGG水平与VO2max、FVC、FEV1.0、PEF、PEF25、PEF50、MVV、RR、TV显著相关(P<0.05)。IGA水平与VO2max、TV显著相关(P<0.05)。IL-6水平与FEV1.0、RR、TV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8.
研究蜂胶对力竭游泳小鼠红细胞的保护作用。40只健康KM小鼠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A)、安静蜂胶组(B)、运动对照组(C)、运动蜂胶组(D),每组10只,采用4周递增负荷的游泳训练,最后一次游泳直至力竭。与对照组相比,服蜂胶组小鼠红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提示蜂胶可以降低红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红细胞功能,并具有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IST—Ⅱ型等动游泳训练测试系统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测定游泳运动员上肢最大有氧能力。结果表明:1)IST—Ⅱ等动游泳训练测试系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测试用游泳专用测功仪,可通过递增负荷安全、有效地测定游泳运动员的上肢的有氧能力;2)VO2max平台持续时间(VO2maxPD)是另一个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的重要标识,只有把VO2max和VO2maxPD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反映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内涵;3)心率无氧阈(HR—AT)应成为游泳训练中控制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RE营养剂对血清睾酮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游泳小鼠、普通大学生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RE营养剂对睾酮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E大、小剂量组小鼠血清睾酮值均比时照组有显著意义提高(P<0.05).小鼠3%负荷游泳力竭实验:RE小剂量组游泳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意义延长(P<0.05).小鼠6%负荷游泳力竭实验:RE小剂量组游泳时间较对照组有比较显著意义延长.普通大学生服用RE胶囊后血清睾酮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男子举重运动员服用RE胶囊后血清睾酮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男子自行车运动员服用RE胶囊,冬训和夏训后血清睾酮水平均有升高,但夏训后更显著(P<0.05).主要结论:服用RE营养剂小鼠和运动员血清睾酮水平显著提高,运动能力也显著增强,小剂量组较大剂量组作用明显,因此应用时应采取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1.
2014年5~8月夏训期间,对黑龙江省速滑队中最优秀的16名长距离速滑运动员(男运动员8名,女运动员8名,均为运动健将及国际健将等级)夏训前后实施训练监控,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睾酮、最大摄氧量、血乳酸、有氧阈和无氧阈等多项监控指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夏训后,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提高,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男女运动员800 m跑血乳酸峰值升高都非常显著(P<0.01);男女运动员有氧阈强度和无氧阈强度提高都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结论:1.田径800 m跑可作为速滑长距离运动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评定手段之一,对比夏训前后运动员800 m跑成绩和血乳酸峰值,认为夏训增强了运动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2.有氧阈和无氧阈测试可作为速滑长距离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评定手段之一,分析得出夏训增强了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旨在探索适合我国优秀速滑长距离运动员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拳击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的影响,拳击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了高水平拳击运动员30人,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拳击运动员进行两次相同的拳击训练,实验组在额外训练的基础上在低氧训练室进行常压训练,对照组只在常氧条件下进行锻炼。所有运动员干预6周,每周训练3次,每次45-50分钟。在干预前后对所有运动员进行无氧Wingate测试和有氧分级测试。结果:研究表明在无氧方面,实验组干预前后无氧功率显著提高(P<0.05),由976w提升至1021w,达到峰值功率的时间显著降低(P<0.05),由6.27s降低到5.25s,而对照组无氧功率和达到峰值时间变化并不显著(P>0.05),且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无氧功率和达到峰值时间变化明显更优(P<0.05)。在有氧能力方面,两组拳击运动员干预前后最大摄氧量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本研究认为,间歇性低氧训练能有效提高拳击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而对有氧能力的改善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试评价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等方法对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机能状态的影响,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保证运动员的体能和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方法:通过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等结合血液生化指标测试,对比分析4周高住低训低氧训练、高原训练对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高原训练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值非常显著地高于高住低训期,高住低训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较前均有一定比例增长;高原训练对男运动员有氧能力有显著提升,女运动员在中低负荷有氧运动时肌肉缓冲能力有所改善.结论: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4周均能促进现代五项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增强其有氧代谢能力;对现代五项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对技能性项目的影响仍需通过一系列专项指标评定.  相似文献   

14.
孙会  徐小慧 《体育学刊》2012,(3):130-134
以6名上海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赛前体重控制、运动能力和体液离子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每周3次体脂率测试;每2周测试1次无氧运动能力和体液离子情况。结果显示,第3周体重和体脂率显著下降(P<0.05),第5周体重发生高度显著变化(P<0.01),体脂率和瘦体重显著下降(P<0.05);无氧运动能力在整个控重过程无显著变化(P>0.05);第3周Na+升高非常显著(P<0.01),Ca2+显著升高(P<0.05),CO2CP下降(P<0.05),第5周Na+浓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控重前(P<0.05),Ca2+显著升高(P<0.05),CO2CP明显下降(P<0.01)。研究表明通过延长整理活动和增加有氧训练课可以实现运动员控重以消耗脂肪为主的目标,能够保证运动员无氧能力不损失,通过电解质饮料补充能够维持队员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中药黄芪对游泳大鼠糖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法检测大鼠游泳力竭时间、不同状态下大鼠骨骼肌HK活性、LDH活性、SDH活性、MDH活性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发现:1)两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比较B组游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P<0.05).2)B组大鼠骨骼肌HK活性在力竭恢复12h状态下显著高于A组(P<0.05);LDH活性在不同状态下较A组显著升高(P<0.05),A组内大鼠LDH活性在力竭即刻时显著降低(P<0.05);SDH活性在安静状态下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组内在力竭即刻时降低(P<0.05);MDH活性在安静状态下B组显著升高(P<0.05),A组内在运动1h时升高、在力竭即刻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芪能够促进无氧代谢相关酶LDH和HK活性的升高,减缓运动过程中其活性的降低,提高机体无氧代谢能力;可以增加大鼠机体有氧代谢酶SDH、MDH的活性,减缓其活性下降速率及增加其恢复,维持更长的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有氧游泳运动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改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5只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其余35只经高糖高脂喂养5周后,配合腹腔注射STZ(35 mg/kg.bw)诱导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7周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安静组和糖尿病运动组,每组14只。3组大鼠均采用基础饲料喂养;糖尿病运动组大鼠进行8周有氧游泳运动;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安静组2组大鼠均自由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结果:(1)8周有氧游泳运动后,糖尿病运动组肾脏在电镜下的形态表现为肾小球三层结构较清晰,基底膜增厚不明显,足突融合减少,溶酶体增多现象等均有一定程度减少,较糖尿病安静组有明显改善;(2)糖尿病运动组血糖浓度和24 h UA排泄量较糖尿病安静组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或P<0.01);(3)糖尿病运动组肾皮质Jagged-1、Val1744NICD和Hes-1蛋白的表达较糖尿病安静组均显著降低(P <0.05或P<0.01)。结论:运动可提高Ⅱ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改善大鼠肾脏损伤,可能与其下调Ⅱ型糖尿病状态下激活的Notch-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汉族优秀游泳、赛艇运动员和普通人mtDNA高变区Ⅰ SNPs在本群体中的频率分布高于10%位点的分布特点,并对两项目运动员mtDNA高变区Ⅰ SNPs与有氧工作能力进行关联分析;方法:分别以54、55和71名汉族优秀游泳、赛艇运动员和普通人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和breath by breath方法,进行mtDNA高变区Ⅰ SNPs和有氧工作能力的检测;结果:1)54名游泳和55赛艇运动员mtDNA高变区Ⅰ SNPs频率大于10%的位点分别为15和10个,其中,SNPs频率大于20%的位点有6个(两个项目位点完全相同),除位点C16167A外,其他均为常见SNPs;汉族普通人SNPs频率大于10%位点共有13个,大于20%位点有7个,其中,位点C16168A为普通人所独有;2)赛艇运动员住点C16167A的多态性频率高达92.7%,游泳运动员也达64.8%,明显高于普通人和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P<0.05~0.001);3)游泳运动员有3个SNPs位点(T16362C、T16304C、C16167A)、赛艇运动员有2个SNPs位点(T16362C、T16223C),非剑桥序列组运动员的VO2max/BW、VEmax、O2-pluesmax、Pmax或Tmax等指标显著高于剑桥序列组运动员(P<0.05~0.01);结论:1)位点C16167A可能成为汉族游泳和赛艇运动员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标记,但还需要进一步与运动员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表型进行关联研究后才能做出更为确定的结论;2)位点T16362C、T16304C和C16167A与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存在关联,位点T16362C、T16223C与汉族优秀赛艇运动员氧工作能力存在关联,提示以上位点,可作为对运动训练有高敏感性的遗传标记,但不同项目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一研究结果对人类有氧能力和不同个体有氧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预测、评定、及其在选材中的应用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国家残疾人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在备战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期间进行身体机能监控与评价,分析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方法:在2019—2020年训练备战期间,对残疾人高山滑雪国家队站姿组运动员进行了5次血液测试以及6次尿液测试,对运动员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肌酸激酶(CK)、血睾酮(T)、皮质醇(C)、血睾酮与皮质醇比值(T/C)、尿十项、最大摄氧量(VO2max)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并分析 。结果:运动员RBC、Hb、CK浓度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男性运动员T浓度在组间存在差异(P<0.05),第3次T浓度显著低于其余4次(P<0.05);运动员C浓度以及男、女T/C均存在组间差异(P<0.05),运动员第4次C浓度显著低于其余4次(P<0.05);男性运动员第4次T/C显著高于其他4次(P<0.05);女性运动员第4次T/C显著高于第1、第3、第5次(P<0.05)。尿十项检测中,所有运动员第5次尿蛋白(PRO)呈阳性,第6次测试中有个别运动员尿胆红素(BIL)、尿胆原(URO)呈阳性。 运动员VO2max水平正常,个体间差异较大。结论:国家残疾人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在备战期氧运输功能良好,有氧耐力功能良好;血清T、C以及T/C等指标在训练的不同阶段出现适应性变化,随着训练的进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出现上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