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宝贵资源.目前广东欠发达地区人才紧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人才流动意向比较强.通过对广东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意向的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卡方检验,得出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意向具有人才流动趋势较大、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的意向很强等十大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而为欠发达地区如何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曹细玉 《软科学》2001,15(6):74-76,81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而西部的人才流失严重,在当今地区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两个模型的分析,探讨了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的经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为西部地区政府和企业吸引人才和防止人才外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学历人才是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现阶段偏远地区高学历人才紧缺的问题十分严重,人才流动性相对较强。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针对高学历人才比重偏低、行业分布不均、产业分布不合理的现状,从区位、制度、环境以及薪资等方面分析了新疆地区人才流动的成因,最后探讨了偏远地区留住高学历人才的途径,从资金支持、环境改善、薪资管理等方面为偏远地区留住高学历人才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市场化的人才流动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资源配置的主流模式,也是加快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必要基础。知识经济要求人才流动必须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努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已成为一切战略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任何组织的内在人才需求都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表现,一方面人才资源配置成效对技术扩散路径具有重要影响,反过来由于组织的技术层次左右着人才边际生产率的变化,从而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5.
浅析民营企业难留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是中国改革开发的产物,为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其自身及社会各方面原因,人才在民营企业的流动非常普遍,过度的人才流动,给企业生产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本文提出一系列旨在民营企业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以及创造条件发挥人才潜能的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础研究人员流动的分层次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适当的人才流动对于基础研究人员个人成长、科研组织发展和科学结构优化都是有利的.科研组织应当防止内部优秀人才流失,并不断从外部补充新鲜血液.从科学界社会分层的角度对基础研究人员分层,按照其流动性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能够更好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配置人才,激励人才.  相似文献   

7.
基于当前珠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中人才瓶颈问题,从企业角度分析人才结构特征与不同类型人才流动性特征,根据Price-Mueller原理构建影响人才流动因素模型,使用分类Logistic计量分析模型,从概率风险比率角度分析不同类型人才流动性影响因素、人才开发模式及其与企业转型升级关系。结论显示,当前珠三角地区中小转型升级企业人才结构和不同类型人才流动性对企业转型升级影响程度不同,管理类人才最大,技术技能型人才最小。企业需根据自身人才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人才开发模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防止人才频繁流动,并以此提升人才结构模式从人才供应角度保证企业转型升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高增刚 《中国科技信息》2007,(14):154-156,158
改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于创建有助于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新机制,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人才流失就是国家人才资源的极大丧失。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资本,是市场竞争的砝码。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更应该具备高层次的人才队伍。然而,高校人才流失严重,而不合理的人才流动过程凸显了高校的培养人才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梁帅 《今日科苑》2021,(9):31-38
海归科学家是特殊职业类型的移民群体,深刻把握科学家跨国流动、适应融合和发展规律是吸引、留住、用好海归人才的重要保障。当前大部分海归人才流动研究聚焦于流动规律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对海归人才能动性和流动周期性研究不足。场域视角下,人才流动研究要基于跨国回流、适应融入、职业发展、再次流动等全周期过程,从微观和过程视角去探讨人才在流动中的行动策略、利益冲突和权力博弈等过程,并注重海归人才的类型多样性、环境建构能力和资本运作差异化等内容,理解不同海归科学家在流动和适应发展中的差异性,以更好把握海归科学家跨国流动的复杂性和内在机理,为科技人才政策研究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广东省面临人才流失的严峻考验,对此,将人才环境感知分为人才政策环境感知、事业环境感知、团队环境感知和生活环境感知4个部分,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人才环境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人才环境能有效留住人才、抑制人才流失,事业环境和团队环境对人才省内及省际流动意愿均产生负向影响,而人才政策环境和人才生活环境则分别单方面影响人才省际流动意愿和省内流动意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打造人才生态、以环境留才的政策出路。  相似文献   

11.
面向上海"十四五"科技人才工作要求,以当前上海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与人才发展需求的差距为落脚点,建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对象"框架.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从政策供需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但政策供给与人...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以目标-工具-对象为框架,对比政策供给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人才流动、交流和评价的目标关注不够;需求型工具、信息支持和住房保障政策不足;政策对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青年人才支持不足,过于重视外国人才而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基于以上供需差异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才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关键,人才的认定、选拔、培养、使用、奖励、流动均受到政策影响,人才工作对政策依存度很高。科技人才政策的协同程度影响政策效果的发挥,科技人才政策的切实制定和良好执行是政策目标实现的基础,因此从政策目标、政策制定主体和政策执行主体三个方面,根据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以珠三角九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的210条科技人才政策为例,测度科技人才政策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结果表明:自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成立以来,三个子系统的有序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处于较低的水平,科技人才政策复合系统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最后,提出促进科技人才政策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培养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迫切需求,也是当前各行业创新型人才智力支撑不足的现实需要。本研究对协同理论进行修正和优化,引入人才培养的要素单元,建立了“要素识别、模式建立、组织机制、协同路径”动态分析曲线,从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视角对人才培养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和“OBE”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知识异质化条件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组织特点和内在规律,提出了产学研融合过程中创新型人才知识学习过程模型。本研究结论对于揭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及实施路径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科技创新人才开发过程的角度,结合创新政策工具、技术生命周期构建三维分析框架,以广东省2008—2016年间出台的96项涉及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文本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已颁布的有关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政策以规范性和约束性政策为主,可操作性政策相对缺乏;重视人才激励、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对人才评价、人才流动和人才保障的关注度不够;重视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较少使用需求型政策工具;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技术生命周期中的分布较为均衡。结合创新政策工具、技术生命周期提出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对青年科技人才准确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大量数据建立了原始青年科技人才二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原理及重要度原理对原始指标进行了筛选及赋权,构建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青年科技人才核心指标体系,为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及考核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相关文献理论梳理,在问卷调研、现场考察和座谈访谈基础上,分析科技创业人才及其创业企业的成长环境需求,特别是人才对政府促进科技创业人才及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服务诉求,针对其成长需求和对政府服务的诉求,探索开展的科技创业人才及其创业企业培育实践经验和机制的案例研究。以四方面的培育实践工作为例,剖析培育机制是基于科技创业人才成长的环境需求和困难而设计的,又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建立和形成的,这些培育实践工作解决了科技创业人才及其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性问题,提出有效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前我国不少科技企业的创新型人才管理仍相对落后,人才激励机制不足,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严重限制着企业发展。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科技企业创新型人才管理机制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以期促进我国科技企业创新型人才管理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业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在阐述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存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人才数量和结构布局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联系我国科技发展实际,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