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近些年来,大强度间歇训练广泛的应用于大众健身和运动减肥领域。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总结了HIIT对肥胖人群的干预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相比,HIIT提高运动效率;增强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抑制食欲,控制体重方面更具有优势;(2) HIIT与MICT在体重、BMI、Fat%、腰臀比方面具有相似的运动效果,但HIIT能降低内脏脂肪含量,而中低强度持续训练却无此效果;(3) HIIT能改善心肺耐力,显著提高最大摄氧量。  相似文献   

2.
李抒  曹甍  邹昱  唐玉成 《体育学刊》2023,(4):138-144
为观察并比较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干预对肥胖儿童内脏脂肪和心肺适能的改善作用。60名肥胖儿童(11.0±0.8)岁,男女生各30人随机分为HIIT组,MICT组和CON组。HIIT组进行强度为100%~110%最大有氧速度的高强度间歇训练;MICT组进行强度为70%~80%最大有氧速度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干预前后分别测量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内脏脂肪、最大摄氧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利用SPSS 22.0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分析和简单效应模型比较各指标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各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12周干预后组内比较的结果显示,HIIT和MICT组受试者的BMI和躯干脂肪较干预前显著减少,最大摄氧量显著增加;HIIT组的内脏脂肪面积和MICT组的全身脂肪含量较干预前显著减少;组间比较结果显示,HIIT对最大摄氧量的增加和对内脏脂肪的减少作用显著大于MICT,而MICT对全身脂肪和下肢脂肪的减少作用显著大于HIIT;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内脏脂肪和全身脂肪含量的减少与最大摄氧量的增加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促进肥胖小鼠内脏与皮下白色脂肪棕色化的效果,分析促进棕色化的交感神经活动及肌肉因子合成与棕色化标志物的相关关系。随后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对内脏脂肪交感神经受体进行化学抑制,验证交感神经活动促棕色化的作用。方法:1)效果观察实验,采用雌性C57bl/6小鼠经高糖高脂膳食诱导建立肥胖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肥胖对照组(HFD)、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MICT)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IT),HFD组不运动,MICT组进行中等强度跑台训练,HIIT组进行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训练周期12周,期间3组均继续进行高糖高脂饲养。训练结束后测量子宫周围内脏脂肪与腹股沟皮下脂肪重量,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形态,蛋白免疫印迹观察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纤维连接蛋白Ⅲ型结构域蛋白5(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FNDC5)、脂肪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表达;2)机制验证实验,12只小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Saline)与拮抗剂组(SR),两组均进行10天HIIT训练,SR组每次训练前2 h腹腔注射脂肪交感神经受体拮抗剂SR59230a,Saline组注射生理盐水,训练结束后蛋白免疫印迹观察内脏与皮下脂肪UCP-1表达。结果:1)HIIT组与MICT组体重均非常显著低于HFD组(P<0.01),HIIT组子宫周围内脏脂肪重量显著低于HFD组与MICT组(P<0.05),同时,内脏脂肪细胞体积HIIT组0.05),内脏与皮下脂肪FNDC5与UCP-1均无显著相关性;2)SR组内脏脂肪UCP-1表达显著低于Saline组(P<0.05)。结论:HIIT相比MICT可更显著的促进内脏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且此过程与脂肪交感神经调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静息能量代谢角度探讨共轭亚油酸(CLA)结合不同运动强度对青春期肥胖大鼠的影响,从而为青春期肥胖运动及营养减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青春期肥胖大鼠模型,取4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肥胖对照组、单纯补充CLA组、低强度运动+CLA组、中强度运动+CLA组、高强度运动+CLA组.低、中、高三种强度分别定为15-18m/min、21-25 m/min、28-32 m/min,60min/次,运动后大鼠灌胃CLA 1.6g/(kg.d),5次/周,连续8周.采用大鼠代谢系统每天测大鼠静息耗氧量和能量消耗.结果:干预8周过程中,静息状态下总耗氧量、肌肉耗氧量、总能耗及肌肉能耗表现在第8周干预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各组第8周明显低于第1周,运动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前后体重明显增加,运动+CLA各组体重增长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强度越大体重增加越缓慢(P<0.05,P<0.01),单纯补充CLA组体重增长幅度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运动强度结合CLA能增加静息能量代谢水平,在干预的第8周表现显著,但受运动强度影响较小;该干预后能明显降低体重,运动结合CLA的效果优于单纯补充CLA,且随着运动强度增加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动干预对学生身体形态及素质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有氧运动的强度不同是否有不同的监控体重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有氧强度的运动干预方案探讨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循环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运动干预前后,超重、肥胖女大学生各身体形态指标均值均有显著性下降。运动干预后,BMI指标下降最为明显(P<0.05),肥胖组女生WHR指标受大强度运动干预影响较大(P<0.05)。不同运动强度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循环机能的显著性影响仅体现在大强度运动对各组内女生舒张压指标的影响(P<0.05)和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对肥胖组女生舒张压的影响(P<0.05),对超重、肥胖学生减脂降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结合共轭亚油酸(CLA)在8周减肥过程中对青春期肥胖大鼠能量代谢、体重及Lee's指数的影响.方法:大鼠建模7周后,取40只肥胖倾向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OC、OCC、OLC、OMC、OHC组,低、中、高运动强度分别定为15-18m/min、21-25 m/min、28-32 m/min,时间60min/天,CLA灌喂1.6g/kg,5次/周,持续8周.每周测体重、体长、计算Lee's指数,采用大鼠代谢系统测大鼠运动后即刻状态耗氧量和能量消耗.结果:8周干预过程中,耗氧量和能量消耗表现为OCC组高于OC组(P<0.01),OLC、OMC、OHC组均高于OCC组(P<0.05,P<0.01);体重表现为OLC、OMC、OHC组体重增长幅度均明显低于OC、OCC组(P<0.05,P<0.01),Lee's指数均表现第8周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不同强度运动之间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春期肥胖大鼠伴随周龄的增加体重呈上升趋势,而肌肉吸氧量和总吸氧量、肌肉耗能和总耗能呈下降趋势,8周不同干预方法均能抵抗其下降,并且能抑制体重增长幅度和降低Lee's指数,运动结合CLA优于单纯补充CLA,受运动强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结合健康教育对隐形肥胖大学女生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三年级女生中,采用自愿、知情的原则征集180名志愿者,利用In Body-520人体成分仪筛选出40名隐形肥胖者,进行18周的有氧运动和健康教育干预,在第6、12、18周利用BIA法进行体成分测量,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在180名大学女生中,隐形肥胖者40名,占总人数的22.22%,占体脂率(BF%)≥30%人数的78.43%;中心性肥胖者(WHR>0.8)48名,占总人数的26.67%。经过18周的有氧运动和健康教育干预后,完成实验的40名女大学生BF%和WHR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体重指数(BMI)和肥胖度虽有降低但不明显。结论对于肥胖的判断,BF%较BMI更具科学性,隐形肥胖对女性健康更具危害性;18周的有氧运动和健康教育干预可减少大学女生的BF%和腰臀比,改善身体形态。  相似文献   

8.
比较不同肥胖判定指标检测青年大学生肥胖率的差异.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3.0)测定65名青年大学生人体成分,分别选择4种不同的指标包括BF%、BMI、WHR和OBD来评价男性、女性肥胖情况.结果:BF%、BMI、WHR和OBD 4个指标对男女生的体脂超标检出率有差异,其中男生之间的差异显著、女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BF%与OBD、BMI和WHR相互之间均高度相关,但4个指标与身体脂肪量以及BF%与其他3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大小有一定差异.结果表明:评判体脂和肥胖时应该首选能反映身体脂肪量及比例的BF%指标和反映身体内脂肪分布的WHR指标.至于BMI和OBD两个指标,由于不能精确区分是脂肪过量或肌肉发达引致的肥胖,以及可能检查不出"隐形肥胖"者,在评判青年人的身体成分与肥胖时要特别谨慎,最好能与其他指标共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对30~50岁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4位男性T2D受试者[年龄:(42.6±6.5)岁]进行3次交叉随机自身对照试验,每次干预均在早餐后1 h进行,分别为:1)HIIT,高强度运动以90%V O2max强度骑功率车7组×1 min/组,低强度运动以30%V O2max强度骑功率车7组×2 min/组,热身以60%V O2max强度骑功率车4 min,恢复以40%V O2max强度骑功率车5 min;2)MICT,以50%V O2max强度持续骑功率车30 min;3)安静对照(CON)在功率车上静坐30 min,每次干预间隔10天。受试者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1 h 3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青春期肥胖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建模7周后,选取喂食高脂饲料的肥胖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Oc)、低强度运动组(OL)、中强度运动组(OM)、高强度运动组(OH)。OL、OM、oH分别以15-18m/min、21-25m/min和28-32m/min的强度运动,坡度均为0。,lh/天,5次/周,共干预8周。干预后麻醉大鼠采集血液,测定血浆蛋白以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8周运动干预后,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运动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O.01);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0M、0H组显著低于OL组(P〈O.05、P〈O.01);血白蛋白OH组高于0c组(P〈0.01)。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实施8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后,使青春期肥胖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和体脂率明显降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调节效果更明显。该运动干预能有效调节血浆蛋白与肝肾功能,但不同运动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BF%和BMI两种方法对体育专业男大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的效度。方法:选取140名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用BF%法和BMI法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采用BF%法和BMI法对140名男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判别结果不尽相同,其中BMI法"超重+肥胖"及偏瘦的检出率均较高,而正常体重者检出率较低。若按BF%标准判别,则BMI正常者中有可能出现被掩盖的低脂肪或高脂肪者。说明体育专业部分男大学生体成分呈现低脂肪、高肌肉型特征,建议对其营养状况评价采用BF%法较BMI更科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Meta分析定量评价低氧运动对肥胖成人身体成分和胰岛素抵抗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低氧运动与肥胖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运用Stata1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24篇文献、548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相对于常氧运动,低氧运动对减轻肥胖者的体重(WMD=-1.60,p<0.05)、降低体脂率(WMD=-1.21,p<0.01)具有显著优势。低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ES=-0.22)、空腹胰岛素(WMD=-0.24)和Hb A1c(WMD=-0.27)的改善效果达到小效应量,对改善空腹血糖(WMD=-0.03)无明显差异。调节变量结果,在1 500~3 500 m进行运动对改善体重、体脂率效果最明显(WMD=-1.60,p<0.05;WMD=-1.21,p<0.01)。≥4周运动对改善体重、体脂率效果最明显(WMD=-1.90,p<0.05;WMD=-1.31,p<0.01)。每周≥300 h对改善体重、体脂率效果最明显(WMD=-1.92,p<0.05;WMD=-1.41,p<0.01)。结论 低氧运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HIIT减肥方法对于肥胖女大学生的应用效果和可靠性。研究方法:60名肥胖女大学生(BMI≥26,且体脂%≥30%)随机分为HIIT组(H)和持续有氧运动组(M)及对照组(C)。受试者进行逐级递增负荷测定VO2max,分别提取85%VO2max、40%~60%VO2max的HR及监测RPE,制定HIIT和持续性有氧运动处方,分别进行每周5次的12周运动训练(实施过程中用Polar表和PRE监控强度,H组运动能量消耗不大于M组),C组保持原有生活状态;实验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的测量与对比。结果:实验后受试者体重、BMI、腰臀比、体脂%均呈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VO2max、LF、SV显著性提高(P<0.05);且H组的体脂%、LF、SV、VO2max、肺活量的变化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HIIT运动使用较少的时间即可以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且对于女大学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不同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对久坐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影响及时程特点,为久坐大学生提供运动建议。方法 选取48名久坐大学生随机分为中强度组、高强度组和对照组,中强度组和高强度组分别以60%~69%和70%~79%的最大心率完成30 min跑台运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采用Stroop色词任务对3组受试者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30 min、干预后60 min 4个时间点进行自我控制行为学指标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受试者在准确率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应时指标上,组别主效应显著(F(2,45)=3.877,p<0.05,ηp2=0.147),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极其显著(F(6,135)=11.181,p<0.001,ηp2=0.332),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中强度组在运动后30min和6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强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强度短时有氧运动会显著提升久坐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这一效果会出现在运动后30 min,并可持续至运动后60 min;高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共轭亚油酸结合不同运动强度对青春期肥胖大鼠减肥效果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建模成功后的雄性SD肥胖倾向大鼠30只,每组6只,随机分为5组,分为:OC、OCC、OLC、OMC、OHC,经8周干预后,测麻醉后体重、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1)肥胖指标:OLC、OMC、OHC与OC、OCC的麻醉后体重、体脂肪以及体脂百分比相比降低(P<0.05、P<0.01).(2)肝功能指标:血浆白蛋白值OMC与OCC相比明显增加(P<0.01);球蛋白值OMC与OC、OCC相比增加(P<0.05、P<0.01).OCC组与其它组别的谷草转氨酶值相比明显下降(P<0.01); OHC组与其它组别的总胆红素值相比增加(P<0.05).(3)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LA结合运动具有良好的减肥作用.不同运动强度结合CLA干预后,高强度运动减肥效果最明显,中强度运动增加大鼠血浆相关蛋白,高强度运动增加总胆红素的量.CLA结合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肾功能的相关指标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青年女性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HIIT对身体成分的干预效果是否受到PA影响。方法:招募62名非规律运动青年女性,随机分为HIIT组(HIIT,n=30)和对照组(CON,n=32)。HIIT组完成12周,每周3次的训练:训练目标强度为90%HRmax,每次训练中20 s功能性训练和10 s休息为1组,重复8组,共4 min。CON组不参与运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成分、心肺耐力和PA测试。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干预前后组内差异,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干预前、后组间差异。对组间差异显著的结果指标构建模型,以HIIT、PA和交互项为固定效应,以个体差异为随机效应。结果:1)与CON组相比,12周干预后HIIT组体脂率和脂肪重量显著改善(P<0.001),其中,脂肪重量效应量中等(Cohen’s d=1.02),体脂率效应量大(Cohen’s d=1.25);而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和去脂体重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与CLA对青春期肥胖大鼠内脏脂肪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脂饲养大鼠建模7周后,取24只肥胖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CLA组、运动组、运动+CLA组。运动方案为跑台坡度0°,速度为21-25 m/min,总运动时间60min/天,5次/周,给药方案为运动后即刻灌喂1.6g/kg剂量的CLA,共持续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麻醉大鼠采集血液及组织,测肝肾功能和内脏脂肪重量。结果:8周干预后,运动组、运动+CLA组的体重、内脏脂肪重量及体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LA 组(P<0.01,P<0.05),对照组和CLA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运动组、运动+CLA组谷草转氨酶和谷草丙比数值明显高于CLA组(P<0.01),其他组别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组、运动+CLA组血尿素氮和肌酐较对照组、CLA 组有变化,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8周运动与 CLA干预可有效降低青春期肥胖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重量、体脂率,运动结合CLA能显著减少内脏脂肪含量,增加瘦体重,降低体脂率,具有明显的减肥效果。运动和CLA干预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对肾脏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总结、梳理HIIT对健康肥胖和运动员青少年身体成分和心肺适能的影响研究,以及HIIT应用于青少年课堂的可行性研究,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00年至2021年2月的相关文献,选取1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论:HIIT能够改善青少年的体脂率,肥胖青少年体重和脂肪则更容易被改善,HIIT还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的心肺适能;应用于青少年的HIIT干预方案的工息比通常是1:1,运动持续时间从10s-30s不等,内容通常是冲刺跑,负荷监控指标有HRmax和MAS等;青少年对HIIT感到满意,参与HIIT时出勤率也较高,同时,HIIT还能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幸福感和社交能力,因此将其应用于青少年之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短期(15天)封闭综合干预对肥胖男少年体成分、瘦素及性激素的影响,为防治少年肥胖,改善性发育不良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10名体脂含量正常男少年为对照组,10名肥胖男少年为实验组(给予短期综合干预),干预前测定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关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干预后测定实验组相关指标进行组内比较.结果:干预前实验组体成分、血糖、胰岛素、瘦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1;P<0.05),睾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体重、体脂含量、体脂率、瘦体重、血糖、胰岛素、瘦素、睾酮均显著下降(P<0.01;P<0.01;P<0.01;P<0.01;P<0.01、P<0.01、P<0.01、P<0.05);胰岛素与体重、体脂含量、体脂率、瘦体重呈正相关(P<0.05;P <0.01;P<0.01;P<0.05),瘦素与体脂含量、体脂率、胰岛素呈正相关(P<0.05;P<0.01;P<0.05).结论:短期(15天)的综合干预能有效地减少肥胖男少年的体脂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但对改善肥胖男少年性发育不良暂时无明显影响,长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ⅡT)与中强度持续训练(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对中国超重或肥胖人群干预作用的有效性。方法:在中英文电子数据库中检索2017年12月之前所有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并对参考文献进行相关文献的补充检索,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合并效应量。结果:研究共纳入13篇研究,HⅡT组和MICT组分别纳入214例和208例成年超重或肥胖患者。结果显示:HⅡT降低超重或肥胖患者体脂百分数[WMD=-1.23(95%CI=-2.31,-0.15),I2=68%]及提高最大摄氧量(VO2max)[WMD=1.02(95%CI=0.14,1.90),I2=0%]的能力优于MICT;而HⅡT和MICT对体重、BMIBody mass index)、瘦体重(LBM,Lean Body Mass)、腰围、臀围及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的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平均10.5周(3次/周以上)的最大摄氧量(VO2max)为85%~95%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ⅡT)处方治疗降低中国超重或肥胖患者体脂量的能力优于中强度持续训练(MICT),但对其他体测指标方面两种运动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