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冷冉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冷冉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整合与创新,其核心理论为情知教学论与“阶段连续”德育体系。指导行动的纲领是冷冉的“教育信念”。  相似文献   

2.
功能主义教育创新的主要失误,在于将教育创新当成一种唯意志论行动,并因此而将创新过程乃至教育本身技术化.错综复杂的创新实践,在那里被理解成了与行动者的主观意愿和某种特定的社会目标密切相关的理性行动.个人的创新能力以及为个人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情境支持的科层体系的重要性由此凸显.事实上,任何创新行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我们的身体感觉、先验自我和生平情境的,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受制于一系列的匿名过程.不考虑这些匿名的力量,或刻意压制这些力量,是功能主义教育创新行动不能成功的根源.要突破唯意志论教育创新范式,就必须将创新行动本身作为社会实践来理解,并将之作为一种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来对待.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学是以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应从‘面向实践的教育’转向‘面向教育的实践’,完成实践的‘教育转向’。真正转向实践的教育研究应将研究焦点更多地放在情境性、自由性的教育实践形态之上,应以复杂性思维关注教育实践者、教育事件以及教育实践机制。"[1]2012年,为进一步促进  相似文献   

4.
刘晓东 《教育导刊》2005,(12):31-34
缺少对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观念和方法的认识,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的明显缺陷.近现代儿童教育的立场是在生活取向(成长取向)对学习取向(在教育内容上表现为知识取向、在教育方法上表现为灌输取向)的斗争中确立的.近现代儿童教育的立场在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已经初露端倪,在卢梭的<爱弥儿>中已经孕育成形和诞生,在杜威的教育学中已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5.
教育实践: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价值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为教育实践自身所具有的情境性、动态性、生成性等表征对教育硕士培养具有特殊的价值.要充分发挥教育实践的功能就应该把教育实践作为教育硕士生的学位课程,把行动学习作为教育实践的主要方式,把教育基地作为教育实践的情境支持.  相似文献   

6.
"结构与行动"是社会学经典的二元对立难题,教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也存在"结构与行动"维度的分歧。从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结构功能论、冲突论和解释论、批判教育学分别呈现出"强结构-弱行动"倾向和"强行动-弱结构"倾向,表现为教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中"结构与行动"维度的理论分歧。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教育问题的日益复杂,融合"结构与行动"的研究取向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超主体的教育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主义者强调发挥少数精英在教育认识与实践中的决定性作用。“关系教育学”试图将一种诸主体之间的情境性互动引入课堂、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生活。杜威的“民主教育学”强调通过社会化的学校生活和社区化的公共交流来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传播和有效应用。而波普尔“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的深邃之处,则在于其看到了某种没有明确认识主体的过程在知识增长中的关键意义。然而严格地说,完全把教育认识过程看成一个无主体的自我演进过程并不符合实际,也毫无益处,因而需要一种“超主体的教育认识论”来全面整合教育主体和那种没有明确主体的知识过程在缓解教育中的知识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模式的转型问题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拘泥于心理学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取向"常常使其步入误区,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模式、小众模式、学科模式和单一模式等具有代表性,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性理解。基于教育学的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教育性质,是一个"教育命题",需要从教育整体上进行设计,由"心理学取向"向"教育学取向"的转型势在必行。与之对应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发展模式、大众模式、活动模式和辐合模式,以此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王霞 《现代语文》2009,(11):146-147
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以促进儿童整体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既汲取了世界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的精华,更立足于我国本土的文化,在长期的实践、实验过程中完善起来,在目前的"新课改"中有不可替代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理论的实践价值在实践应用之中。在当代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教育理论应用的背景下,教育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语言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出于专业理论研究要求,当代教育理论在语言上越来越呈现出规范性、逻辑性和专业性的特征。但是,教育实践的改进却需要教育理论语言能够满足教育实践的情境性和自由性需求,要能够契合教育实践情境、激发教育实践者情感并让教育实践者更易理解。因此,教育理论在实践应用中要注意通过转换定义、创造口号和应用隐喻的方式实现语言上的实践化转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 大致可以分为4个大的阶段, 其中影响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较大的, 主要有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 “传统教育”思想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 它们与教育中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此引申出教育目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不同主张。这些历史经验, 对于我们进行教育改革,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学科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 “三个面向”为指针, 即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 立足本国, 面向世界, 探索出一条既是现代化的、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与教育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由于教育理论的发展一贯地滞后于教育实践,才使人们忽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认为教育缺乏实效性。传统教育学课程只侧重在怎样教上,对学生怎样学置之不理,不能体现教育的双边活动。摆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困境,是个综合效应问题。要纠正对教育学课程功能的认识,加强教育学学科的自身建设,使教育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必不可少的知识支柱。  相似文献   

13.
美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很丰富,但教学论的理论构建对美育理论的吸纳和融合还很不够,直接影响着美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为了更好地借鉴美育的理论成果,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取向、社会学取向、教育学取向和实践取向四个维度来全面理解美育的内涵。基于美育研究四个取向的成果,美育对教学论的理论构建有三个方面重要启迪:启发我们反思教学论理论中的唯理性主义,启发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个体认知机制”,启发我们更全面的理解“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在于应用成人学习理论指导教师教育的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通过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理论分析了成人学习理论对教师教育的适用性,探究各个成人学习论对教师教育的指导作用和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指导框架。然后,分别阐述了自我导向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教育生成内生动力,促进教师知识发展;转化学习理论对于教师教育提供新途径,促进教师伦理发展;熟练理论指导教师教育产生外部动力,帮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创设多元的教师教育环境,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最后,成人学习理论于教师教育领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应充分尊重教师成人身份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的科学化是教育基本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近200年有关教育学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建构中,教育学的科学化主要被理解为实证化。与教育学科学化相伴随的,是教育学的非科学化取向,即认为教育学主要是有关价值与规范的应用性理论或有关教育意义问题的人文科学理论。教育实践中不仅有事实问题,而且有规范问题、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所以既需要教育学的实证研究,也需要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不同逻辑的教育问题意味着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对“教育学科学化”这一命题的不同理解,预示着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不同逻辑和方法论,由此产生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意味着教育学的实证研究,而且意味着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我国教育学研究目前存在的实证化倾向,教育学对教育实践中紧迫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缺失,正在呼唤人文科学取向的教育学回归。  相似文献   

16.
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理论的原创研究是基于本土、面向本土的研究 ,解决本土现实的教育问题。由于各国的教育有着共通性 ,这种基于本土的原创性教育理论就必然地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我国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因历史的原因使原创的努力失去传统积淀的支撑 ;缺乏时代的精神文化氛围 ,学术批判力的弱化 ,问题意识的淡薄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疏离亦是其缺失的原因。而学术批判力的提高 ,教育研究问题意识的增强 ,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回归 ,树立教育研究的超功利关怀等 ,使提高教育理论的原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上,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胡德海先生就教育学的概念和体系问题、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学自身存在的矛盾及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见解,给教育学的研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景观。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师教育主要的理念就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而这一理念是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但是,教育理论与自然科学理论之间及教育实践与技术实践之间有着质的区别,因此,教育理论的价值不是指导教育实践,而是作为实践主体"理解"的一个文本。据此,教师教育应该从观念到具体教育措施上都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实质是自身的理论与他者实践的脱离,教育实践总是一定理论的实践。由于教育理论自身性质和教育实践的复杂性,两者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理论不可能为实践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教育理论对实践作用性质是多样的,具体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兴盛,学校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愈来愈突出,教育实践愈益与人教育与人精神的追求相悖逆。我们的时代需要人精神,人精神理应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