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对时间序列进行分割,将原序列映射到多维的数据空间中。将期望最大化(EM)聚类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EM聚类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降低了预测误差,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业机器人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模糊聚类算法的SCAR A机器人自适应动态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聚类算法去除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数据中的噪声,将简化的数据送入模糊神经网络学习,在线生成模糊规则,调整规则参数。该神经网络在SCAR A机器人上进行验证,控制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使台湾金融机构的发展朝着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与大型化的道路前进。这不仅会促进台湾金融机构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且还将会增强金融行业与外国金融机构竞争的实力。本文以多家金融控股公司为例,研究如何运用DEA挑选技术效率较高的金融控股公司建立投资组合,如何使用灰关联、演化式类神经网络筛选网络输入变量及架构,以优化类神经网络的预测绩效。研究结果指出,优化后的类神经网络预测绩效相对优于回归模型及一般倒传递类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4.
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使台湾金融机构的发展朝着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与大型化的道路前进.这不仅会促进台湾金融机构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且还将会增强金融行业与外国金融机构竞争的实力.本文以多家金融控股公司为例,研究如何运用DEA挑选技术效率较高的金融控股公司建立投资组合,如何使用灰关联、演化式类神经网络筛选网络输入变量及架构,以优化类神经网络的预测绩效.研究结果指出,优化后的类神经网络预测绩效相对优于回归模型及一般倒传递类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智能科技为核心技术、智能算力为生产力的智能时代再次把脑科学推向世界科学与技术前沿。脑科学是研究人、动物和机器的认知与智能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联结规律进行全面解析将最终绘制成脑功能联结图谱,近10多年来神经科学研究致力于系统性地解析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类型和神经结构连接,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神经网络结构示踪等技术推动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解析人类大脑这一最为复杂的信息和智能系统,会启迪类脑智能理论和类脑智能技术,即脑科学/神经科学启发的智能理论和技术。在智能时代,脑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促使脑机接口、类脑智能计算等类脑智能研究领域加入脑科学。脑机接口的神经解码和编码技术为绘制人脑功能神经网络图谱提供了重要的功能研究技术和方法,并且可探索在脑疾病临床诊治上的应用。类脑计算正成为脑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借鉴脑处理信息和学习的基本原理发展高能效、高速和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系统,利用发展的类脑计算系统可以加速发展脑模拟和数字大脑,促进理解大脑运行机制和治疗脑疾病,发展数字脑科学和脑医学。新近出现的脉冲神经网络智能处理器为构建大规模类脑智能计算系统奠定了基础,未来类脑超级算力极可能超过人类大脑算力,影响智能科技变革和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垃圾标签检测精度,提出一种核K均值聚类和改进神经网络相融合的垃圾标签检测模型。首先核K均值聚类算法提抽取垃圾标签的特征向量,然后将特征向量集输入到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建立垃圾标签检测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模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垃圾标签检测算法模型不仅提高了垃圾标签识别率,训练时间大幅度减少,垃圾标签检测效率得到提高,可以较好满足垃圾标签实时、在线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7.
数据挖掘中SOM神经网络的聚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据挖掘领域里,SOM神经网络聚类是典型的基于模型思想的聚类方法.本文阐述了SOM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算法的训练过程及应用.通过对我国各地区GD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各地区经济实力等重要的信息,对各级政府政策制定及宏观调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介绍客户细分理论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电信客户细分模型,并通过大量现实数据的训练,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细分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阐述了小波神经网络的结构、原理,提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传感器故障诊断新方法。本文通过MATLAB仿真和模拟空调系统温度传感器漂移故障诊断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小波网络在解决传感器故障检测、分离和补偿问题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机械优化设计算法存在的问题,分析介绍了机械优化设计与人工神经网络,主要是BP神经网络模型与反馈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将Web网站用户浏览日志进行访问用户的有效性提取,并利用相异度原理对提取的Web访问用户进行聚类中心和聚类数的确定,并以此做为SOM神经网络权值的调节值和SOM神经网络输出的节点数,从而优化SOM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提高SOM神经网络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科技通报》1999,15(3):8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OOP),利用C++中的类模板,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的抽象类Network,并提出了用C++实现的神经网络通用程序。该程序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并以其在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的应用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DASOM的两阶段中文文本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红灿  唐毅 《情报杂志》2007,26(9):101-104
研究了一种基于动态自组织神经网络(The Dynamic Adaptive Self-Organizing Map Neural Network简称:DA-SOM)的两阶段中文文档聚类方法,第一阶段对中文文本向量进行DASOM训练,第二阶段对虚拟的坐标集聚类。该算法动态地组织DASOM,由文本的内容来决定模型的结构;与直接聚类相比,降低了计算时间;与基于静态SOM文本聚类相比,减少了输出层节点数,改善了聚类效果。通过数值实验对比表明该方法对中文文本聚类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彭宇  蒋静坪 《科技通报》1999,15(3):193-198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OOP),利用C++中的类模板,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的抽象类Network并提出了用C++实现的神经网络通用程序,该程序具有良好的操作笥和可扩展性,并以其在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的应用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神经网络和聚类分析的高校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BP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针对指标体系的众多指标进行正交约简,在保留大量指标信息的基础上开展高校创新能力评价,并对评价结果采用基于划分的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分组,避免了绝对排名带来的负面影响,评价结果证明了该评价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徐浙君  陈善雄 《科技通报》2021,37(10):48-53,58
图像中包含了很多机密和重要信息,因此保证图像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混沌加密算法处理后,图像仍然呈现一定程度的周期性等,安全性不足.为此,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对一般混沌加密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混沌序列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研究分为三部分,首先将明文图像处理成混沌序列图像,包括像分块、混沌系统处理和伪随机序列生成三步骤,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混沌序列进行训练,消除混沌序列的周期性,最后对混沌序列图像进行扩散处理,改变原始图像像素值,进一步实现加密处理.结果表明:与3种传统图像加密算法以及一般混沌加密算法相比,所研究加密算法应用下,信息熵最大(8.591),峰值信噪比最小(8.755),说明加密效果更好,保证了图像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不同成像方式下医学图像的分类识别算法,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图像特征,如图像面积熵、灰度共生矩阵、图像细小纹理区域个数等,并通过设计模糊聚类、BP神经网络图像分类器,实现对CT图像、MR图像、X线图像及B超图像的分类。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类器对医学图像的分类识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算法等问题,探讨了把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理论与实现,用神经网络的层和节点分别对应模糊系统的各个部分,将模糊控制规则和隶属函数隐含地分布在整个网络中,用神经网络实现模糊推理,以神经网络的在线自学习能力实现模糊控制规则的改变。设计了模糊神经网络,并应用到冷冻水泵变频调控制系统中,实现了水泵电机的转速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测量中所应用的一些神经网络模型,主要介绍了基于BP网络的谐波测量模型和基于自适应神经元的谐波测量模型,通过对这些神经网络模型的分析和比较,对于神经网络在电力系统谐波测量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谐波的产生原因,探索适合地方电力系统谐波测量分析的模型,提出了对现行模型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近似非线性混合映射的方法,研究了一种从非线性混合信号中盲源分离的算法。该方法采用RBF神经网络分离系统输出分量的互信息作为目标函数,目标函数的最小化导致输出量之间的独立性,以便使源信号尽可能的分离出来。采用无监督的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训练RBF神经网络的权值,可以大大节省计算量。仿真结果讨论了RBF神经网络隐含层不同的神经元个数对盲源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且证明了本算法是有效性的和可行的,并且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