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陆地声纳数据成像的分辨率,在陆地声纳数据成像之前一般要进行偏移处理。基于波动方程的偏移处理方法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魏岗地区需要进行多块三维地震资料的连片拼接处理。对于连片处理来说,不同区块资料受不同采集因素的影响,存在较为严重的一致性问题,对最终的偏移成像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在魏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通过一系列一致性处理技术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各区块资料间存在的一致性问题,为偏移成像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体。  相似文献   

3.
飞艇姿态的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要做到实时采集、实时控制显示.作为林火监测系统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确保红外成像以及其它精密仪器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设计的是飞艇姿态控制的原理和控制方式.首先通过倾角传感器采集数据,该数据是飞艇偏移"0"位置的角度,角度的范围是0°~90°.采集的数据以0~5V电压的形式传送给A/D转换器,经过A/D处理送入单片机进行相应的运算和处理,并且动态显示偏移角度和偏移通道数.角度纠正采用步进电机控制,其典型驱动电路由L298构成.单片机可以实时采集,实时输出控制脉冲,用其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与停止,同时该控制系统配有RS-232串行接口,可以实时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将采集的信息传送给上位机.  相似文献   

4.
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中心点-偏移距-方位角空间分布不规则使得偏移结果存在成像假象,这中假象会影响到AVO分析的可行性。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对叠前数据进行振幅加权再进行叠前偏移,该方法在实际资料的应用,得到的资料更能体现含油储层振幅随偏移距增大而增大的AVO特征。  相似文献   

5.
STN沙三段区块目标处理新老资料覆盖次数差异较大,网格不一致,容易造成偏移划弧问题,进而影响目的层的成像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该地区利用了分块F-K道内插技术,该方法在偏移距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叠前时间偏移对偏移距组合的需要,以及后续属性处理对CRP道集的要求,合理设计偏移距组合,进行插值,在使全区网格一致的同时,通过增加空间采样,有效的抑制空间假频,提高偏移成像的精度。同时通过该方法规则化处理后的叠加剖面连续性及信噪比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采用阵列天线的微波成像系统会产生多通道幅相不一致性问题.针对使用阵列天线进行微波成像的应用,将回波模型中的多通道相位误差分为距离偏移误差和残余常数相位误差,并分析其对成像造成的影响,研究了使用回波中选定参考点目标进行相位误差校正的方法.最后通过微波成像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地基实验系统数据验证了我们的分析和结论.  相似文献   

7.
龚剑 《内江科技》2016,(4):38-39
STN探区具有横向速度变化明显,信噪比不高,断裂系统复杂的特征,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被认为是复杂构造区地震偏移成像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该技术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利用单程波动波动方程的检波点和炮点波场进行向下延拓;第二步为成像调整。结合Kirchhoff积分法偏移具有精细速度分析能力的优势和波动方程能够产生高精度成像的优势,并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  相似文献   

8.
能量补偿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彩霞 《今日科苑》2009,(13):131-131,130
地震数据的振幅信息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提高地震勘探精度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已开始大规模实行,地震信号能量的均一化和保幅处理对成像精度的影响极大。为了解决能量不均衡问题,球面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剩余振幅补偿三种能量补偿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复杂地表条件下的成像研究是一直困扰地球物理学家的难题,对于该问题的一般做法是在解决静校正问题的基础上,在浮动基准面上进行成像。这种从浮动面开始偏移的方法,一般很难获得准确的速度模型,并且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在复杂地表条件下,无法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准确成像。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为此,针对我国西部某复杂构造区,我们对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偏移过程直接解决静校正问题。应用真地表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偏移处理,与老资料对比认为:在成果道集和成果剖面上反射波归位更准确;剖面波组特征清楚自然,构造成像清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分析,真地表直接偏移方法消除了由于静校正不合理造成的构造抬升,与钻井吻合,真地表偏移对复杂断块区小断裂的刻画能力更清晰,伴生断裂识别较好。综上认为,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在复杂构造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波动方程辛几何算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流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具有二阶精度的三维波场延拓保辛算子,结合复杂介质地震成像的实施流程,着重阐明:(1 )地震资料的相关预处理;(2 )2 5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估计;(3)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实现。还给出对SW地区 1 2 6km2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的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流程实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标准条带成像处理算法不适用于新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式.基于方位频率去斜原理,对多模式回波进行处理,使其具有一致的时频历程,从而实现通用的成像处理过程.对多模式SAR仿真回波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算法能够实现各种模式的精确成像.  相似文献   

12.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3.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4.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5.
邓金华 《内江科技》2014,(1):68-69,71
<正>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已成为实现复杂隐蔽构造精确成像的重要手段,速度分析及速度模型建立是叠前时间偏移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的原理及优点,总结了常用的几种速度分析方法及不同方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提出要加强地质认识,综合运用多种速度分析方法来提高速度分析精度。分析研究了速度内插及平滑参数的作用及影响,对做好叠前偏移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戴亮 《科技广场》2012,(1):213-215
本文介绍了声纳技术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同时详细分析了21世纪及未来声纳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阐述了声纳的换能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系统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对未来声纳技术的发展作了一定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动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水平叠加能否对干扰波进行有效压制,同时它也是一种用于速度分析的手段.常规动校正处理是利用 DIX 双曲线公式拉平同相轴,但双曲线走时的假设只适用于偏移距等于和小于反射界面深度的条件.为解决长排列采集数据的叠前处理问题,我们引入不用速度参数而结合了随偏移距变化的走时曲线同相轴斜率及其曲率来进行与速度无关的NMO 方法,经过对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处理,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次研究针对开发解释的需要,在深入细致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开发了炮点坐标快速重新定位、分频分域多次去噪和空间相对振幅补偿等多项新技术,在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保幅保真处理,使资料能量和覆盖次数得到了均衡,偏移画弧现象得到了抑制,提高了剖面成像质量,对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浓雾环境下采集的视觉图像出现突兀点,需要进行平滑处理,提高对浓雾环境下的图像成像和识别能力。传统方法中采用差频控制的浓雾图像突兀点平滑处理算法,图像采集出现视觉偏移时平滑处理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偏移修正的浓雾图像突兀点平滑处理算法,基于浓雾天气条件下单色大气散射模型,物体表面的反射光由于大气粒子的散射而损失,得到雾点散射损失,采用视觉偏移修正的算法,提高对浓雾图像的视觉偏移修正能力,由于起点坐标和视线方向出现视觉偏移,采用去雾滤波算法提高突兀点的平滑性能,得到浓雾图像的去雾滤波系统函数,通过边缘检测得到图像的突兀点平滑结构,进行Hough变换直线检测,实现视觉偏移修正和突兀点平滑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突兀点平滑处理性能,无论是细节还是浓雾图像的色彩都恢复得比较自然和清晰,去雾效果较好,平滑处理的图像有较高的配准率,展示了该算法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实际需求,在详细分析条带转聚束模式的工作特点和对模式变换中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精确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高效的成像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运动补偿将条带成像与聚束成像相结合,并利用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PFA)对条带聚束变换模式进行成像,实现了模式变换前后数据处理结果的共用,既可以节省处理运算量和时间,也可以节省数据缓存空间,适合于机上实时成像处理器的实现.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