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解建建 《内江科技》2011,32(7):93-93,92
该文系统的研究了分步傅里叶算子(SSF)偏移算子,并在凹槽模型和Marmousi模型上成功地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的模型试算,通过对偏移结果的研究,该文得出:SSF偏移不但成像效果比较好,而且具有计算速度快,占用计算资源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复杂地表条件下的成像研究是一直困扰地球物理学家的难题,对于该问题的一般做法是在解决静校正问题的基础上,在浮动基准面上进行成像。这种从浮动面开始偏移的方法,一般很难获得准确的速度模型,并且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在复杂地表条件下,无法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准确成像。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为此,针对我国西部某复杂构造区,我们对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偏移过程直接解决静校正问题。应用真地表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偏移处理,与老资料对比认为:在成果道集和成果剖面上反射波归位更准确;剖面波组特征清楚自然,构造成像清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分析,真地表直接偏移方法消除了由于静校正不合理造成的构造抬升,与钻井吻合,真地表偏移对复杂断块区小断裂的刻画能力更清晰,伴生断裂识别较好。综上认为,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在复杂构造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波动方程辛几何算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流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具有二阶精度的三维波场延拓保辛算子,结合复杂介质地震成像的实施流程,着重阐明:(1 )地震资料的相关预处理;(2 )2 5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估计;(3)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实现。还给出对SW地区 1 2 6km2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的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流程实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次研究针对开发解释的需要,在深入细致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开发了炮点坐标快速重新定位、分频分域多次去噪和空间相对振幅补偿等多项新技术,在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保幅保真处理,使资料能量和覆盖次数得到了均衡,偏移画弧现象得到了抑制,提高了剖面成像质量,对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串联偏移是目前较先进的叠后时间偏移方法,特别是对有陡倾角复杂大断面、地层埋深较大、构造复杂的潜山构造以及速度横向变化巨大的资料,效果尤为突出。串联偏移是多步完成的偏移方法,首先利用有利于陡倾角构造偏移归位的STOLT偏移进行最小速度偏移,将主要的陡倾角构造偏移到位,然后再更换偏移方法进行剩余偏移,进一步进行修正归位,以达到准确偏移归位和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龚剑 《内江科技》2016,(4):38-39
STN探区具有横向速度变化明显,信噪比不高,断裂系统复杂的特征,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被认为是复杂构造区地震偏移成像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该技术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利用单程波动波动方程的检波点和炮点波场进行向下延拓;第二步为成像调整。结合Kirchhoff积分法偏移具有精细速度分析能力的优势和波动方程能够产生高精度成像的优势,并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  相似文献   

8.
动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水平叠加能否对干扰波进行有效压制,同时它也是一种用于速度分析的手段.常规动校正处理是利用 DIX 双曲线公式拉平同相轴,但双曲线走时的假设只适用于偏移距等于和小于反射界面深度的条件.为解决长排列采集数据的叠前处理问题,我们引入不用速度参数而结合了随偏移距变化的走时曲线同相轴斜率及其曲率来进行与速度无关的NMO 方法,经过对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处理,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康勇  冯万馨 《内江科技》2008,29(1):107-107,150
随着石油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复杂的构造隐蔽油气藏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与此同时偏移方法由叠后向叠前发展。本文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的常见三种实现方法:克希霍夫(Kirchoff)法、有限差分法和傅立叶(Fourier)变换法,对它们的原理做了简要讨论,并进行了优缺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荣伟 《内江科技》2012,(12):125+128
本文开展了提高速度分析精度的技术研究,针对叠前处理中速度对地震资料的影响,以胜利某区块地震资料为主要研究区块,对影响地震资料速度估算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产生的机理,结合该区块资料特点,重点针对信噪比、覆盖次数、近地表异常、数据频谱宽及速度采样密度度等因素对速度谱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针对性处理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纳 《内江科技》2010,30(1):87-87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地球物理信息处理技术的提高,帖邮票式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早已成为过去,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由叠后时间偏移发展到叠前时间偏移连片,甚至有叠前深度偏移连片处理的趋势,然而,在实际的连片处理资料中,存在着不同年代、不同仪器、不同观测系统及不同网格的原始资料,本文就不同网格的实际生产资料进行叠前道内插方法研究,探索出一套在不同网格下做好叠前道内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内江科技》2016,(1):30-31
本文对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的走时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三种走时算法进行速度适应性的分析,包括速度模型对比、算法对速度横向变化适应性的对比分析;同时将这三种克希霍夫走时算法在胜利油田xx工区进行实际资料应用,在应用中对比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三种走时算法的方法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技术难点也在不断出现,为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术挑战,常规的地震资料叠后处理技术存在各种局限性,已经不能够解决许多复杂区的地质问题,如在构造复杂区构造成像不清,大倾角地区无法成像等。近年来,针对构造复杂区及大倾角地区,常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来解决构造复杂区构造成像及大倾角地区无法成像问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中心点-偏移距-方位角空间分布不规则使得偏移结果存在成像假象,这中假象会影响到AVO分析的可行性。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对叠前数据进行振幅加权再进行叠前偏移,该方法在实际资料的应用,得到的资料更能体现含油储层振幅随偏移距增大而增大的AVO特征。  相似文献   

15.
针对梨树断陷构造复杂以及勘探现状等问题,对地震资料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叠前时间偏移预处理和关键参数的试验,保证偏移成果质量。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的资料三维构造形态合理,地质现象清楚,分辨率和信噪比有了较大提高,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断面也得到了改善,重新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体能够满足实际生产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能量补偿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彩霞 《今日科苑》2009,(13):131-131,130
地震数据的振幅信息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提高地震勘探精度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已开始大规模实行,地震信号能量的均一化和保幅处理对成像精度的影响极大。为了解决能量不均衡问题,球面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剩余振幅补偿三种能量补偿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STN沙三段区块目标处理新老资料覆盖次数差异较大,网格不一致,容易造成偏移划弧问题,进而影响目的层的成像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该地区利用了分块F-K道内插技术,该方法在偏移距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叠前时间偏移对偏移距组合的需要,以及后续属性处理对CRP道集的要求,合理设计偏移距组合,进行插值,在使全区网格一致的同时,通过增加空间采样,有效的抑制空间假频,提高偏移成像的精度。同时通过该方法规则化处理后的叠加剖面连续性及信噪比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胡水 《内江科技》2011,32(7):167+191-167,191
通过对2009年柏林世锦赛前八名运动员的每20米的分段时间、起跑至30米处的时间及其他身体形态方面的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运动员的竞技年龄越来越长,达到世界级水平或者获得世界冠军越来越"高龄化"。前八名运动员全程平均速度为9.67~10.44m/s;前40米段最大速度为10.58m/s(帕顿)~11.43m/s(博尔特);都在60~80米处均达到本人最高速度,运动员加速距离长、达到最高速度绝对值大,维持高速跑的能力强。我国选手一般在40米段就出现最高速度,起跑加速方面并不弱于国外运动员,甚至强于国外运动员,在短距离内能加速到本人最高速度,并且最高速度绝对值小于国外运动员,维持高速的能力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孤岛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反孤岛效应的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主动频率偏移法和双向频率的主动频率偏移法,并进行了比较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双向频率的主动频率偏移法更能缩小孤岛效应检测盲区并提高检测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段晓梦  王涛 《内江科技》2015,(2):112-113,153
本文基于单程波方程进行VSP正演模拟方法研究,该方法可以直接模拟出上行波,省去波场分离处理。用文中方法对不同模型的理论试算表明,地震合成记录的反射波清晰,没有多次波、直达波和其他干扰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与地质模型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