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力量训练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煦  陈佩杰  魏勇 《体育科学》2006,26(2):70-7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力量训练对血压影响的文献,以期进一步阐明力量训练与对血压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探讨力量训练降低血压的机理和利用力量训练采降低血压的可能性,以期能更好地发挥力量训练在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足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代足球运动特点,认为力量素质是足球运动员基本素质,分析国外足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理论实践,对当前国内外足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足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响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希望能为我国足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铅球选手进行了为期8周的力量强化训练,对力量强化训练中训练手段的选择与组合、大力量与专项力量训练的安排、训练负荷量与强度的变化、力量向技术转移等与训练效果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训练结果成绩提高2.13m。  相似文献   

4.
力量训练是提高青少年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学校训练条件有限,器材数量少,大部分力量训练只有杠铃,训练手段也只有大负荷,容易忽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力量训练进入成人化误区,造成“早熟”或出现不应有的运动损伤,使很有前途的青少年运动员过早地结束了运动生涯。因此,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毛立尖 《中华武术》2006,(10):41-42
青少年时期一定要重视力量训练。美国教练员迈克尔·塔卡希指出,在刘易斯的辉煌时期,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关键因素并不是力量,而是速度。当刘易斯的速度进入自然衰退期之后,无论多高的力量训练负荷,也未能使他原有的速度水平得以恢复。然而,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大有益处。他认为,在这个年龄段,力量练习不会对速度产生负影响。因为对短跑运动员来说,最高速度水平要晚于这一时期才会到来。青少年力量训练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正确地进行青少年力量训练必须明确要遵循的训练原则和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6.
现在对跳跃项目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跳跃项目力量训练既项目遵守一般性力量训练的规律,也有其专门性力量训练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运用教学实验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上肢力量训练影响篮球罚球命中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肢力量训练对大学专项班学生的罚球命中率有显著性影响,在其他教学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上肢力量训练的学生要比不进行上肢力量训练的学生投篮命中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8.
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就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认为,力量训练的形式与专项活动形式差别越大,其获得的效果对专项成绩提高的作用就越小;专项力量训练的形式是特定的,其获得的效果是专一的,且有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对已经拥有良好肌肉力量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过多的非专项性的力量训练不但不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甚至可能有负面作用;采用爆发式的弹性力量训练有利于速度能力的提高;从事有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采用低负荷、高重复的练习形式,这样不会导致肌肉体积的增大;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专项技术应当以相同的速度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负荷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训练学角度,对最大力量训练、速度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速度素质训练、一般有氧耐力训练、速度耐力训练的运动负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激烈的国际体育竞争要求我们培养运动员要从小抓起,特别是体操、跳水等项目,出现少年奥运会冠军似乎已不新奇。力量素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少年儿童的训练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力量训练的问题。然而,目前理论界对少年儿童的力量训练问题还存在着争议。本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少年儿童力量训练的方法,效果及力量训练与少年儿童的生长与发育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力量训练方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细化与发展,力量训练经过了传统力量训练到电刺激训练又向具有时代性的振动力量、核心力量和功能性力量训练方向发展,新兴力量训练方式的出现使得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力量训练的优缺点及针对性,以致在训练中盲目追求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而忽视针对运动员所需力量提高的要求。本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几种力量训练方式的产生及应用,分析几种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在针对提高运动员力量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选择适宜的力量训练手段,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角度,分析传统力量训练特点及存在问题,并解析了核心力量训练的特点。认为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本质不同在于,核心力量训练中增加了一个"不稳定因素",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平衡稳定性,不仅增加了力量训练的难度,而且为传统力量训练增添了鲜活的因素。核心力量训练理念的引入更新了传统力量训练理念,创新了训练方法和手段,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运动员协调、灵敏和平衡等能力方面的不足。今后如何将基础性的核心力量训练与专项训练相融合,将有待于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杜智山  杨时 《体育科研》2009,30(3):86-88
通过为期1年对上海女子重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跟踪研究,总结击剑运动项目力量训练规律。经过专门化力量训练,上海女子重剑队员在绝对力量、力量耐力、爆发力和核心力量方面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提高,击剑运动员最具影响的专项力量能力应该是“速度力量”,力量训练必须形成以速度力量为核心的力量素质系统;周期化训练同样适用于击剑项目力量训练;核心力量是其他运动能力,诸如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训练的基础,核心部位力量的训练在训练负荷中占重要比例。  相似文献   

14.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核心力量训练引起国内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尤其在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中已被相当一些教练员所接受,为了明晰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的关系,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增加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核心稳定性训练成为分析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关键。增加的这一不稳定因素不仅是增加了力量训练的难度,而且为传统力量训练增添了鲜活的因素,它从训练理念到训练方法等方面为传统力量训练作出了的补充和发展,今后如何将这种基础性的核心力量训练与专项训练相融合将有待于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发展前途,科学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对提高其力量素质水平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总结多年的训练经验,认为教练员对力量训练质量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力量训练负荷安排不当,训练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力量训练内容安排比例失衡,缺乏对完成训练动作质量的严格要求等是影响力量训练科学化的主要因素。应从更新教练员力量训练的理念,注重力量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反馈与调整,每一次力量训练都要进行强化恢复性训练,重视核心力量训练等几个方面出发,提高力量训练的质量,合理、有效和科学地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6.
核心力量训练是目前世界上经常采用的训练手段,且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训练效果.短跑项目非常注重核心力量训练,尤其是基础力量训练阶段.为了深入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在短跑运动员基础力量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实验法,对相关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10-12周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结果表明:核心力量训练在维持短跑运动员身体平衡并为下肢发力提供支撑点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在短跑运动员连续运动不稳定的状态中表现尤为明显,其训练作用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力量训练方法.针对短跑项目的专项特征和当前核心力量训练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核心力量训练运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耿华 《冰雪运动》2014,(4):24-28
近两年核心力量训练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运动项目的训练当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出现为传统力量训练增添了鲜活的因素,在提高运动员协调、灵敏和平衡等能力方面优于传统的力量训练,与其他同项群项目相比,核心力量训练没有很好地应用到冰球项目中。通过对冰球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试图揭示给冰球运动员带来的核心能力改善的效果。实验表明,经过8周的力量训练,核心力量均有所改善,背桥的成绩有了极显著性的提高,跪姿前抛的成绩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腹背肌和上肢肌群的力量得到显著性提高。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在齐齐哈尔冰球一队的训练实验研究,找出了核心力量训练对冰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和作用,为将来更好的将核心力量训练运用到冰球项目实践中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对40名自愿参与的男性大学生施加8周的功能性力量和传统力量训练,以期通过基于下肢运动生物力学、FMS和运动能力测试,探究功能性力量与传统力量的训练效果,进而为大学生进行功能性和传统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建议。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了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了8周的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了下肢内外翻力矩、FMS和运动能力测试。研究结论:(1)持续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功能动作质量(FMS),但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并没有对功能动作质量的提高带来更显著的效果;然而对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的影响要显著优于传统力量训练。(2)持续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更能提高大学生的速度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灵敏素质,然而其对下肢的弹跳能力的影响却远不如传统力量训练,弹跳能力仍需要进行大的抗阻力量训练才能得到显著提高。(3)功能性力量训练不能替代传统力量训练对于肌肉的力量、爆发力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当考虑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能力的不同影响,有选择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9.
姚婕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3):334-335
阐述核心力量训练的特点和作用,结合竞技健美操的专项特点,介绍静力核心力量训练、动力核心力量训练和本体感受训练,提出在训练计划中安排核心力量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谈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存在的指导思想、训练方法和安排上的一些问题,正确认识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分析了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尤其是专项训练,并对力量训练的方法、力量训练的合理安排和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观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