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晓军  李捷 《体育科研》2009,30(1):89-91
了解不同水平射击运动员的脑电α波特点,为射击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级运动训练状态监控仪采集、分析了19名国家射击队运动员和19名广东省射击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的152个样本的脑电α波信号。结果:不同水平射击运动员的脑α波类型无显著性差异,但高水平运动员表现出了较高的协同趋势和稳定度;不同水平运动员的熵值及脑α波各类型主频熵值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奥运冠军与国家队、广东省队协同稳定度高的被试的熵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国家队认知型和优化型运动员的脑电α波主频与熵值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不同水平射击队员的脑电α类型仿向认知型,认识型可作为射击运动员选材的参考指标;高水平射击运动员的训练适应状态和竞技水平的稳定程度均优于低水平运动员;熵值可作为监控优秀射击运动员训练适应状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优秀气手枪射击运动员临赛前脑电图变化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气手枪射击运动员赛前一天和临赛前脑电图变化的特征.方法:应用便携式无需屏蔽的脑电图测试系统,对参加好运北京气手枪射击比赛的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赛前一天和临赛前脑电图进行测试分析,比较安静状态和表象状态的变化.结果:赛前一天表象和安静状态相比,整个脑区α波能量百分比降低,β波能量百分比上升;临赛前比较该变化的趋势不明显;赛前一天的平均唤醒水平为17.91%±12.67%,临赛前平均为12.99%±11.65%(P<0.01);赛前一天的疲劳参数表象状态较安静状态低(P<0.01),应激参数表象状态高于安静状态(P<0.05);临赛前的疲劳参数的表象和安静状态相比无差异(P>0.05),应激参数表象状态小于安静状态(P<0.01).结论:优秀气手枪射击运动员临赛前大脑平均唤醒水平低于赛前一天,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能力提高,脑电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赛前运动员的紧张度和疲劳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训练冲量(TRIMP)和运动训练监控仪对手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监控研究,旨在为赛后评价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和机能状态提供合理有效的方法。研究方法:广东省女子手球运动员7名(22.6±1.4岁),健将级别,在全运会备赛期间的教学赛和冲刺阶段的一次对抗赛中和赛后,对不同位置运动员进行跟踪测试,测试指标包括心率、乳酸、熵值、中枢疲劳、应激水平等。研究结果:(1)在教学赛中,指标变化的平均值为:心率169.4±8.16次/min,上场时间44.3±6.0min,TRIMP114.8±18.9,赛后乳酸4.43±1.53mmol/L;(2)对抗赛中运动员平均上场时间47.26±5.41min,TRIMP123.75±9.30,均高于教学赛平均值,个体TRIMP值最高的是右边锋,最低的是左边锋;(3)对抗赛中,A为正常状态,C为中度疲劳,其余均为轻度中枢疲劳,E的应激水平偏低,其余应激水平偏高;运动员熵值水平略低于教学赛平均值;(4)对抗赛中TRIMP值低的运动员,熵值稳定,应激水平(焦虑指数)、脑中枢疲劳状态处于正常范围;TRIMP值高的运动员,熵值会略高于教学赛平均水平,应激水...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12名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国家射箭队运动员脑电信号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近似熵与复杂度等3个非线性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为研究大脑的高级功能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结果表明:国家射箭队运动员的脑电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复杂度和近似熵等3个非线性特征参数不存在显著男、女性别差异;L-Z复杂度可敏感地反映出运动员是否处于中枢疲劳状态,近似熵可较敏感地反映出国家射箭队优秀运动员在不同的两个阶段中训练负荷的变化.虽然被试运动员的数量有限,但脑电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近似熵和复杂度等3个非线性特征参数与中枢神经疲劳程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对于分析和监测射箭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疲劳程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反映其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5,(3):108-113
本研究采用量表测试法对81名来自江苏地区的市级、省级及入选国家花样游泳代表队的运动员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花样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赛前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花游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不同维度可显著预测不同的赛前情绪;(2)花游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部分维度可显著预测训练比赛满意感;(3)训练比赛满意感在花游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各维度的不同预测关系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优秀射箭运动员大赛前脑机能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场国际比赛前射箭运动员脑电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家射箭队运动员表象和过度换气状态时具有良好的适应力和调节能力。专项训练对运动员大脑的刺激有特异性。射箭项目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脑电功率谱比值低于射击,而α波抑制程度高于射击运动员,说明在诊断运动员竞技状态时要科学地借鉴其他项目的评价标准,但不可盲目使用。射箭运动员赛前脑机能的水平对射箭比赛成绩有一定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一味提高射箭运动员赛前α波抑制程度、功率谱比值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比赛成绩。应加强每一个运动员临界水平的监测,科学确定每一个运动员的临界值,特别是老运动员应在训练中区别对待。在奥运会上射出660环以上成绩的优秀运动员表象状态时心理能量基本趋于稳定、动作协调、时间空间感觉均衡、注意力集中。赛前脑电指标值可作为她们(国家射箭女队重点运动员)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评定标准,也可作为其他运动员的赛前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短期强度负荷对射击运动员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名广东省射击运动员短期大强度负荷后的脑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Ach活性显著升高,Glu、5-HT、DA呈上升趋势,GABA、NE呈下降趋势.提示我们短期大强度负荷未引发中枢疲劳和焦虑.在提高和增强射击运动员的兴奋性和学习记忆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短期大强度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对新一届国家射箭集训队运动员在不同训练负荷状态下脑电超慢涨落图SET及其脑电复杂度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训练负荷对优秀射箭运动员大脑机能产生影响的特点,为提高射箭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供客观依据。研究结果:1)在射箭训练中,负荷量的增加并不能提高运动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和训练效益,因此,负荷量安排应在合理的区间内进行波动式的设置。同时,射箭运动员LL-HLI阶段与LL-LLI阶段额区β频段功率值有显著差异,快速放电的强度增加会导致能量消耗加大,其中枢神经虽然兴奋性得到提高,却更容易出现疲劳。2)在LL-LLI阶段运动员6种神经递质水平呈"飞燕型"分布,与正常人脑电超慢涨落图分布并无差异。在HL-LLI阶段,一方面,作为人体的内源性活性物质的运动员脑内5羟色氨(5-HT)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这一阶段脑内多巴胺(DA)水平则较LL-LLI阶段有所下降。3)不论是HL-LLI阶段,还是LL-HLI阶段,运动员脑电复杂度均出现下降趋势,虽然两阶段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LL-LLI阶段,均有运动员处于中枢疲劳状态,并且两个阶段出现中枢疲劳现象的运动员人数呈上升趋势,提示应该在强调运动训练科学性的同时,也需要对训练后的恢复更加重视,科学训练与科学恢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以24名气手枪运动员无负荷安静状态与有负荷实弹射击状态之间特定脑区脑电复杂度参数为研究对象,将2种状态下以及优劣成绩环值下 运动员顶、枕区大脑生理状态出现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优秀气手枪运动员负荷状态下作为躯体感觉中枢与视觉中枢的大脑顶、枕区机能变化 特点。研究表明:(1)气手枪运动员特定脑区脑电复杂度在不同状态下并不存在性别差异,而长期的专项训练使得高水平运动员大脑中枢神经已产 生一定的适应性,对视觉的依赖性少于普通运动员;(2)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在射击过程中的瞄准击发阶段与两弹间歇阶段顶枕区脑电复杂度变化 趋势是不同的,这有可能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以及对外界刺激的抗干扰能力相关;(3)在实弹射击环境下,气手枪运动员高环值与远弹之间特定脑 区脑电复杂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视觉信息加工参与产生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运动员大脑顶区(手指在大脑皮 层的投射区)的脑电复杂度在击发阶段显著降低与射击成绩的好坏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水平竞走运动员的脑电α波特点,探讨其项目内稳态的EEG信号特征,利用高级运动训练监控仪采集5名健将级竞走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56个样本的EEG α波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序参量理论提取竞走运动员 SpSH 所隐含的竞技水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状态优秀运动员SpSH品质明显高于状态一般运动员.说明竞走运动员EEGα波的序参量(优势频率10 Hz)可以表征其SpSH品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运动水平的逐渐提高,在追求高水准技战术的同时,心理训练正被许多教练员所重视,且心理训练也是现代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比赛成绩的发挥。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体育竞赛中射击运动员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探讨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以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为广大的射击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跆拳道既是一项强身健体,又是一项防身自卫的传统搏击武术,但随着竞技领域的激烈竞争,技术水平的高低不再是衡量运动员比赛成功与否的唯一评判标准,而心理素质的培养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运动员赛前焦虑情绪的产生,会影响比赛的结果,也会造成运动员身心的疲惫。因此以太原市跆拳道运动员为例,分析运动员赛前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对避免和缓解运动员赛前的焦虑情绪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2010—2011年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冬训前后)的注意力、应激、训练状态、赛前情绪4项心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运动员的训练特征及心理状态。结果发现:运动员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心理状态是有差异的,不同性别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心理状态呈现出不同特征;运动员的注意力处在一般水平,经过冬训注意力有所提高;经过冬训运动员的应激状态均有所改善,男队员改善明显,冬训后困扰男队员的主要为比赛所带来的压力,而女队员则主要为生活遭遇和运动损伤的压力。大部分运动员的赛前状态良好,一部分运动员存在轻、中和重度的心理疲劳。结论:对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进行心理状态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对运动员采取的心理调节策略、方法应具有鲜明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4.
散手运动员赛前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手段与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散手运动员赛前训练中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名男散手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时点连续采血进行测试,观察运动员赛前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血乳酸是反映散手运动员运动训练强度的敏感指标;血色素是评价运动员机能状态及贫血的生理指标;血尿素和肌酸激酶是监控运动员运动负荷的生化指标;血清睾酮是反映运动员的运动疲劳和选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探讨我国单板U型滑雪运动员人格和赛前情绪类型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和赛前情绪量表–T,对我国43名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运动员的人格类型主要有普通型、兴奋敢为型和敏感紧张型。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类型主要有混合型、自信型和淡漠型。地方队的混合型和淡漠型运动员显著多于国家队。赛前情绪为混合型的运动员没有取得过国际名次,自信型运动员取得的国际名次最多。(2)普通型和敏感紧张型运动员的个体失败焦虑显著高于兴奋敢为型运动员;敏感紧张型运动员的社会期待焦虑显著高于兴奋敢为型运动员。(3)从个案看:该项目优秀运动员大多属于兴奋敢为型和自信型运动员。结论:兴奋敢为型和自信型的单板滑雪U型项目运动员焦虑更少、成绩更好、更易成功。  相似文献   

16.
采用轨迹追踪任务实验范式对不同水平、性别的乒乓球、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的内隐学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水平乒乓球、健美操运动员的成绩出现了显著性差异;乒乓球运动员的成绩比同等水平健美操运动员的高,且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成绩最出色。②乒乓球运动员的内隐学习成绩出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学习表现比男生出色;但健美操专项及不同水平的运动员的内隐学习成绩没有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③内隐学习存在时间效应,即在一定时期内,被试的内隐学习成绩随学习时间的进程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张力为编制的《赛前情绪量表-T》(PES-T-16×4)量表,对39名(男运动员32名,女运动员5名)散手道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散手道运动员的赛前情绪与其比赛成绩有很大的相关性,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散手道运动员赛前情绪处在适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强度与方向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动焦虑反应的强度和方向性的综合性研究是现代竞赛焦虑研究的流行领域。我国对竞赛焦虑的强度与任务特征,运动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对赛前焦虑的方向性研究则刚刚开始。该研究采用琼斯和斯万修订的CSAI-2量表,在赛前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测试。研究表明,不同学历,性别。年级的运动员赛前焦虑反应的强度和方向性存在差异;焦虑反应的方向性比强度能更好地预测运动成绩,在对运动焦虑的解释方面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为人格特征、心境状态和运动表现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作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9年全国青少年网球比赛的207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人格特征和运动表现进行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基本描述统计分析,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人格特征在内外向、神经质量表上均不存在性别、年龄、运动等级和主力与否上的差异,但在精神质维度上存在年龄上的差异。(2)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能力不存在性别、主力与否上的差异,不同年龄和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在方案的实施/执行和有效战术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维度与网球运动表现中的疲劳、焦虑呈正相关,与其他运动表现维度没有相关性;内外向维度与网球运动表现中的方案的执行/实施、决心、流畅、有效战术呈显著正相关,与失去沉着呈负相关;神经质维度与网球运动表现中的失去沉着、焦虑、疲劳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与决心、流畅、有效战术呈高度显著负相关,与方案的执行/实施呈显著负相关。(4)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内外向影响网球运表现的方案的实施/执行、失去沉着、决心、流畅和有效战术,神经质影响网球运动表现的方案的实施/执行、失去沉着、决心、疲劳、焦虑、流畅和有效战术,精神质影响网球运动表现中的疲劳和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