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计算机软件设计法、专家鉴定法等方法,开发与制作符合体育院系武术套路普修教学的CAI课件。研究结果表明:课件的设计与研制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武术套路普修教学目标、内容相一致,对武术套路普修教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武术套路普修教学提供了先进直观的教学辅助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统一了教学内容,有利于规范教师备课,有利于教学评价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武术攻防对练套路实验分析和结合实践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得出如何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的优缺点,以更好地服务于武术教学。  相似文献   

3.
现代技术教育条件下形意拳套路教学CAI课件的研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现代化高科技成果渗透、介入教育教学领域,使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CAI正逐步成为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补充,为我们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武术套路形意拳CAI课件的研制,能在武术套路形意拳教学方面作出一定的突破,为套路技术的教学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武术教学中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创作工具,设计制作集动画、图片、影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符合武术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具体介绍了MCAI课件设计与制作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学实验效果证明,使用课件教学在基本动作、动作规格等方面加深了对武术套路动作内涵的理解与把握,使原有的单边教学变为双边互动性教学活动,从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丰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赵启伟 《精武》2012,(18):81-81,8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珐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武术文化教育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缺失现象,阐述了武术文化教育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探寻了在学校武术套路教学中渗透武术文化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改变武术套路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武术文化教育功能和价值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进行研究,探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一般理论问题,通过对武术套路教学技能的界定,参照武术套路教学的特点对武术套路教学技能进行分类,制定武术套路教学技能的培养原则和武术套路教学技能培养的阶段,旨在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实践环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术套路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武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从武术套路推广、武术套路教学、武术套路竞赛、武术套路编排等方面分析了武术套路发展现状,探索性地提出了武术套路发展、改革和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徐培文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4):64-65,86
目前多种因素使得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不够科学规范,而武术套路教学的科学规范是武术教学之根本。通过对普通高校套路教学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的阐释,分析了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规范化难以实施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景连  赵崇珍 《体育与科学》1995,(3):47-48,F003
1 口令教学的科学基点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包括普体课武术内容和武术专项课,一般是以武术套路教学为主,或以套路教学为先,后再设置一定比重的推手或散打内容,因为套路是技术的基础。这就形成了套路在武术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因此,抓住套路运动的矛盾特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教育技击缺失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武术套路的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防身自卫主体需求之上。文章对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武术套路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从武术套路内容本身着手进行调查研究,指出武术套路教学内容需要包含更多的技击动作,以激发学生练习武术的动机,提出攻防技击回归武术套路教学,以新的武术套路内容诠释武术的技击含义,保持武术的技击本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国内、外已有文献和普通友谊质量量表的基础上,结合质性研究的开放性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获取最初的项目语句。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确立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包括共同活动、运动愉悦、自尊增强、人际吸引、帮助与指导、信任与亲密、冲突与冲突解决和交友观8个维度,37个题目。各维度的α系数平均值在0.75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较好,各项指标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标准,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测量、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定向运动学习前后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经T检验和x2检验且表明:定向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情绪调节,增强自信心与创新意识,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积极实践,构建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定向运动课程模块化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自主供给是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制度创新。基于公共体育服务自愿供给的学理和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确定了农户收入、户主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村干部任职、认识水平、需求情况、体育锻炼、个体意识、民主状况、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等因素影响着农户意愿,而村委会动员能力、村干部任职、认识水平、体育锻炼、个体意识、社会网络等因素影响其供给行为;基于ISM分析,构建了这些因素相互关系的层次结构模型,提出了促进农户参与公共体育服务自主供给的集体决策、需求表达、参与合作、激励约束、声誉惩罚等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4.
运用录像观察等方法,对中国女排在16届世锦赛上5负场即与土耳其、韩国、塞尔维亚、俄罗斯、波兰的攻防能力、非技术指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技术指标方面,中国女排除年龄相对较小外,身体形态、网上高度均有优势;攻防能力方面,中国女排发球攻击性、稳定性不够,一传总体到位率偏低,有效拦网也没有因为身高优势而展现,防守起球效果相对较差,一攻进攻中,中国女排快攻效果较理想,但前排强攻和后攻得分率,弱于对手,反攻中,前排强攻是主要得分手段,但实力远落后与交手队。  相似文献   

15.
冯洁  任杰 《体育科研》2017,(4):61-67
本体感觉在体育运动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以往的研究对无意识本体感觉有所忽略。对意识和无意识本体感觉的神经机制、功能作用、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与训练方法做了较全面的综述。首先,意识和无意识本体感觉在其中枢机制、对刺激的感知及应答方式上存在区别;其次,总结了经典的本体感觉评价方法:感觉阈限测量法、关节角度重建法、力量匹配法、视觉模型法、主动运动区分测试、平衡能力测试和体感诱发电位测量法,其中后面两种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无意识本体感觉。第三,总结了影响本体感觉敏锐性的年龄、损伤和疲劳、运动经历等因素;最后,在如何提高本体感觉方面,主动运动训练、被动运动训练、本体感觉刺激训练等可以提高意识性本体感觉,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和扰动训练等可以改善无意识本体感觉。本体感觉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尤其是以高水平运动员为对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关于在体育运动中非兴奋剂使用药物和疗法的观点,介绍了人乳、人血丙种球蛋白、氨基酸,脂肪乳制剂,人参、干姜、当归,回龙汤,能量合剂,暗示疗法,生物全息诊疗法,人工月经周期疗法等增进机能的辅助性非兴奋剂使用药物和疗法。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认识的角度,当前我国竞技体育不道德现象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地方本位主义、运动员资格作弊、裁判徇私(情)舞弊、兴奋剂问题等多种。竞技体育中不道德现象的特点主要有:竞赛中心性和项目不同性、驱动的多重性、影响的广泛性、与日常伦理有一定的脱离性、高科技化、政治利益相关性、与经济呈一定相关性等方面。竞技体育中不道德现象的危害主要有:对运动员身心的危害性、影响竞技体育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对社会道德资源的损害性、政治影响的消极性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安中体健身广场”进行实地调查 ,从获得的第一手准确的资料 ,以及对“中体”经营环境、目标市场、市场绩效及拓展经营内容的分析 ,阐述了“中体”开展体育文化是使其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研究结果表明 :推行全民健身计划 ,首先要在不同地域营造热点 ,以利于以点带面 ,逐步推广。其次 ,要以市场营销的方式通过企业使体育产品流通成为可能 ,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对参加第15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竞赛对手6场比赛各位置主力人数、得分、助攻、篮板、罚球、失误等技术指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后卫得分、助攻、篮板、罚球、失误等进攻技术指标相比竞赛对手有相当差距;前锋队员只在3分球投篮及命中率、罚球次数及命中率的技术指标高于对手,其它技术数据统计都比竞赛对手差;中锋队员得分、罚球、篮板指标优于对手,失误略高于对手,助攻略低对手,针对以上差距提出训练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论的主体哲学理论,分析主体性的哲学内涵,以及人的主体地位与体育存在的关系。体育主体性,是人主体性生成的一部分,是人本质实现的表现形式。人在合规律合目的的体育活动中,自觉感受生命力量、身体活力和运动位移,所带来的生命存在感与主动欲求,体育是人的类存在的主体象征。在体育主体性的理论奠基中,分析体育主体原则、主体素质和主体诉求的思想内涵。并进一步考察体育主体的内在性、外在性、能动性、受动性、参与性和观赏性的思维品性,希望在人本质的意义生成中,建立起体育与人主体性的哲学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