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知识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首先阐述了知识型员工及其忠诚度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并且对比分析迁移和本地两种类型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交易型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显著高于关系型契约,且迁移知识型员工的交易型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高于本地知识型员工,而其关系型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则低于本地知识型员工。最后,提出强化迁移和本地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对策及建议,旨在激发知识型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特别是迁移知识型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3.
从知识型员工的心理角度出发,对心理契约、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及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组织承诺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和组织公民行为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研究结论表明,我国高科技企业需要高度关注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问题,为他们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这些将有利于增加知识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和工作绩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王瑞玲 《科教文汇》2008,(21):176-177
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知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成为大多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影响知识员工组织忠诚度的因素进行了排序,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了维度划分,以便管理者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实证研究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型员工因为拥有知识和勇于创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但知识型员工过于频繁地流动,也会影响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实证研究,调查知识型员工的流动特点、需求因素、工作满意度,分析流失原因,并从薪酬设计、职业发展、企业文化和构建心理契约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入手,寻找解决方法,以期为企业留住和更好地使用知识型员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深两地科技企业的242名知识型员工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强制性公民行为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以及情绪衰竭的中介作用和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强制性公民行为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绪衰竭在两者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负向调节强制性公民行为与情绪衰竭的关系,同时也调节了强制性公民行为通过情绪衰竭对离职倾向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强  张杰 《科技风》2013,(6):233+235
为了避免知识型员工离职外流,充分激发知识型员工的潜能,近年来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从心理契约和员工激励的关系出发,在论证心理契约激励必要性的基础上,剖析了企业心理契约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并提出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型员工正逐渐成为现代组织的主体,是新型的工作群体.在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内涵及我国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激励现状后,文章从企业战略薪酬的高度提出了企业薪酬战略和知识型员工利益的切合度与知识型员工对企业薪酬战略认同度之间的博弈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型员工全面薪酬体系激励机制,以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全面激励,从而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9.
知识型企业是知识经济实现的一种主要形式。知识型企业以知识经济为依托,以知识创新为导向,强调通过知识创新来获得生存和发展。在知识型企业中由于知识创新者即知识型员工将成为主体,因而企业治理结构将要发生深刻变化。本文在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特质的基础上,引入了心理契约理论,通过对心理契约理论的经济学分析,指出了心理契约对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影响,进而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进行了相应的模式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与知识型员工心理授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激励知识型员工的有效途径,文章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员工导向文化、任务导向文化对知识型员工心理授权影响的研究框架, 从理论上探讨了不同企业文化如何对知识型员工心理授权的内在状态及外在状态产生影响,以期为企业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忽视了员工创新行为的负面效应。本研究基于自我拓展理论,并对来自3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创新行为对其心理所有权具有正向影响,心理所有权对反生产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心理所有权在员工创新行为与反生产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道德认同负向调节心理所有权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削弱心理所有权在创新行为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间接效应。本研究发现了员工创新行为的负面效应,探明了其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丰富了心理所有权和道德认同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员工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牧农  张初兵  韩德昌 《预测》2010,29(1):21-26
高顾客满意度是高顾客忠诚度的必要备件,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学术界普遍认为员工满意度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积极因素之一,但员工满意度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方式,是否存在中间传导机制的研究并不多见。为此,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选取员工忠诚度、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为中间变量,建立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传导机制的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对汽车维修服务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员工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没有直接关系,它直接影响着员工忠诚度、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而员工忠诚度和组织承诺又直接影响着工作绩效,进而影响顾客满意度,即工作绩效是员工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传导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徐建蓉 《软科学》2009,23(8):115-118,124
以对广州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证实:人际关系、领导因素、企业制度、企业前景、薪酬福利和个人发展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忠诚度显著正相关,而领导因素、薪酬福利和个人发展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领导因素最关键。  相似文献   

14.
赵红丹  夏青 《科研管理》2019,40(8):274-292
人际不信任作为判断人际关系质量的重要标准会导致知识隐藏,但至今鲜有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机制,削弱了实践指导性。依据情感事件理论和心理所有权理论,重点关注消极情感在人际不信任影响员工知识隐藏行为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知识心理所有权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24个样本的层级回归分析发现:(1)消极情感部分中介人际不信任对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2)知识心理所有权不仅对消极情感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且显著调节人际不信任通过消极情感影响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中介作用,表现为员工的知识心理所有权水平越高,消极情感在人际不信任和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5.
众多的中国企业在借鏊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创新性地运用资源基础观理论从持续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来源及维持的角度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股权激励的实施对象应当不限于企业的高管;用于激励的股权数量必须以股权激励的受惠对象所创造的超额利润占总利润的份额为基础;股权持有者只有在企业业绩达到目标或服务达到一定期限时才能出售自己的股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背景下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结构研究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在以往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先后对 40家企业中的 562名知识型员工进行心理契约的调查。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中的组织责任由物质激励、环境支持和发展机会三个维度构成,员工责任由规范遵循、组织认同、创业导向三个维度构成。而且,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模型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了验证。最后,文章对研究的结果、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员工创造力是组织创新及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是影响组织效能和组织生存的重要因素。以114名来自浙江15个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样本,本研究揭示了探讨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正向影响员工心理授权和员工创造力,且员工心理授权在变革型领导和员工创造力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为提高员工创造力,领导者不仅需要塑造自身的变革型领导风格,而且需要努力为员工营造一种心理授权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Drawing on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and social exchange theori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eoretical argument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employee reactions to distributive, procedural, and interactional (in)justice — three crucial bases of employees’ feelings of social self-worth. Utilizing field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distributive, procedural, and interactional (in)justice contribute to higher levels of knowledge hiding behavior among employees and that this impact is non-linear (asymmetric). By reuniting the discourses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feelings of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of knowledge and the degree of social interaction are mechanisms that work with organizational (in)justice to influence knowledge hiding behavior. The current research may inform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business research and provide normative guidance for managers.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开放式创新视角探讨知识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对379名企业知识型员工数据分析发现:知识型领导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外部知识搜寻在知识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吸收能力正向调节外部知识搜寻与员工创造力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