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全国36所医学院校的4276名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的职业调查数据,对其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职业倦怠检出率为28.8%,在倦怠人群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者分别占70.2%、27.4%和2.4%。不同年龄、地区、学位层次、指导学生类型和是否担任过行政职务的导师职业倦怠程度存在差异,青年导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从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来看,东北地区、学位层次高、同时指导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未担任过行政职务的导师在情感耗竭维度的倦怠更严重;男性、东北地区、年龄小于42岁、学位层次高以及担任过行政职务的导师在人格解体维度的倦怠更严重;年龄小于42岁、西部地区、仅指导学术学位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以及未担任过行政职务的导师在个体成就感降低维度的倦怠更为严重。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不同工作内容的满意度与不同维度的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的倦怠受临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受科研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最小,人格解体维度的倦怠受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大于受科研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13名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处于严重倦怠的教师比例达5.3%,一般倦怠程度以上的教师比例达68%,轻度倦怠程度以上的教师比例达100%;青年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的检出率达64.6%;在"去个性化"维度上的检出率为23.9%,男性高于女性;在"低成就感"维度上的检出率达79.6%,女性高于男性,但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子女年龄、专业热门程度上有显著差异;与岗位、教龄、经济收入有一定关系,但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婚龄、学历、职称、专业、城市认可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夏季、冬季情感耗竭感较强,晚上和下午疲劳感最强,年终时成就感最低。  相似文献   

3.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状态。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200名地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地方高校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学习倦怠;男生的情绪耗竭程度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倦怠程度、低成就感水平不同;不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除了在人格解体这一维度外,在其它维度和总分上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可以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学习能力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缓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通用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来研究监狱警察。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监狱警察和其他警察相比,在情绪耗竭、成就感降低和总倦怠维度,都是监狱警察倦怠程度要高;从总体上来说,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状况并不是太严重,但在情绪耗竭上表现得特别严重;监狱警察群体中,在情绪耗竭维度、人格解体维度和成就感降低维度高度倦怠检出率分别为28.4%、13.5%和19.6%;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职业倦怠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向性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作者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具体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50名湖南省衡阳地区包括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在内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见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河南省两所地方本科院校就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的关系,结果发现:(1)重度、中度、轻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8.8%、15.8%、19.0%;(2)专业承诺和自我效能感都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专业承诺既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又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作用于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7.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工作倦怠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采用CMBI问卷法对广东某高校260名基层行政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60.7%的人轻度倦怠,28.6%的人中度倦怠,5.4%的人高度倦怠;14.3%的人情感耗竭,32.1%的人人格解体,87.5%的人成就感降低。综合来看,属于轻度倦怠Ⅲ。随着学历的提高,成就感逐渐降低;随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一种负性的态度,在耗竭维度和人格解体维度男性稍高,男性成就感比女性稍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调查表明,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李永鑫(2007)[1]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大学生中度以上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50%;而采用同一调查工具,连榕(2006)[2]对672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学习倦怠水平较高;马勇(2010)[3]对129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学习倦怠检出率是24.8%;卢晓灵等(2012)[4]对92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学习倦怠检出率高达43.3%。研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考察社会支持在教师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350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1)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8.6%,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19.7%,高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3%;(2)内外向对于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神经质对于耗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精神质对于人格解体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客观支持能够部分中介内外向、精神质和人格解体的关系,主观支持能够部分中介内外向和成就感降低的关系。结论: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比较严重,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可以部分中介人格特征对于工作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三地三所地方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成就感低上差异显著(P〈0.01),体艺专业与文科专业学生在行为不当、情绪低落上差异显著(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能力追求、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等维度上差异显著(P〈0.01);学习倦怠与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利他取向及内外学习动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减少大学生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探讨出了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的关系。结果发现:重发、中度、轻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8.8%、15.8%、10.0% 专业承诺和自我效能感都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专业承诺既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又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作用于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2.
在本文中,首先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维吾尔族学生师生关系、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际调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为《师生关系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和《学生幸福感调查量表》。采用集体测试的研究方法,问卷共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9份。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维吾尔族学生师生关系、学习倦怠与幸福感关系的总体状况,探讨师生关系、学习倦怠各维度与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师生关系亲密性、师生关系支持性、师生关系满意度与学生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师生关系冲突性与幸福感有显著负相关;学业倦怠中的身心耗竭和学业疏离维度与幸福感有显著负相关,学业成绩感低与学生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师生关系亲密性、师生关系冲突性、师生关系支持性、学业倦怠的身心耗竭、学业倦怠的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对学生幸福感回归显著,都可以预测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师范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习倦怠是一种持续的、负性的、学习相关的状态。采用问卷法对415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师范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男生在总体学习倦怠、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上显著高于女生;理科学生的行为不当显著低于术科学生,但其成就感低显著高于文科和术科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支持在社会支持中是当前师范生学习倦怠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4.
孟彩  梁燕 《职教通讯》2012,(23):72-75
通过用量表法研究了618名女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并探索了人格因素对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中间值,有明显的学习倦怠;一年级女大学生的成就感显著低于二年级女大学生;文科女大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显著高于理科女大学生,家住县城的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情感低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家住农村和家住县城以上城市的女大学生,家住县城以上城市的女大学生在行为不当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家住农村的、城镇的、县城的女大学生;生活费较高的女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高于生活费较低的女大学生。人格因素的内外向维度(E)和情绪性维度(N)是学习倦怠总分的有效预测变量,也是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的有效预测变量,情绪性维度(N)和精神质(P)则是情绪低落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减轻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提供对策。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1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尊水平普遍比较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倦怠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倦怠存在在显著的性别及城乡间的差异;大学生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两个维度成显著正相关,与学习倦怠及其三个维度成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总分及其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两个维度成显著负相关,但与情绪低落这一维度相关不显著;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很好地预测学习倦怠,可以通过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培养高自尊的方式来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BM)对地方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初步考察大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检出率,结果发现:倦怠整体基本呈正态分布,工龄变量在动机丧失因素上呈显著差异;倦怠三因素耗竭、士气消沉、动机丧失的检出率分别为27.94%、23.53%、32.35%;倦怠综合评价结果为:零倦怠占16.1%,轻度倦怠占63.23%,中度倦怠占19.1%,高度倦怠占1.47%。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量表法对385名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和专业承诺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特殊教育师范生存在学习倦怠倾向,在量表的三个维度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在性别上,女生学习倦怠程度要低于男生;在年级上,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最为突出,三年级学生的成就感最高;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情感承诺是学习倦怠最重要的预测变量;特殊教育师范生的专业承诺总体水平不高,继续承诺和理想承诺的得分较低.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5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的调查发现: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水平,并呈现随年级升高学习倦怠越为严重的趋势;大二和大四的学生更易出现情绪低落,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不当行为,大四学生成就感较低.学生在技术课和专业课中的学习倦怠程度分别好于理论课和非专业课,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维度上差异性显著,学生在技术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男女生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个维度上,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最为严重,并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学习倦怠、社会支持的状况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探讨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文章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5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其中,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更突出,在行为不当因子方面,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关系显著;主观支持对学习倦怠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学习倦怠的关系,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帮助大学生摆脱倦怠现状。采用了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山西大同大学42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在学习倦怠方面,男女大学生在情绪低落因子差异比较显著,大学生是否健康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两因子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因子差异比较显著;(2)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总体呈正相关;(3)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学习倦怠。因此,(1)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易感到情绪低落;(2)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习倦怠程度越低;应对方式越积极,学习倦怠程度越低;(3)大学生学业自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