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最大动量训练法对跑、跳基本动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一篇实验性研究报告。作者用“最大动量训练法”对7名运动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训练。结果发现“最大动量训练法”能够改变下肢各肌肉群收缩发力的协调性。并且通过下肢各肌肉群力量状态的改善,使运动员的跑、跳技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提高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最大动量训练法”对12名男子篮球运动员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训练,结果发现此法能使运动员弹跳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快速力量训练负荷强度的生物力学确定方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快速力量训练中,负荷强度的确定包括负荷重量和动作速度两个方面。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定量地确定这两个指标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有利用最大输出冲量和最大输出功率两种方法来确定人体下肢伸肌群快速力量训练中的负荷强度。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述评,明确优点,探讨不足,以期进一步补充、完善快速力量的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艺术体操转体动作的技术特点、动力学模型及生理学基础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研制了艺术体操旋转训练仪,并给出了该仪器的机械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在应用方法上,提出了利用主动训练法可以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转体启动阶段获得外界放射性冲量矩的能力,利用被动训练法可以提高运动员转体过程中人体姿态的自身调节能力和运动员前庭器官的稳定性,利用旋转训练仪的旋转速度、启动加速时间及停止减速时间、旋转方向、旋转圈数的不同组合可以探索更为个性化的艺术体操转体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 竞走训练的首要问题是方法问题。现在训练的方法可以罗列出很多,如努米尔的匀速训练法、霍迈尔的法特莱克训练法、格施勒的间歇训练法、迪亚德的“马拉松”训练法以及高原训练法、互补训练法、小周期多课次训练法等等。每当一种新的训练法被认知和采用后,必然会带来新的成绩突破和世界记录。竞走运动成绩的演进史和王魁教练的训练都证明了这一点。他敢于传统突破,创立了“四氧”训练法,将量、强度、技术、恢复与人体的适应与控制科学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普通高校12名男子排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6名运动员定为实验组运用“最大动量训练法”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尝试性训练,另外对6名运动员定为对照组运用传统的弹路力的训练方法也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训练后,经过比较分析结果表现此法能使受训者弹路力明显经用传统的训练方法提高幅度加大。  相似文献   

7.
运用“打击-轮换”声控训练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少体校网球运动员进行为期1年的训练后发现,运动员的心率、最大摄氧量、公斤体质量最大摄氧量、呼吸商、代谢当量、能量代谢方式均发生明显变化,测试冲关数、测试底线击球数、底线击球成功率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研究表明“打击-轮换”声控训练法,能有效提高专业网球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底线有氧击球运动能力,并且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与运动水平成正比,有氧运动能力强时底线跑动击球能力就强,底线击球成功率也高.  相似文献   

8.
一、质疑“极点” “极点”是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是早已被人们所熟知的,通常被称为第二次呼吸。它是大强度训练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项目特征,是生理机能与疲劳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过程。近几年,许多同行对“极点”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笔者并经过大量分析、研究发现:“许多观点均有合理之处,但也有不妥的地方”,在此阐述自己的观点,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极点”的本质,提高训练效果。二、剖析“极点” 以前人们所认识的“极点”是指当人体运动到一定程度时,人体生理机能与运动疲劳之间的矛盾激化,使身…  相似文献   

9.
间歇训练法是运动训练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手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一、间歇训练法的分类与应用我在训练教学中尝试了计时间歇的多球训练,我试验的队员是男子,年龄在14-16岁。使用了两种间歇训练方法,分别属于个人间歇训练法和两人配合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1980年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松井秀治讲学后赠送给我国的一套资料中的一篇文章,主要提出研究跳跃应强调冲量或是速度,而不能单纯用最大力来研究的看法。对教学训练有一定参考价值。全文讲到实验仪器,主要介绍名称规格,译文将其删去了,全文后面有研究的理论依据作为“附录”同时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外形、尺寸、重量与国际标准男、女铅球相同的三维数字测力铅球系统,其核心是内装电阻应变式三维力传感器。该系统能够单独进行无线测量,并能与摄像机、三维测力平台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同步测量。能够测得人体对铅球在X、Y、Z空间3个方向的力值、力的曲线、各方向的合力值、曲线和X、Y、Z方向上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冲量。该测力系统精度高,反应速度快;可实现无妨碍、无损伤检测;测量安全可靠。可连续测量、记录、显示、存储、信息处理和输出打印等。训练实验证明该系统不仅是一种科研仪器,而且是一种训练监控系统,将为铅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有力的科学保证。  相似文献   

12.
400米、800米运动员的四种耐久跑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大乳酸训练法研究认为:血乳酸浓度在12~20mmo1/1是最大无氧代谢训练最敏感的范围。要达到这个要求在训练课中必须重复多次,在每次运动时运动员要达到超极量负荷,每次间歇休息时又可以获得合理的恢复。在训练时一般是用持续1分钟的超极量强度跑,休息间歇...  相似文献   

13.
根据4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长期采用最大负荷下蹬力量练习,而产生弹跳停滞不增的差异特点和遵循科学训练机理,针对性的为他们设计了“弹性离心负荷训练法”、“封闭式环形训练法”“离心-向心收缩训练法”以及“突变式训练法”。通过试验,证实这些方法对继续提高弹跳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十多年来国外普遍采用一种所谓“循环训练法”,在英国、东德、苏联、日本都有许多专家研究了这种训练法。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训练法呢?有人问:目前我们中学经常采用的分组轮换教学是否就是循环训练法?我们说,不是的,分组轮换教学只是让学生分成组等时轮换,项目有限,学生练习的时间有限,密度也有限。循环训练法则不同,其基本特点是让练习者从一个“作业点”到另一个“作业点”;按一定的重复次数不停顿地循环练下去,以达到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每一个“作业点”置有相应的器械或设备,所选择的练习大多数都带有局部性或针对性,即主要对某一组肌肉群起作用。在每个“作业点”重复练习的次数因人而异,在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时先要测定每一个人在该“作业点”可以做到的极限重复次数,在进行循环训练时所用的次数应是极限次数的  相似文献   

15.
深水训练法     
从最简单的意义上来说,深水跑(DWR)或称“水中慢跑”训练法,基本上是对陆地上跑的动作的模仿,不同的是它是在足够深的水下完成的,目的是为了阻止脚与池底的接触。近几年来,这一技术在不同的运动训练中逐渐流行起来。由于水减少了受伤的危险,所以它既可以作为避免运动员由于过度训练而带来的消极影响的一种手段,也可以作为平常训练的一种附属练习来使用。然而,对深水跑的理解和运用常存在错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对比等研究方法,对淄博市体校16名男子1500m运动员运用“高强度训练法”进行分组训练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训练法”比一般训练法更有效提高1500m少年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在体校训练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建议在制定高强度训练计划时,合理采取提高快速能力的训练手段,并注重训练全过程中的运动营养补给。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外有人认为:“世界运动训练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发展阶段,新技术发展阶段和大运动量训练阶段,目前正进入多学科的综合利用阶段”。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但运动训练将日趋于走向科学化训练,这是可以肯定的。排球运动也不例外,也必须走科学化的训练道路,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更快地推动排球运动向前发展。排球运动有作风训练、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比赛训练等。而这些训练,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和各种学科进行科学化训练,如常用的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综合训练法、变换训练法、串联训练法、多球训练法、多网训练法、节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模式训练法、陪打训练法、电脑训练法、游戏训练法、控制  相似文献   

18.
庞立敏  张红品 《精武》2013,(24):24-25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HiLo训练法对人体机能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层面的影响进行综述和探讨,为HiLo训练法的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结论与建议:从理论上HiLo比传统高原训练更优于,传统高原训练面临的大量困难同时也可以得到解决。目前国外在这方面做得很多,大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我国这方面研究还不是很多,并且主要集中在动物的研究上,建议以后加大加深对人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较多的学者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 运动员在长跑项目中取得成功,必须经过一段系统增加训练负荷的、超过日常训练水平的训练期,这种方法即所谓的“过度训练法”,可使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有些运动员的机体会对这种训练作出负面应答,形成“过度训练”。由此可见,“过度训练法”与“过度训练”意义是不同的。 过度训练法是一种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过度训练则是运动员没有能力适应“过度训练法”所增加的运动量,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成绩停滞不前或显著下降。此外,运动员还出现运动性疲劳,并伴有较高的静息、心率及…  相似文献   

20.
论赛艇动力学及提高赛艇技术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新型智能仪表SF2船速桨频测量仪采集数据,依据动量原理,建立赛艇动量方程及动力学方程。指出,桨手在滑座上移动时,人体质心动量变化产生的力在回桨和拉桨期都会各自交替产生动力和阻力,一般拉桨前期产生阻力,后期产生动力,回桨时相反。强调回桨质量,注意延长各段的动力作用时间,缩短阻力时间,加强低频训练和“意”练,让船速和桨频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