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聋人文化的论战时起时伏,支持者认为发扬聋人文化有助于形成群体与文化间的宽容,有助于提高聋人的文化地位和身份认同;反对者则认为,大力倡导聋人文化将对我国聋儿康复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随着争论的起伏不断和对聋文化的关注,聋文化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也不可避免的显露出来。通过对这种困境及其原因进行讨论来推进聋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双语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聋教育理念与方法,其成功实施需要聋人教师与听人教师的密切合作。采取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N校双语聋教育实验项目的个案研究,指出我国目前双语聋教育在聋听教师合作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建立起聋听教师间积极的合作关系"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聋人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全国多数地区而言,聋人中小学教育在基础教育大环境中仍处于弱势,表现为“硬件”不硬、“软件”不优、“人件”不专。其中聋校教师专业化进程明显滞后于普通中小学,影响了教师发展,也影响聋校的发展,并最终影响到聋生的成长与发展。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对聋校教师专业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聋教育信息化、促进聋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构建我国高层次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团队在历时4年多对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聋教育数字化资源需要根据聋人的认知特点和聋人的需要进行设计;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形式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和内容创新;聋教育资源建设特别需要质量意识,特别需要奉献精神,特别需要持续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11月30至12月1日,中国聋人高中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位校长、教师和部分特教院校的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自1992年南京聋校在全国首先开办聋人高中以来,聋人高中教育在我国各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据中残联统计公报,截至2011年底,我国开设聋人高中达145个,在校聋高中生超过6000人。研讨期间,围绕"聋人高中教育的  相似文献   

6.
聋校双语教学简述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双语教学主张把聋人母语和主流社会语言作为聋校教学和交际的语言,使聋人能在聋文化和听文化中成为自由生活的双语平衡者。双语教学是在口语法、全面交流法被认为都不能真正满足聋人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双语教学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聋人,它重视聋人的群体文化;双语教学认为聋人掌握手语可以促进英语的学习。双语教学需要聋人教师参与,需要家长学会手语。双语教学也接受聋童进行听觉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7.
聋人教师对聋教育的历史贡献。1814年,美国聋教育先驱托马斯&;#183;霍普金森&;#183;加劳德特(Thomas Hopkins Gallaudet)远渡重洋前往英国学习聋人教育。1816年,他在英国伦敦遇见讲学的法国聋童学校两位聋人教师劳伦特&;#183;克拉克(Laurent Clerc)和琼&;#183;马修,随后前往法国聋童学校向两位聋人教师学习聋人教育。并且进一步说服了克拉克老师一同前往美国,  相似文献   

8.
在全纳教育视野下,结合国内聋人大学生教师素质结构现状,为使聋人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健听与正常学生群体,考虑聋生生理心理特殊性因素,对聋人大学生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基于此,分析聋生教师素质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教师素质结构体系的可行途径,以期最终达到提高聋生高等教育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聋校资源数字化的建设,能促进聋教育质量提高,全面提升聋人素质,是构建我国高标准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聋校数字化资源建设要本着聋人特点和师生需要进行设计;聋校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创新形式、方式方法和内容;更要注重实用,便于教学与管理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广大师生。从而全面带动聋教育整体发展,最终实现把聋校资源建设成集教育教学、管理、宣传、交流、娱乐等于一体的数字化资源库。  相似文献   

10.
现在聋人运用手机短信进行交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短信之所以如此受到聋人的欢迎,其主要原因是它克服了有声语言和手语需要运用听觉和视界进行交流的障碍,克服了地域空间的限制。在短信交流中,聋人使用的是主流社会的语言一书面语,长期使用有利于聋人的书面语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这不得不使我们想起当前的聋校语言教学面临的困境,许多聋生上了九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聋校资源数字化的建设,能促进聋教育质量提高,全面提升聋人素质,是构建我国高标准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聋校数字化资源建设要本着聋人特点和师生需要进行设计;聋校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创新形式、方式方法和内容;更要注重实用,便于教学与管理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广大师生,从而全面带动聋教育整体发展,最终实现把聋校资源建设成集教育教学、管理、宣传、交流、娱乐等于一体的数字化资源库。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赖于教育,因此在聋校教学中探讨聋人文化就具有了积极的意义.在聋校教学中渗透聋人的文化形式,是聋人文化与主流文化交融的必然趋势,是尊重聋人学生的体现,可以增强聋人学生自信心,帮助他们顺利进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3.
双语聋教育从聋生实际出发,尊重聋生主要依靠视觉学习的特点,视聋人自然手语为聋童的第一语言,主张聋教育以聋人自然手语为教学语言,在发展聋童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聋童的汉语作为其第二语言.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我校在SigAm双语聋教育实验项目中所获得的一点经验及认识,给国内聋教育工作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国际聋教育事业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1880年米兰国际会议,它确立了口语教学的主导地位,使口语教学成为聋教育的主流;二是1996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聋教育研讨会,其《吉隆坡宣言》提出:"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在教学中必须使用手语。"随后,聋人语言教育逐渐聚焦于聋人交流与沟通的实际需求,强调多种语言的综合呈现与个性化使用。我国聋教育事业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聋人刘振兴     
早在1993年,我的一篇文章发表在一本特殊教育杂志上,我留意到同期有一篇署名刘振兴,题为《浅谈选拔培养聋人师资》的文章.那时虽然文革十年动乱结束已多年,但各地聋教育刚刚恢复元气,至于聋校中的聋人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而此时竟然有人提出这个在当时整个社会还没有人注意的问题,我想作者一定是位特别了解聋人、特别关心聋人、对聋教育有着高深的研究、甚至饱经沧桑的学者.  相似文献   

16.
自然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汉语书面语是聋人需要学习掌握的社会主流语言。在聋校语文课堂上,自然手语和汉语书面语经常会互相碰撞、互相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若从聋生语文学习特点出发,处理好自然手语与汉语书面语的教学关系,就能让聋生的语言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充分发挥自然手语在聋生学习汉语书面语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当聋孩子不能开口说话、无法用声音表情达意时,他会举起双手,用灵活的手指比划出他的所思所想;当聋孩子要学习对他来说十分抽象的方块字汉字、理解汉语书面语句子时,手语就是其达到汉语彼岸的最佳桥梁;而在教师用形象的手语告诉聋孩子这些方块字所表达的意思、用确定的手势语与这些方块字组成的词语、短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聋生就正式开始他们的汉语书面语学习之旅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对于聋文化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同类研究也不多.我国的聋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文和口语教学上,但收效一般.在新世纪,继续发展和改革聋教育是特殊教育界而临的重要课题.充分地解读聋文化对进一步提高聋人教育水平、聋人的经济状况、聋人群体的人权意识和自我意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探讨聋文化概念的界定以及对聋文化研究的若干事件的回顾,阐述了当前在中国大陆开展聋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聋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聋人高质量就业,使聋人毕业后顺利回归主流社会。我院自2007年起招收全日制高职聋生,对聋生采取融合教育的模式,安排聋生与健听生一起生活学习,共享学校教育资源。在专业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探讨把健听生与聋生融在一起进行设计类教学,尝试走出一条适合聋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融合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9.
聋教育的目标是促进聋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本文以某学院304名聋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交往作为测量指标对他们的社会融合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聋人大学生社会交往出现了分化,他们朋友交往呈现出:(1)健听人数量多;(2)聋人数量多;(3)聋健人数量差不多三种状况;他们与聋人和健听人都交往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相比而言,他们与健听人朋友交往不密切、不深入.聋人大学生的性别、家庭教育、接受基础教育方式、教师教育和社会态度等微观因素对其社会交往分化影响显著.本文最后提出了构建生态化教育与支持体系以促进聋人大学生与健听人之间沟通与交往,促进社会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聋教育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日,不少聋校把研究聚焦在课堂教学的研究、职业教育的改进等,而对聋人的社会适应问题则很少有人涉及此研究领域。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聋人社会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和聋校常识教育普遍缺失的现象,进而对聋人生存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发校本课程,用常识教育武装聋人的头脑,提高聋人社会适应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