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企业内部知识市场交易机制的模型建构与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戴俊  盛昭瀚 《预测》2004,23(4):48-51,19
基于Davenport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理论,分析了企业内部知识运行的交易特征,指出知识运行的本质是知识的交易,以Holstrom和Milgrom的委托代理模型作为定量分析工具,引入知识交易意愿度的概念,对模型进行了改造,构建了需求拉动式和供给推动式的二种知识交易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二种知识交易模式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模型的管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凤  罗雪 《科技管理研究》2014,(10):112-116
完善合作社内部知识共享机制是提升其竞争力与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合作社内部知识共享过程本质上可视为知识市场交易行为,利用知识市场理论,从知识交易主体、知识交易客体、知识交易平台、知识交易规则4个市场要素对其知识共享机制进行剖析,分析阻碍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而完善合作社内部知识共享机制,以提合作社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知识转移的效率:知识特性和内部知识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知识转移的效率取决于知识特性和转移当事人感知到的交易的平衡。显性知识的转移采用结构化的、技术驱动的转移方式效率较高;隐性知识的转移需要转移方和接受方的反复互动才能完成。内部知识市场作为一种知识转移机制,在组织的适当调节下,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学术界及企业界在知识资源交易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军工企业开展知识交易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可采用的知识交易机制进行了初步构架及描述,从而为军工企业内部知识交易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企业内部存在一个知识市场,它的运行对知识资源的配置具有促进作用。论文在达文波特的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的价格体系,研究了知识市场的运行模式和实现知识有效配置的机理,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知识适用的交易规则,指出显性知识的转移可以在企业内部知识市场中进行,而隐性知识的转移则需要关系型缔约对主体双方进行约束。通过市场交易和关系缔约下的两种知识转移博弈模型比较,发现在共同的社会网络规则压力下,企业成员间知识转移的质量和效率将得到有效地提高。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交易已经实现.本文从知识的网络交易视角出发,对网络知识交易模式、知识产品定价以及市场信用制度这些影响互联网知识市场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理进行了阐释,并结合"百度知道"这一网络知识交易平台的案例研究,在对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交易模式多样化,现实货币交易,构建信用指标体系,建立信用评估模型等一系列促进网络知识市场高效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知识共享市场交易的网格实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知识共享的障碍与知识共享市场交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共享市场交易模型;将网格技术引入知识共享市场交易平台构建,阐述了网格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机理,并与市场交易原理相结合设计出知识共享市场交易实现的物理框架与逻辑框架.分析了网格环境下知识供需匹配、支付结算与知识结算的方式,并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组织内部知识市场交易博弈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配置知识资源,市场机制还是最有效的方式.知识资源在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博弈模型的分析表明掌握知识的组织员工只有在对价交换的条件下才会愿意长期地供应知识.组织是内部知识交易的最大受益者,组织应该作为第三方对知识供应者进行支付,而最有效的支付方式是在组织内部设立知识经纪人,并由其运作相关支付事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吸收能力的知识市场交易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知识的流动和交易日益频繁,因而知识吸收能力的强弱则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市场的背景下,引入了吸收能力这一参数,改进知识交易模型,运用新得到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到知识需求方吸收能力的大小与知识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积极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将模型应用于现实问题中,验证了结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知识溢出效应测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子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差异,测度影响因子与知识溢出效应的关联度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在企业知识溢出与模仿结构中存在向稳定性水平收敛的格局及模仿收益递减的趋势,形成创新与模仿的螺旋式演进模式。知识溢出效应除了与交易成本、时空间距有关外,与R&D投入总量、劳动力流动性、交易运输条件、知识溢出时滞、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厂址变迁等因素密切相关。R&D投入总量与被解释变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差距、地区或企业之间的距离与知识溢出效应显著负相关;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成正比,当企业知识存量差距等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时,知识溢出效应最大;知识溢出时滞、知识退化率与知识溢出效应成反比,而地区或行业的销售收入及该地区或行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之和对知识溢出效应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实质性的直接影响。知识溢出时滞是由知识本身特性和知识外部性内在化程度决定的,知识外部性内在化的实施方式主要取决于产权制度的安排、政府对创新主体的保护和道德约束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企业通常会建立不同以知识为基础的外部网络关系,为企业提供互补性的知识资源从而进一步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本研究以创业者为调查对象,基于网络关系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将外部知识获取和反应型市场导向纳入研究框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实证分析创业者网络能力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者网络能力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外部知识获取在创业者网络能力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扮演(部分)中介作用;反应型市场导向正向调节了外部知识获取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企业市场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与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国内外市场知识能力研究的文献基础上,对市场知识能力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市场知识能力的体系,认为市场知识能力应当由顾客知识能力、竞争对手知识能力以及集成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所组成,并设计了相应的测量工具.通过对255家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实证问卷调查,验证了测量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分析了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的风险成因,认为知识共享不足、知识外溢、知识转化和升级不足是该联盟风险产生的渊源;管理风险、利益风险为内向性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是其外向性风险.在吸取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置了风险评价指标.根据所研究的风险特征,通过理论分析选择了BP神经网络作为风险评价法,利用MATLAB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初步生成风险程度评价模型,并用实证演示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5.
技术系统演化与相应的知识演化理论综述 /FONT /P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晓波  聂品 《科研管理》2008,29(2):103-114
本文以技术创新演化进程为切入点,沿技术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演化过程对知识管理的内在要求、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对促进技术演化的支持这一路径,按各研究内在的机理一致性对技术系统演化与相应的知识演化理论进行了梳理。结合各个子领域自身的文献综述,可以使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领域研究者和管理者对整个技术创新管理及相应知识管理的研究脉络有清明地认识,从而就具体的研究对理论体系及企业R&D实践的支持作用等达成全局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知识共享构建第三方知识市场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与发展,知识在企业间的流动与交易日益频繁.但如何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益和效率,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以市场机制为视角,构建第三方知识市场模式,通过知识市场的督导与协调,促进知识的正向传递,提升企业知识利用效率与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7.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顺忠  景丽芳  荣丽敏 《科学学研究》2007,25(4):793-797,755
良好创新政策环境是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本文通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入户调研,建立了研究创新政策措施影响力和重要性的关系矩阵,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政策支撑体系中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政府鼓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及发布相关行业信息是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最为需要和最有效的政策。因此,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发展作为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和服务业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加快制定有关法律和法规,建立相关服务标准体系,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建立完全市场化运作的行业协会是提高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证券经纪商在开展网上交易后由提供交易中介黑箱服务转向提供以知识产品为主的咨询服务,其客户关系管理也相应需要体现知识服务企业的特征。本文提出证券商应开展基于知识的客户关系管理,并分析了其内容、模式、流程、作用、实施步骤及相关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