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社区教育:电大远程教育发展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面临着形成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电大远程教育参与社区教育,既是深入发展社区教育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合力打造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客观要求。在依托区(县)电大建设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加强多种媒体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培养培训等方面,电大远程教育具有特殊的优势,也是当前需要合力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现代远程教育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切入点和基本载体。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教育,提出将电大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应用于社区教育中,这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独特的系统优势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为城市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搭建了平台,成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重要组织基础。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对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参与社区教育也是电大远程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参与社区教育是基层电大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大系统在开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电大优势,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实现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的整合优化,必将有效推进社区教育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参与社区教育是基层电大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大系统在开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电大优势,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实现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的整合优化,必将有效推进社区教育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开展社区教育是我们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参与社区教育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新任务,同时也是电大转变办学模式的新要求。日照广播电视大学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系统的优势,积极探索远程教育服务社会、开展社区教育的新途径,并取得了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需大力发展四种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老年教育.  相似文献   

8.
由于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社区教育近年来引起了备方关注。本文结合经济发展全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新时代特点,分析了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载体作用和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模式;提出了基于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构建学习型组织,组建远程开放大学系统,建立数字化学习港等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9.
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对于当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变革性的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把大力发展远程教育作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以来,各地数字化教育获得飞速发展。数字化社区教育作为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手段,使学习型社区建设制度创新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展。同时,数字化社区教育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也为实现我国新时期的社区教育事业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信息化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理所当然要推进数字化社区教育。社区数字化教育需要有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作支撑,以便捷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依托,以有效的支持服务机制作保证。数字化社区教育是构建和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社会就是要求人们不受年龄、时空等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促进教育体系的转型,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学习型社会的开放性、终身性、自主性、社会化、个性化等特征正好可以与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全程性、学习者为中心、网络化、灵活化等办学优势契合,如此,远程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可以发挥其主导性作用。所以,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通过开放大学系统来拓展其社区教育功能、推进农村远程教育发展、实现其办学重心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培训转移是其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12.
情感是道德行为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一个环节。情感教育不仅仅是高校德育的手段,也是高校德育的目的,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通过情感教育的实施,建立高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让同学们在生活中体验到人文关怀,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浅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几个问题,阐述了中职语文教改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中职语文课程应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重点考察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disarmament edu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obin Burns 《Prospects》1981,11(2):123-137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与个性化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个性化教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而终身教育更能促进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探讨个性化教育思潮、终身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关系 ,以及世界各国对此作出的实践应答 ,有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体系,本文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个教育的重要领域详细分析了中西方教育的差异,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探讨了西方教育中有助于我国素质教育可借鉴的方法和内容,期望为素质教育的完善发展做份贡献。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历史必然出发,分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目标的重要意义。在反思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新的知识教育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探讨体育教学改革 ,分析对学生最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教师基本要素 ,并就体育教师的情感、品格、知识、才能、仪表和熟悉理解等方面进行研究 ,探索这些基本要素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必然.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们应更新观念,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制定新的课程计划,探索新的评价教育、教学的标准,在硬件建设上也应为素质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discipline of neuroscience draws from the fields of neurology, psychology, physiology and biology, but is best understood in the wider world as 'brain scienc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edu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for 'imaging' the brain as it performs different cognitive functions. Cognitive neuroimaging has already led to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som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involved in learning and raise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For example, neuroimaging has enabled scientists to study the very complex processes underpinning speech and language, thinking and reasoning, reading and mathematics. In this article, Professor Usha Goswami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Faculty of Education first reviews basic information on brain development. She provi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ools used in neuroimaging then considers recent findings from neuroscience that seem relevant to educational questions. Professor Goswami uses this review to suggest particular ways in which neuroscience research could inform special education. In its closing section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uthoritative perspectives on some of the 'neuromyths' that seem to have taken root in the popular imagination and argues for increased dialogue, in the future, between the disciplines of neuroscience an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