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小麦抗旱性和耐盐性的途径.通过基因枪法将具有抗旱和耐盐碱功能的海藻糖合酶(TPS)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品种CB9945.获得了转TPS基因的小麦植株.对TO代植株进行了PCR检测.对T2代植株进行了叶片涂抹除草剂检测并进一步进行了验证.鉴定出15个转基因株系.采用模拟抗旱、耐盐环境.对15个转基因株系进行了初步功能鉴定.发现转TPS基因小麦植株的抗旱、耐盐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方法对可育转基因栽培小麦鄂恩1号(EN1)和鄂麦11号(EM11)植株的T1代种子中的谷蛋白亚基成份进行分析,验证种子中是否含有对增强小麦展弹性有显著作用的转基因胚乳特异性表达产物——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转基因株D193种子中连锁表达两种亚基基因1Dx5和1Dy10,转基因株D185和D186则均表达其中的1Dx5亚基基因,不同基因型受体可能影响转基因的连锁表达。Χ^2检验表明鄂麦1号、鄂麦11号二种基因型T代种子中转基因表达蛋白1Dx5和1Dx5+1Dy10产生的表型比均符合预期分离比3:1(P〉0.05),两种外源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可能均为单位点整合。表明遗传转化分子育种可以成为改良我国小麦加工品质的有效途径。同时并讨论了SDS-PAGE有效检测转基因在早期世代表达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3.
家蚕丝胶蛋白基因1(ser-1)启动子的克隆及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ser-1基因是中部丝腺中特异表达组织特异性基因。为研究家蚕ser-1基因在时空上的调控机制,用PCR的方法克隆了家蚕ser-1基因启动子并进行序列分析,进一步构建了由ser-1基因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DsRed的新型表达质粒pSK-ser-DsRed-PolyA,并通过蚕体和家蚕BmN细胞进行了瞬时表达。结果显示,家蚕ser-1基因启动子的TATA框的保守序列为TATAAAA,位于-24~-30处,CAAT框位于-112~-115处;ser-1基因启动子可以驱动红色荧光基因DsRed在家蚕幼虫的中部丝腺组织和培养的BmN细胞中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以MPG1基因作为启动子能否驱动GFP基因在大丽轮枝菌中表达,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方法,将含有MPG1-eGFP表达盒的pHMG载体转化入棉花大丽轮枝菌T-9中。经抗生素筛选后转化子约80个/106孢子,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化子菌株孢子和菌丝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发出绿色荧光,基因组DNA-PCR检测、GFP蛋白westernblot检测表明,GFP蛋白在大丽轮枝菌转化子中成功表达。结果表明,MPG1基因作为启动子成功驱动GFP基因在大丽轮枝菌中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5.
1995年,科学家首次发表研究报告,证实受发育过程特异性诱导表达的启动子指导细菌异戊烯转移酶基因,导致转基因植物发育后期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提高,从而延缓植物叶片的衰老过程。1999年,又有人发表论文证实用上述启动子指导同源域转录调控因子基因Knotted1表达,也能明显延缓烟草叶片的衰老。与此同时,有学者撰文称在番茄中过量表达拟南芥己糖酸化酶基因,导致转基因植物衰老进程加快。此后,不少作者相续报道了不同基因或不同成份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莱茵衣藻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目前少数三套基因组均能进行遗传转化的生物。但由于莱茵衣藻细胞中存在复杂的表达调控体系、密码子偏爱等原因,莱茵衣藻的外源基因表达体系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构建两个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即以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105和以HSP70A-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Hl05,分别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两个表达载体中,得到p105G124和pH105G124转化载体。然后通过“珠磨法”转化细胞壁缺陷的莱茵衣藻CC-849,并得到两种类别的转基因藻TranⅠ和TranⅡ。在光诱导和热激诱导条件下,两种类型的转基因藻均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通过实验比较二者的转化效率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H105可使eg和基因的转化效率提高8倍;HSP70A-RBCS2启动子至少使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了2倍,40℃热激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再提高约3倍。以上结果表明获得的pH105是一个高效、可诱导的菜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这为利用莱茵衣藻高效表达外源基因和开发生物反应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莱茵衣藻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目前少数三套基因组均能进行遗传转化的生物.但由于莱茵衣藻细胞中存在复杂的表达调控体系、密码子偏爱等原因,莱茵衣藻的外源基因表达体系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构建两个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即以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105和以HSP70A 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H105,分别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两个表达载体中,得到p105G124和pH105G124转化载体.然后通过"珠磨法"转化细胞壁缺陷的莱茵衣藻cc-849,并得到两种类别的转基因藻Tran-Ⅰ和Tran-Ⅱ.在光诱导和热激诱导条件下,两种类型的转基因藻均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通过实验比较二者的转化效率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H105可使egfp基因的转化效率提高8倍;HSP70A-RBCS2启动子至少使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了2倍,40℃热激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再提高约3倍.以上结果表明获得的pH105是一个高效、可诱导的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这为利用莱茵衣藻高效表达外源基因和开发生物反应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重PCR建立转基因棉花中棉41外源基因的检测体系.多重PCR技术的关键在于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本文从多重引物组合、PCR反应体系、PCR反应条件这三个方面对转基因棉花多重PCR反应进行优化,建立了扩增效率较高的中棉41的六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后的体系为Hotstar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25 U/50 μL,镁离子的终浓度为3.5 mM,dNTP的终浓度为400 μM,BSA(10mg/mL)的加入量为2μL,选取58℃为反应扩增的退火温度.利用优化的多重PCR体系特异性地检测到转基因棉花中棉41中的外源基因启动子CaMV 35S、终止子TNOS、报告基因NPTII和抗虫基因CrylAc.  相似文献   

9.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李汝忠研究员,从事棉花育种近三十年,凭借一种执着的追求和踏实的作风,带领科研团队在棉花转基因抗虫育种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主持选育出杂交抗虫棉鲁棉研15、24、30号,常规抗虫棉鲁棉研21、26、27、36号和短季抗虫棉鲁棉研19、35号等3大系列的9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能在水稻胚乳中特异表达的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的植物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高保真PCR技术分别从质粒pGEM CTB和幽门螺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TB和cagA基因,然后用PCR方法直接融合CTB基因和cagA基因.又用PCR法改造了水稻Wx启动子,在其3′端融合加入Ω序列和Kozak序列.通过一系列亚克隆最终将两个融合基因和NOS终止子插入根癌农杆菌双元载体pCAMBI A1300的表达框架内.结果 PCR验证和测序分析证明,CTB和cagA融合基因以正确的方向插入到载体pCAMBI A1300中,并位于水稻Wx启动子后.结论 成功构建CTB和cagA融合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幽门螺杆菌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因表达的三维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基因组草图及拟南芥菜和其它模式生物基因组全序列的公布极大地推动了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 ,也为生物的品种改良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如何对天文量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 ,并将所得信息转入功能、应用研究是我们面对的新问题。我们将细胞特异性表达启动子与可诱导系统相结合 ,建立起可用于植物转基因表达时、空、量三维调控的基因开关系统 ,为功能基因组研究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代谢实施精确调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次生萜类生物合成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隆了青蒿单萜合成酶(芳樟醇合成酶)cDNA,发现该酶基因的 转录可被伤透导。在棉花悬浮细胞中,真菌激发子诱导这两个基因的转录表达。在棉芬发育 种子中,FPS基因和杜松烯合成酶基因(CAD1)随腺体的出现而大量表达,导致棉酚等倍半萜 醛类的积累。在棉花幼苗和植株中,CAD1-A和CAD1-C具有不同的表达特征。  相似文献   

13.
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其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将来源于山菠菜的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转入水稻基因组,并获得了具有一定耐盐性状的转基因植株,在0.5%NaCl盐浓度下生长良好,同时对Kan和G418的筛选效果及两种转化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1):F0003-F0003
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李汝忠研究员。从事棉花遗传育种近三十年,凭借一种执着的追求和踏实的作风,带领科研团队在棉花转基因抗虫育种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主持选育出杂交抗虫棉鲁棉研15、24、30号,常规抗虫棉鲁棉研21、26、27、36号和短季抗虫棉鲁棉研19、  相似文献   

15.
郭旭东  侯冬霞  毛舒燕  旭日干 《科技通报》2007,23(4):479-482,486
根据小鼠超高硫角蛋白(UHS)基因已知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两个特异性引物,以小鼠全血提取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688bp的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D19T载体中获得该片段克隆p19TU。经过快速提取质粒法筛选、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明该克隆就是UHS基因5’端的调控区序列。序列分析结果也表明该克隆片段与原基因调控序列相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今后制备转基因克隆动物、在毛囊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绒毛生长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下降。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转Bt基因棉GK-12与受体品种泗棉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  相似文献   

17.
<正>Genetically Modified---转基因,简称GM,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再从结果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而其衍生出的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即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具有时间、组织和位点特异性,Cre重组酶介导的DNA重组己成为基因靶位操作的一个重要工具。本实验人工合成Cre基因片段,并将其准确拼接.然后在动物(猪)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为接下来构建含Cre基因的转基因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山东近代棉花科学试验与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在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有相当程度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推广成效,该文分棉花栽培技术经验,良种选育试验两个方面,记述了近代山东棉花试验改良及推广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近代棉花试验改良的意义与影响,指出近代棉花试验改良对提高当时棉花生产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437-437
小麦的倒伏是影响其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植物所马庆虎研究组分离了在小麦茎秆中高度表达的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咖啡酸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通过生化和转基因分析证明COMT在控制松柏醇型木质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COMT基因的表达在抗倒伏小麦生长发育后期明显高于易倒伏品种.这种基因的高表达进一步促进了COMT酶蛋白和酶活力的提高,并增强了木质素的合成。小麦的COMT基因定位在3B染色体上。该研究成果对阐明木质素代谢与倒伏关系.并通过调控木质素代谢培育抗倒伏的高产超级小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