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期刊双向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根据我国学术期刊的经营状况,探讨学术期刊向读者提供产品(刊物)和向作者提供刊文服务的双向经营运行模式.作者刊文服务系根据学术期刊出版成本为核算基础的有偿服务,有利于缓解出版资源有限与日益增长的作者刊文需求之间的矛盾,调整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改善学术期刊经营状况,更多更好地为作者服务.分析了作者服务经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论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飚 《编辑学报》2017,29(4):387-389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担负着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历史使命.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学术期刊编辑在日常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应该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以严谨不苟的职业态度、耐心执著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投入到编辑工作中,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期刊办成学术水平高、出版质量优、作者读者都满意的精品期刊.  相似文献   

3.
优秀学术编辑须具备深厚的编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笔者根据编辑结合编辑出版研究(简称"编研结合")的博士后及指导工作经历,体会到编研结合是学术编辑成长的有效途径。介绍近2年来的编辑工作及研究情况、研究工作重点,总结了编研结合工作的收获、体会及思考。作为一名新入门的编辑,快速、系统地掌握编辑知识是成长的关键,而编辑出版研究与编辑工作相辅相成,对保证期刊质量及编辑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编研结合及指导工作经历说明,通过自身努力,编辑兼研究工作对编辑成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Considers the practicalities of using authors’ disks for publishing academic books; how such disks are to be converted, copy–edited, conected and coded; and by whom: editors or typesetters?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编辑对开放获取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现状以及实现开放获取(OA)的程度,预测国际OA对我国学术文献出版和传播的影响,采用问卷法调查全国学术期刊编辑对OA的认识.结果表明,编辑人员对OA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在对OA是否会降低发行量,OA采取作者支付模式的可行性以及OA论文的质量控制问题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疑虑.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涵  张小强 《编辑学报》2023,(3):258-262
从编辑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并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有:优化学术出版工作流程并提高加工质量、强化编辑把关能力和效果、AI生成内容给编辑从事全媒体传播活动提供了机遇、提升学术出版资源配置和编辑价值创造力。但人工智能也带来如何与人工智能技术协调、面对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人工智能生成的新媒体形态等挑战。期刊编辑需要锻造数据分析和价值发现能力、提高智能环境下的把关能力、形成与技术协同的全媒体编辑能力和以人文价值驾驭新技术的新能力应对上述挑战。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重复发表的异化形式及阻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杨杰  白占立 《编辑学报》2007,19(4):282-283
归纳出学术期刊重复发表的9种变异形式,从刊社、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等方面给出9种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学术论著的出版质量,探讨学术书稿引文及其标注的规范化使用。文章介绍了学术书稿引文及其标注的作用,说明了学术书稿引文及其标注应遵循的原则,并进一步分析了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最常发现的问题,具体包括:引而不标,不加甄选地转引、滥引,断章取义、歪曲引用,引文量少或引文时间陈旧,引文存在知识性偏差,引文标注格式不规范等。提出出版单位要加强制度建设,明确作者与编辑的责任:一方面引导作者严肃对待引文及其标注,另一方面编辑在验收、审读、加工环节须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与志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凡盛 《出版科学》2011,19(2):39-41
学术期刊的工作对象决定了这一群体的职业特征,他们面对的作者群体是专家学者,受众群体是科研工作者。衡量学术期刊编辑职业成效的标准,尽管有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基金产文率等一些具体的数字考核指标,但作为编辑来说,除了具备必要的职业意识外,更要树立一种志业感,不计较报酬、不在乎功名。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数字的"量"的跃升,更强调"质"的创新;既当好"中间人",又要发挥主体性;既要服务作者,更要具备服务读者的本位。  相似文献   

10.
刘建朝 《编辑学报》2014,26(6):525-528
大势所趋的数字化出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数字出版将成为学术期刊转型和发展的必由路径。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学术期刊的出版和传播模式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传统意义上的编辑人员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遭遇边缘化及更明显的身份泛化。学术期刊编辑为应对数字出版的冲击,必须进行身份重构,重新自我定位,成为策划型、技术型、学术型或营销型等有所专长又熟知数字出版产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陈玲  王明华  顾凯  邹栩 《编辑学报》2012,24(5):486-48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深刻变革。面对数字化出版环境以及投稿作者年轻化的特点,科技期刊编辑部应因地制宜,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平台,实现信息网络化环境下的作者友好:提高刊物的可检索性及潜在作者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自主型期刊网站提供在线稿件处理、教育服务等功能;借力优先数字出版,提升学术研究的传播力以及基于Web 2.0时代与作者交流方式互动化等编辑作为体现作者友好,适应数字化出版的需要,为作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小华 《编辑学报》2014,26(1):22-24
随着学术期刊传播深度和广度的推进,刊载的论文不断被相关专家研读,发布的成果反复接受同行的验证,一些论文的作者也因此被当作某个学科或行业的人才被发现。学术期刊在编辑出版发行过程中,通过同行评议,编辑与作者的交流互动,作者的科研成果被转化成生产力,作者与读者的学术争鸣,给研读者以思想启迪、学术熏陶、写作参考等方式,实现了人才的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13.
骆欢欢  郭桃美 《编辑学报》2013,25(2):192-194
中医学期刊的青年编辑要真正成长为一名兼具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的专业人员,需要弥补出版专业理论性知识欠缺、中医学学术性素养浅薄、中医学专业性背景制约、工作创新性思维有限等不足.认为该类期刊的青年编辑培养应引入中医传统的师带徒模式——首拜编辑之师,强化编辑出版业务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与写作水平,培养作者队伍建设的方法;再拜临床...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主编伦理与学报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编伦理是伦理道德体系中作者、编辑、读者在对学术出版环境价值观念认同的基础上提出的维护学术交流道德观念和行为的要求.学报主编的学术声誉、管理艺术和人格魅力,是高校学报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动力和关键.高校学报要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和优势并保持发展,必须从选聘、培育、制度规范等方面加强学报主编伦理构建.  相似文献   

15.
出版伦理是出版工作在社会任务和责任方面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撤稿在学术期刊中较为常见,撤稿原因也较为复杂,既有作者原因,也有编辑和期刊的原因.若在撤稿原因表述、撤稿判定标准、重复发表的处理、重复发表且学术不端的处理方面存在不妥,则容易导致撤稿的出版伦理问题.为有效地解决上述伦理问题,应规范撤稿流程,合理表述撤稿原因,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分析科技期刊文稿退修通知书规范撰写的重要性,并认为其内容应包含:告诉作者文章的优点所在,专家的审稿意见要点,具有专业知识的责任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论文规范表达、出版要求以及涉及著作权方面的修改意见与要求。退修通知书尽量翔实、清楚,避免作者修后又发现新的问题,让作者反复修改。  相似文献   

17.
论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权利的界限及其统一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编辑与作者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各自权利的分析,指出编辑与作者对自身权利的认识的误区及其权利的界限.认为编辑与作者的正当权利来源于科学技术研究信息和知识创作与传播的需要,编辑与作者的权利具有依存关系,因此,编辑与作者的权利在实质上和在操作层面上都是统一的.认识到这种一致性,将有助于编辑与作者相互尊重对方权利,并使之认识到保障对方的权利就是保障自身的权利,从而形成有利于科学研究信息和知识传播的良性互动局面.  相似文献   

18.
优秀青年编辑是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补充力量,其学术能力提升则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必经之路。该研究从青年编辑所在出版单位角度,提出青年编辑学术能力提升的6条策略,包括实行导师培养制度、提供同等学术条件、给予足够发展空间、推动科研项目立项、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和举办专业技能比赛。此外,还从青年编辑自身角度,提出了其学术能力自我提升相关建议,包括树立从事学术研究的信心、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有效利用互联网学术资源等。  相似文献   

19.
付晓霞  李贵存 《编辑学报》2015,27(6):514-518
本次BioMed Central(BMC)撤销中国论文的原因是同行评议专家的邮箱存在造假,进而影响了同行评议的公正性,造假行为是语言润色公司自作主张,还是论文的作者直接参与其中还有待调查.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一方面,BMC旗下的某些期刊对审稿专家审核不严格,同行评议过程出现漏洞;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学术评价体系存在对SCI收录期刊不加区分,"唯SCI是从"的倾向,造成中国科研人员存在发表SCI论文的迫切需求,在语言仍然是一大障碍的情况下,求助于语言润色公司就成了必然的选择.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修正唯SCI的学术评价体系,对SCI期刊区别对待,增大中文期刊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增加论文刊后评价,同时,增强我国中文和英文期刊的整体实力,不断探索新的学术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密切合作的措施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陈蓉  吕赛英 《编辑学报》2005,17(3):203-204
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编辑与审稿专家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审稿质量,缩短论文发表周期,进而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探讨编辑如何加强自身初审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审稿工作中如何做好与审稿专家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