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锻炼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心理因素是影响其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体育兴趣、体育动机、体育态度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2.
影响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从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和教学因素对体育弱势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体育弱势大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锻炼行为受健康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学内容枯燥、难度大和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等主要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行为的调查,在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海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体育弱势大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锻炼行为受健康因素影响较大,教学内容枯燥和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蒙彩娥 《体育科研》2007,28(2):89-90
通过对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学生对校外体育活动的认知、行为以及影响行为的因素的调查和分析,认为闸北区中小学学生、学生家庭对校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价值有较高的认识,但实际体育行为与认知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频率不高,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主要是家庭的影响和社会环境(场地、器材、时间、活动项目、同伴等)的限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社会因素中学校、家庭的影响最大,累计频度分别占到77.5%和34.1%,这主要是近年来学校加强了对学生体育行为、体育素养、体育意识的培养。其次,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体育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正确休育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人为因素主要是同学间的相互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运动场馆、设施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 体育课上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动作迟缓、面无表情、回避练习和紧张、恐惧、忧虑的情绪表现等现象。这些由某种心理障碍而引起的行为表现,为体育退缩型行为。它不但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就产生此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矫正方法作以下阐述: 一、家庭影响因素及矫正方法 家庭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1.有些父母本身对体育尚存在错误的理解,缺乏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并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8.
陈肖  李恩荆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44-1047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5个方面阐述家庭体育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家庭体育对青少年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主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内在因素表现在家庭父母、家庭情况、家庭环境;外在因素表现在学校体育的制约和社区体育的制约。为此提出青少年学生家庭体育运动行为的策略研究建议应加大对家庭体育的宣传,转变体育观念,提高父母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参与重要性的认识;从城乡两地出发,加大青少年公共服务组织建设;融合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构建青少年学生体育参与家庭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的体育教学因素,研究先通过53名本科生开放式问卷调查,提出假设和设计体育教学因素量表;然后,结合《锻炼坚持量表》对2 072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锻炼坚持的5个教学因素:教师评价、内容实用、兴趣契合、知识技能、认知体验,5个因素对学生体育课结束后的体育锻炼行为有深远的影响。(2)体育课程的教师得到学生认可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坚持体育锻炼。(3)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用性越强,与学生兴趣契合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坚持体育锻炼。(4)在体育课堂上学到体育知识和技能、体验到锻炼的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法,探讨影响学生自觉锻炼因素的内因、外因,结果显示,学生体育意识较强,但体育行为与体育意识相比较有待提高和加强。对于有的放矢地开展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工作,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学校体育、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和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觉锻炼的良性影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小学生非上学时间体育活动行为时空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玉军  魏磊  朱昆 《体育科学》2011,31(6):59-66
通过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从人文地理学和体育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上海小学生非上学时间体育活动行为时空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决策机制。结果发现:上海市小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集中在小区或社区范围内,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其行为空间表现出4圈层结构;不同日期上海小学生体育活动的百分比、频率、时段、持续时间具有不同的规律,10 min的单程出行时间是上海小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不敏感区。影响上海小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学生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居住区位以及家庭其他成员的体育活动习惯等;影响其行为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对体育活动空间的感知,对不同体育活动内容偏好等。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19,(9):820-824
目的了解中小学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参加锻炼的行为与学生体育场馆数量,锻炼人数与老师及家长支持程度的关系,为体育环境育人的改进提供建议,进而思考在教育中如何发挥环境的作用,完成教育目标,培育学生成才。方法问卷调查法。结果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各种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平均分呈递减趋势。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产生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包括家庭体育氛围和学生参与校园、校外体育活动的情况。结论学生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活动的参与度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因素,周围人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学生所在校内、居住区的体育设施布置情况;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与父母的锻炼参与度有关,校内、居住区的体育设施建设情况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休闲限制理论的视角,对上海市小学生余暇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身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共同影响上海市小学生的余暇体育行为,自身限制主要体现在小学生自身健康状况差、余暇兴趣内容静态化、自身掌握的余暇体育知识与练习方法缺失;同龄玩伴、家长和教师构成小学生余暇体育行为的人际限制因素;余暇体育的时间限制、体育场地器材缺乏和余暇体育氛围不足是结构限制因素。针对这些限制因素提出构建学生余暇体育行为养成体系、多途径增强家长体育意识、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调查分析福建省中职校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结果显示:福建省中职校学生的体育意识处于良好水平,但与体育行为之间存在偏差;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个人意志品质薄弱、场地设施的局限性、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缺乏等。  相似文献   

15.
冯艳 《体育科技》2011,32(4):153-157
课余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都能起积极作用。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问等科研方法,从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对高校高年级女生对学校组织课余体育的需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着手,认为从小养成的习惯、家庭的影响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的首要因素,学校良好的体育氛围、明确的监督机制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加强学校管理,引导健康生活;加强理论引导,树立终身体育观;丰富组织形式,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行为等一些参考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东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山东省农村部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施和管理理念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与学生的体育行为起导向作用,学生的自身因素占主导地位,而家庭支持因素和社区协助因素的协调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效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是一种影响行为的主体性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简介自我效能理论,分析自我效能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作用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和途径: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过程的渐进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练习的体验;充分发挥榜样的表率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鞍山师范学院大学生肥胖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因素调查,分析肥胖及超重人群的相关行为因素,筛查出遏制学生肥胖行为因素和促进肥胖行为因素,结果表明: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态度、学校对肥胖大学生的体育教育缺乏力度是造成大学生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中时期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培养的关键期,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获得体育健康知识是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之一。本文以山东省淄博市部分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淄博市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综述国外对残疾人体育行为模式的研究。认为:残疾人体育行为理论模式(PAD模式)阐明了残疾人体育行为、影响因素以及身体机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对残疾人体育行为的理解,以及确定哪些影响因素更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身体机能,降低残疾水平,更适合于作为干预手段提升残疾人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