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史以来世界太极拳的空前盛会 中国武术协会精心组织、三亚市人民政府倾力支持,共同谱写新世纪太级拳的第一首宏大交响曲 展现科学积极的生命运动旋律 演绎健康和平的人类发展主题   太极拳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武术流派,也是一种优秀的健身方式,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广大群众的长期实践证明,太极拳运动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对于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具有突出作用。世界各国的科技工作者也对太极拳健身进行了系统的科研,研究成果表明,太极拳的健身方法符合现代科学原理,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曾专门题词“…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文化学的视野,借助系统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建立了太极拳健身理论系统.立足于通过太极拳健身理论系统的建立,在古典太极拳健身理论与现代科学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发现太极拳健身科学研究的不足,引发人们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明晰太极拳健身的本质,实现太极拳健身技术理论由传统思维向现代科学思维的转变,对于夯实太极拳健身的根基,把握太极拳健身价值的内在动因,巩固太极拳运动的科学价值观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初论太极拳之“缓慢轻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太极拳独特的“缓慢轻柔”的运动方式,认为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传统武术相结合的产物;阐述了太极拳这种缓慢轻柔的运动方式的特征、具体的技术要领、规格要求及这种运动方式的意义和作用。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健身手段而非打斗技术,应将太极拳研究的重心移向健身方式和健身价值。太极拳运动不仅将成为中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方法,而且将成为全人类共有的、重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运动论的理论基础是太极生两仪,两仪是在太极旋转运动中产生的。太极旋转运动论在太极拳中应用产生了太极拳运动论。太极拳运动论的内容有太极之意,太极之理,太极拳运动的理法依据,太极拳运动的方式,太极拳运动的法则,太极拳运动的性能,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特征等论述,这些论述开创了太极拳理法的新篇章,推动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对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增强太极拳健身祛病的作用,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习练人群最多的健身项目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习练者大多关注其健身效果,很少关注太极拳造成的疼痛和损伤,忽略了准备活动的作用。本文从人体生理学等方面分析太极拳运动的基本形式,强调习练太极拳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提出适合太极拳运动准备活动的主要内容,以期为太极拳初学者能够循序渐进、健康的掌握太极拳。  相似文献   

6.
结合太极拳作为武术的本质特征,提炼了太极拳蕴涵的健身因子"静、松、慢、圆、整",并在"木桶理论"和"非衡结构补偿理论"框架中详细论述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结合运动处方理论构建了太极拳健身因子的实践模式.太极拳健身因子的提炼与应用为健身效果的发掘带来新的观察与评价方式,具有相对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赵雨含 《健身科学》2012,(12):39-39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是中华武术运动瑰宝之一,是一种极具韵味的文化拳,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种高级的健身方法。它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和十几代拳师的潜心求索,在套路演练、格斗技击、防身自卫、健身养生等很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的功能,还有观赏的价值。太极拳讲求意气相连,形随意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陈氏太极拳名家陈鑫指出"太极之道,开合二字尽之,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健身文化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的视角,对太极拳健身技术要素进行研究。认为挖掘太极拳健身功能的科学内涵,有利于正确地把握太极拳运动健身价值,推动太极拳健身更科学、更广泛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太极拳运动的太极拳功理、养生价值、健身价值、生理作用以及太极拳的锻炼环境和时间五个方面阐述了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和方法,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太极拳健身队伍的行列。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在我国广为流传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人群健身的优秀拳种之一,也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推广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太极拳运动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同时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和预防疾病的作用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本文通过对太极拳的养生与保健原理的研究,阐述了太极拳对人体呼吸、消化、运动、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的保健作用,并分析太极拳对延缓衰老的作用.为喜爱太极拳运动的人们提供一定得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太极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开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推进太极柔力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开展为研究对象,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优势、作用及其开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太极柔力球运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适合不同年龄、体质、阶层的人进行锻炼,是一项融快乐于体育锻炼之中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具有健身、娱乐、观赏、教育等作用;同时提出加强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学校的推广与传播,加强太极柔力球的师资培训,加强对太极柔力球运动重视,以活动促竞赛等措施来促进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开展。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体育文化遗产。它所具有的益气养神、固肾健脾、通经和血、养精骨、利关节、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之功效早已被证实,被人们所接受。但“太极拳有无真功夫”一直是存于许多人头脑中的疑问。文章就有关太极拳真功夫的机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求消除人们的疑虑,使太极拳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太极柔力球秉承中国传统的太极阴阳理论,正逐步引领着世界潮流,目前已成为全国各地高校体育必修或选项课教学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对教学原则的论述,探析了在太极柔力球选项课教学中遵循它的教学实践效果的重要性,旨在为这个极富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体育运动项目未来在高校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教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审美的角度,从促进健康的美、运动形式的美、陶冶心灵的美等方面对太极拳运动所体现的美学特征进行探析,旨在提高人们对太极拳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全民健身法规及其监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琦 《体育学刊》2001,8(6):12-14
对我国全民健身法规及监控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全民健身立法进展较快,但总体数量偏少;全民健身执法工作开始受到重视,但执法和监控力度小。分别从立法、执法监控角度提出了具体对策,如突出重点,加快全民健身立法;建立合理有效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对政府全民健身行政行为的监督,保证执法公正;强调建立完备的全民健身法规与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太极柔力球的发源、发展及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改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触及球体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现就太极柔力球的发源、发展及运动特点进行研究,并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今后更好发展该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最具代表性的拳种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其健身和技击的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运用耗散结构理论阐述了太极拳的健身技击原理.  相似文献   

18.
太极柔力球在普通高校开展的价值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  李易桃 《体育科技》2010,31(4):144-146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具有文化价值、体育锻炼价值、观赏价值、娱乐价值和竞技价值。在不断地发展中它必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体育文化遗产之一,在高校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已成为大学生必修的体育项目。然而其枯燥的套路学习及缓慢平稳的运动节奏,很难激起现代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大力倡导教学改革创新的今天,如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太极拳运动的锻炼方法,进一步领悟太极拳的精髓,教师应进行有益的教改尝试。文章针对初学者,不断遴选新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学尝试,旨在启发、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能尽快掌握简化太极拳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徐州市泉山区群众进行太极柔力球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徐州市泉山区柔力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发展和传播的速度较慢,柔力球练习者的分布也不广泛。因此建议多开展一些与太极柔力球相关的集体活动和比赛,并且通过演出和比赛的形式可以有效宣传和推广柔力球运动,促进柔力球习练者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沟通,增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还可以为习练者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为更好的锻炼带来动力,以期推进太极柔力球项目的进一步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