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身体认知观念,具身认知的思想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关于身体认知的研究开始朝向具身化方向转变。从人体运动场域的视角,探讨身体运动与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研究认为,身体运动在身体认知与被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中介和调适作用,身体运动的方式可以映射出身体认知过程的具身性变化。身体运动可分为客观身体运动与现象身体运动两种类型,它们对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身体运动特有的行为模式反映了身体认知与周围环境的关联性,身体运动的限制作用体现在身体认知表征的特性与范围方面,身体运动的分派特征对身体认知转向中的构成性角色具有证实作用,身体运动的调适功能是身体认知与具身行动之间协调性存在的重要保障。在身体运动对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的解释方面,要求身体运动应在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中保持主动,重视身体经验的投射功能,关注身体运动的物理属性与运动方式的决定性作用。将身体运动的相关研究融入到具身认知的范畴,形成完整而有序的研究范式,将有助于解决身体认知研究领域中出现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针对体育课根本目标、根本内容的讨论未能切实推进主要源于偏离传承知识与发展认知能力的轨道,执着于身体运动的手段论效用,遮蔽体育课根本内容。紧扣课程教育的属性,分析“内容”与“目标”的内涵认为:体育课的根本内容应立足于“游戏”,由身体运动文化要素构成;根本目标在于教师适时设定恰当的教学情境(方法、手段),干预学生的身体运动行为,帮助他们转变认知状态,将相关身体运动信息转化、融入身体,形成、发展运动认知能力。构建体育课根本目标与根本内容的意义体现为:明确体育课在“育人”方面无可替代,契合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一般性要求,兼顾国家(或社会)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课程载体的属性,突出体育课的具身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跳舞对中老年人身体形态与机能影响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分析236名不幸运动的中老年人(男120人,女116人)和86名长期坚持跳舞运动的中老年人(男40人,女46)的身体形态与机能状况。证实跳舞运动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的身体形态与机能,达到一定的减肥健身目的,是值得中老年人选择的一种效果理想的健身锻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一、对“运动认知能力”的理解体育课应发展学生对运动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学生的认知主体是自己的身体,认知方法是自己的身体运动,认知对象则是运动文化。认知过程是在运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身体运动(已有信息)对象化,将运动文化(外界信息)主体化,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人类进入20世纪末以来由体育活动缺乏所引发的健康危机,身体素养(Physical Literacy)概念被重新诠释、凸显并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指向。身体素养的理论基础是典型的具身哲学,其概念主要基于一元论、现象学及存在主义,其中一元论作为身体素养的本体论基础,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则构成身体素养的认识论基础。从概念界定角度而言,身体素养情感(动机和信心)、动作(运动模式和身体能力)、认知(知识和理解)等维度的发展与形成均具有鲜明的具身倾向。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只有充分理解身体素养的具身性,创设丰富的环境可供性使学生与之互动,从情感、动作、认知3个具身维度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养,才能促使学生通过“我可以、我掌握、我明白、我行动”的发展路径实现终身体育参与,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实验法,探讨游泳和跳远两项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同的运动类型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同。结果显示,游泳类与跳远运动员的上肢骨矿含量(BMC)、瘦体重(LEAN)和脂肪含量(Fat)没有明显差异;而跳远运动员下肢骨矿含量(BMC)、瘦体重(LEAN)明显比游泳类的高。得到结论:1)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员呈体脂增加、骨矿含量、肌肉量减少和骨密度降低的趋势。这是一种全身性的变化趋势;2)运动能够使机体产生有益的适应性变化,减缓骨矿含量和瘦体重的衰减速度。维持骨密度;3)建议在校大学生通过适度身体练习,特别是核心部位的力量练习,延缓这种身体成分的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武术运动国际传播发展理念--身体文化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运动是一种隐含传统文化的身体文化形式,武术运动的国际化发展实质是不同身体文化的互动;运用“临界正态分布方法”对武术运动发展理论假设的探讨,为审视武术运动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提出武术运动国际发展新理念,即互动和谐区(非偏离)的稳定和偏离区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7,(4):63-70
本研究基于身体现象学,以口述的方式记录了女大学生在户外徒步运动中的身体体验与心路历程及其与时空、环境、人际、运动产生的关联,挖掘并诠释女性身体运动体验蕴含的意义及其对女大学生自我意识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女大学生在户外徒步运动中的时空体验、感官体验、身心体验、人际体验、运动体验互为关联、互相影响,具有很强的具身性和反思性。这些体验既是她们在常规生活中(社会结构)所处的位置和情形在自我反思性身体知觉下的一种折射,又组成了她们认知社会世界的基础。在户外徒步运动中,女大学生克服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体焦虑、被动与压抑,在"关注自我"、"挑战自我"、"掌控自我""发现真我"的过程中获得了自由、愉悦、赋权、审美体验,由此产生了在日常生活经验以外对自我身体、生活、生命的感悟和认知。  相似文献   

9.
以“绿色锻炼”思想为基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户外自然环境,探讨不同锻炼情境中的中等强度自行车锻炼对大学生心境、主观用力感量表 (RPE)和身体自尊的影响及其差异。30 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单一运动组、运动音乐组、虚拟环境运动组,每组10 名大学生,男女各5 名,然后完成 40 min 的中等强度的踩踏功率自行车任务。运动前后分别评估心境状态和身体自尊,运动10 min 后每隔5 min 评估RPE。结果:(1)心境,组别的主效 应显著,测量的主效应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运动结束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心境的紧张、疲劳、慌乱水平显著低于运动组,精力水平显 著高于运动组;(2)身体自尊,组别、测量的主效应均不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运动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显著 高于运动组;(3)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3 组大学生的RPE 均显著增加,但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RPE 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同一时间点虚拟环境 运动组大学生的RPE 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心理有改善作用,虚拟锻炼环境对心境有更好的调节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锻炼 方式,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为绿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为干预内容,尝试将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融入到活动中,研究韵律性身体活动对 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能力的影响,为促进病患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进行实证探索。方法:将101名受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 (46人)与对照组(55人),分别包含在4个小班、4个中班和2个大班中。试验组幼儿每天练习新的韵律性身体活动,累计活动时间为20~30 min/天, 对照组则练习一般性韵律性身体活动。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活动频率、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都相同,运动干预周期为1年。结果:(1)试验组 与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在运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以基本动作 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韵律性身体活动,在促进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方面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2)反复练习,以及练习过程中 的变化性,对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非常重要,加强了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建议在韵律性身体活动中注重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 采用重复、变异等练习方式,促使病患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模式,提高粗大动作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88,自引:0,他引:88  
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一直是运动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然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主要讨论以下4个问题:(1)身体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2)身体锻炼的心理治疗效应;(3)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论假设;(4)未来的研究方向。讨论上述问题旨在促进我国的运动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认知老化是指个体进入老年期后认知功能的衰退过程,即与年轻时相比,老年时的认知功能出现的衰退现象,认知老化的发生是有其脑基础 的。身体锻炼对延缓认知老化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并且在脑科学研究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证据。(1)身体锻炼通过对某些大脑结构的重塑来 影响认知老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于老年人维持大脑灰质和白质容量、白质完整性等方面均表现出积极作用;(2)身体锻炼可以促进与认知功能 相关脑区的激活以及功能网络的联结,以维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3)身体锻炼还可以通过提高大脑神经加工效率来影响脑功能,进而对延缓认知 老化起到重要作用。未来研究需要关注身体锻炼对执行控制以外的其他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结构以及激活的积极影响,探讨身体锻炼促进大脑特定 脑区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以确定身体锻炼对脑功能网络的积极影响,综合使用ERP和fMRI等技术以探讨认知老化相关脑区的特定时间和空间机 制,细化锻炼项目设计以确定不同锻炼处方对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对象是“体质教育论”。主要分析了构成“体质教育论”的几个关键词“真义体育”、“身体教育”、“增强体质”。结论是:(1)通过对“真义体育”之争(“三基论”与“技能论”之争)的整理,发现了“能力论”与“内容论”的课题;(2)通过对“身体”和“教育”的分析,指出为了“身体教育”理论的完善,有必要把“运动技能”也纳入“身体教育”体系,有必要关注身体的意识及感觉感知方面;(3)指出了体质课上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运动)教材,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感觉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而,学生才有可能意识到用运动(方法)去改善自己的体质。  相似文献   

14.
郑盼盼  刘海平 《精武》2012,(14):14-15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长期参加体育锻炼与久坐中青年士性的身体成分和量质状况,探究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中青年女性身体成分和量质状况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34名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体育锻炼组(exercise group,EG,17人),另一组为久坐组(sedentary group ,5G,17人)。分别测试两组受试者身体成分和骨密度指标。结果:EG教师体内水分含量、肌肉含量、蚕白质、无机盐、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和骨密度指标明卫好高于SG(P〈0.05,P〈0.01)。两组教师身体质量参文和腰臀比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EG的身体成分和骨密度指标明量好于SG,提示中青年女性可通过规律性的运动,来最防肥胖、骨质疏松等疾病,从而达到改善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身体练习的过程是新的身体知得以发生和形成的认知过程,身体练习的有效性取决于它们与学生所欠缺的身体知之间是否具有对应关系这一立场为出发点,提出了目标技能的选择不能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身体练习是蕴涵着新的身体知的载体、以及围绕目标技能形成的身体练习是由身体动作、运动条件和关注点三个要素所构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评工具(TGMD-3)、感知运动能力分量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问卷对小学3~6年级437名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活动水平、感知运动能力进行调查;运用SPSS22.0和Mplus8.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分析变量之间的预测关系及中介效应。结果:男生的操控性技能、感知运动能力和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女生(P<0.01);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感知运动能力与身体活动水平呈低至中等正相关(r=0.103~0.477,P<0.05);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预测感知运动能力(β=0.222,P<0.001),感知运动能力预测身体活动水平(β=0.569,P<0.001),感知运动能力在基本运动技能与身体活动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小学阶段重视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其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264名高中生身体自尊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中生身体自尊状况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各年级高中生身体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身体自尊状况显著高于女生。(2)高中生中男生的身体自尊状况的年级差异不显著,高一年级女生在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高二年级女生,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与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和骨密度进行测试,以期找到某种规律,为科学健身、合理的饮食生活规律提供理论指导,充实大学生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运动降低体脂含量(P〈0.05),增加瘦体重、肌肉和蛋白质含量(P〈0.05),中等强度的运动提高骨密度(P〈0.05),且不同训练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课程设置、运动训练内容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指出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身体成分和骨密度,而运动强度过大反而会降低骨密度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学生身体自我问卷及社会交往能力问卷,测查中学生的身体自我和社会交往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身体自我与社会交往呈正相关,身体自我评价越高的个体,在社会交往上的评分也越高。中学生的相貌特征、运动特征、负面特征可以预测社会交往各个因子;而且,身材特征对社会交往的合作性和自我控制有较大的影响。另外,中学生对性的自我认知会影响到社会交往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授施密特提出了运动技能的概念:运动技能应当是花费最少的精力和时间,按一定运动技术要求,完成系列的有目的的运动动作。它是受个体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素质内部潜在能力制约的。体能包括人的有形能力(身体能力)和无形能力(心智能力,即由身体结构、身体机能和智力意志三部分组成)。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体育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高,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体能,并以此作为基础来学习运动技能。体能可以分为10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