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研究旨在观察乳酸阈强度训练提升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和改善身体成分的效果。方法:通过递增负荷实验测定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绘制血乳酸-走跑强度动力曲线,依此确定运动干预强度及设计运动方案;受试者进行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训练;测定实验前后身体成分、肺活量、最大摄氧量、超声心动等指标进行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为3.75±0.91mmol/L,乳酸阈强度为6.91±0.88km/h,乳酸阈强度训练靶心率为137±12.2次/min;实验组训练后,体脂%、腹部脂肪含量等非常显著的下降,最大摄氧量、肺活量、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显著性提升;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锻炼可显著改善超重女大学生的心肺机能和身体成分;本研究得出的乳酸阈强度可作为超重女大学生有氧健身的参考强度。  相似文献   

2.
冯连世  宗丕芳 《体育科学》1993,13(2):60-63,69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不同速度运动后大鼠骨骼肌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及其与乳酸阈形成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不同速度运动后 SD 大鼠骨骼机 NADH 和 NAD 含量变化发现,低强度运动后 NADH下降,中等强度运动后又升高,肌乳酸均有少量增加。在乳酸阈速度时,NADH 含量和 NADH/NAD 比值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中等强度运动后 NADH 含量升高主要是线粒体内 NADH 发生改变;肌肉 NADH/NAD 比值的变化对乳酸阈的形成是极其重要的调节因素。在中强度时细胞即开始向还原状态转变,可能对加速乳酸的积累和乳酸阈的形成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利用文献资料法对个体乳酸阈方面相关资料进行了详细地查阅和阅读,综述了个体乳酸阈的研究进程并发现多数文献对个体乳酸阈的研究侧重于个体间的比较,缺少个体自身的比较以及自身的跟踪测试;一直以来都是通过个体乳酸阈值合理安排运动训练,但很少有实验验证哪种运动训练方法对提高个体乳酸阈值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100m、400m、800m和1 500m4种不同距离全速跑后血乳酸的变化,选取9名志愿者参与实验。结果表明,4种距离全速跑后血乳酸值受主要能量供应系统、运动负荷强度以及运动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距离负荷后的血乳酸值比运动前有明显增加,在不同距离项目之间血乳酸值呈现一定差别,表现在血乳酸含量随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这种特点可以利用血乳酸评定运动负荷强度以及科学指导训练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血乳酸浓度的测试,控制无氧阔强度训练,检验无氧闽强度训练的效果,并分析无氧阈强度训练后,训练水平提高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乳酸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因此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广为教练员和运动所采纳用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将乳酸阈应用于速度滑冰的运动训练当中,对个体乳酸阈值在速度滑冰训练中应用进行评定,并分别对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有氧和无氧耐力训练强度都进行了评定。提出实例来说明速滑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中利用乳酸阈训练提高速滑有氧耐力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和达到的效果,使乳酸阈训练方法更加有效地指导运动员的冬夏季各项训练,为提高速滑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找到有效的陆地恢复性有氧训练手段,促进速滑运动员体能恢复.方法:运用实验法先后将12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分为对照组、亚乳酸阈、130~140次/min、110~120次/min匀速有氧跑组、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和110~120次/min自行车组,在2010年全国速滑联赛哈尔滨站赛后测试不同时间点血乳酸、肌酸激酶、肾上腺素等生化指标,分析对比不同恢复训练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速滑运动员赛后血乳酸峰值出现在5~10 min,且随运动距离不同而存在差异;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能有效促进乳酸消除,运动安排适宜时间为20~25员min,也有助于运动后血清肾上腺素恢复;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自行车恢复训练乳酸清除速率及肾上腺素恢复较110~120次/min快,25~30 min乳酸基本恢复,但肾上腺素恢复较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差;不同恢复组赛后血清CK差异不大.结论: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自行车恢复训练是上述恢复手段中效果最佳的陆地恢复方式,能有效促进速度滑冰运动员疲劳的消除;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可促进植物神经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试10名体育专业学生在正常与模拟1 000、1 500 m低氧环境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中气体代谢、血乳酸等指标变化,观察低氧对机体乳酸阅和通气阈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种环境下,通气阈分别是:(720.0±71.8)s、(631.1±60.1)s、(616.0±40.0)s;乳酸阈时间是(826.67±72.11)s、(816.00±94.66)s、(744.00±94.66)s.2)随着氧分压的降低,通气阈均早于乳酸阈出现,通气阈和乳酸阈时各指标的绝对值下降,但其百分比值变化不大.3)正常环境下,乳酸阈和通气阈的相关性系数r>0.65(P<0.05),但模拟1 000 m与模拟1 500 m相关性系数r<0.60(P>0.05).结论:1)通气阈和乳酸阈的指标及其百分比值可以用来衡量或评价运动训练效果、指导运动训练;2)进入较高海拔后,应适当调整运动强度,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队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公开级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在赛艇大周期训练过程中,定期测定定量负荷后血乳酸、身体成分等指标;定期应用赛艇测功仪进行多级负荷及2 000m测试,利用乳酸阈功率及乳酸功率曲线等对训练效果进行实时分析和评价。结果:在整个训练周期中,女子公开级运动员的体重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整个训练周期内,平均乳酸阈功率显著性提高(P<0.01);2 000m测试成绩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功率-乳酸、功率-心率曲线,乳酸阈功率曲线可以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有效的实时分析和评价;运动训练使女子公开级运动员的平均乳酸阈功率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 :1)应用场地康科尼测试方法寻找足球运动员个体无氧阈最大速度的可行性 ;2 )分析康氏测试心率拐点与乳酸阈拐点对应的个体无氧阈最大速度之间的关系 ;3)测定最大乳酸稳定状态 ( ML SS) ,验证康氏测试个体无氧阈最大速度的可靠性。结果证明 ,在康氏测试中 85 %受试者都出现心率拐点 ,完成距离最短者心率拐点偏左、中长者居中、最长者偏右 ,相对应的乳酸阈速度正好低于心率拐点速度一个等级 ,但该两种速度之间并未出现不规则变化差异 ,且高度相关。选取康氏测试心率拐点速度进行 2 4 min匀速运动受试者平均乳酸值显示最大乳酸稳定状态 ( ML SS) ,表明可用于个体无氧阈最大速度 ,但大于 180次 / m in的心率拐点速度即已超过本人的个体无氧阈最大速度  相似文献   

11.
对体院15名男生不同短段落重复跑后的血乳酸含量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血乳酸值在随着跑距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急剧升高的阶段。在本实验中,该段发生在大约45m~60m段落之间。45m和30m重复跑后的血乳酸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60m和80m重复跑后的血乳酸值亦无显著差异,但后者的血乳酸值与前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选择血乳酸急剧升高之前的段落进行大强度的重复跑,主要发展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对速度素质的发展更为有效;选择血乳酸值急剧升高之后的段落进行重复跑,主要发展糖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经过6周的教学对比实验,证明根据不同段落重复跑后的血乳酸变化特征,选择发展速度素质的适宜跑距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李靖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6):681-682,708
选择广东省游泳队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距离自由泳赛后血乳酸水平作了比较,研究了赛后血乳酸与成绩的关系以及纵向观察伴随成绩提高血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由泳中,100m和200m赛后血乳酸最高,血乳酸水平与成绩不存在显著相关。纵向观测随运动成绩的提高,乳酸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心率、血乳酸在赛艇科学化训练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赛艇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手段进行血乳酸、心率的监测,发现在常用的训练手段中,心率、血乳酸浓度和运动负荷的强度大多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训练实践中,心率可作为控制赛艇训练强度的有意义的参数.4mmol/L无氧阈功率训练不能达到乳酸状浓度的最高稳定态训练,无氧阈功率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能力的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4.
运动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递增负荷试验中出现乳酸阈值时对应的强度为运动强度,对1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10周的功率自行车运动,探讨乳酸阈值强度的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同时观察患者运动前后的体能、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显示:运动10周后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体能及糖、脂代谢明显改善。提示:乳酸阈值强度的运动对于防治轻度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0名不同水平的体育系学生100m跑和不同段落重复跑后的血乳酸测定,发现不同水平受试100m跑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乳酸堆积,且受试的训练水平对血乳酸值有显影响。不同段落重复跑后的血乳酸值在随跑距延长而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急剧升高的阶段,因此,乳酸能系统在100m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男子400m分段时间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及血乳酸值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不同训练水平400m运动员两次比赛实际分段时间、运动成绩、血乳酸值等进行测试和评定发现:前0~100m分段时间相对过快,必然引起后300~400m分段时间相对过慢,造成运动成绩差,血乳酸值相对高。分析:0~100m分段时间相对过快,缩短了作加速运动的距离,促使肌肉和血液中的乳酸积累速率成非线性加大,造成在离终点还有一定距离时,运动速度相对迅速减慢,此时运动对能源物质的消耗所产生乳酸引起血乳酸。  相似文献   

17.
Previous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pain perception in healthy individuals following both aerobic and upper body resistance exercise, but research on circuit training has been limited.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 strenuous bout of dynamic circuit resistance exercise on pain threshold and pain tolerance in conjunction with changes in blood lactate levels, heart rate (HR), and perceived exertion. A sample of 24 college-a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2 sessions: (1) a maximal strength testing session and (2) a circuit training bout of exercise that consisted of 3 sets of 12 repetitions with a 1:1 work to rest ratio at 60% one-repetition maximum (1-RM) predicted from a three-repetition maximum (3-RM) for 9 exercises. Participants exhibited increases in pain tolerance, blood lactate levels, HR and perceived exertion following resistance exercise. Preference for exercise intens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actate post exercise and tolerance for exercise intens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in tolerance and lactate post exercise. In conclusion,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demonstrate increases in pain tolerance following a dynamic circuit resistance exercise protocol and disposition for exercise intensity may influence lactate and pain responses to circuit resistance exercise.  相似文献   

18.
对田径、赛艇运动员下肢等负荷多组力量训练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3名2级以上运动员进行了50%/Fmax负重,20次/组,组间歇1min,共5组力量耐力测试。采集并测定安静和每组运动员练习后即刻的心率和血乳酸,测定了每一位受试对象每一次深蹲的蹲起速度。所有测试对象对该练习强度均产生较大的生理反应,血乳酸和心率在第2组练习后出现快速上升,蹲起速度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不同专项运动员对等负荷多组力量耐力训练具有不同的反应,田径跳跃运动员对测试的强度表现出高的生理反应,心率和乳酸水平均达到或接近最大负荷极限,赛艇运动员介于中长跑和跳跃运动员之间,中长跑运动员的反应较低,心率一直保持在140次/min以下,血乳酸值在7mmol/L以下,并显示出典型的血乳酸“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商勇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5):116-118
通过对不同等级400 m专项运动员400 m跑不同阶段、不同间歇期血乳酸、纵跳力量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为400 m全程跑的速度合理分配、训练手段以及相关的强度要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