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翟丰  张艳平 《体育与科学》2001,22(4):43-44,55
从2001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的比赛,分析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的观状,提出了以科技兴体,以科学指导科练的思路。指出中国女子三级跳远技术发展趋势为“速度——平跳式”技术,训练趋势应围绕以速度为核心,以减少水平速度为前提,以提高第三跳成绩为突破口的方向发展。具体提出:1、助跑技术和上扳技术是取得三级跳远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动力;2摆动技术和平衡能力的训练将更加重视;3.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速度保持到最后一跳.  相似文献   

2.
1、“以速度为中心”训练指导思想的提出 胡鸿飞教练在对朱建华的训练中指出:“以速度为中心,力求技术与力量平衡的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首先提高助跑速度,使起跳技术和蹬地力量跟不上,然后改进技术和加强力量的训练,这时必须紧紧掌握自己的指导思想,宁可速度快而跳不起来,而不能为了跳起来而放慢速度。  相似文献   

3.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要求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中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较高的速度完成第三跳,使第三跳获得更大的远度。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时以全脚掌快速着地。脚的着地动作接近走或跑的着地动作,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而且着地点恰到好处,正好使身体重心压在支撑腿上,这与过去所一贯强调的高抬大腿积极刨地技术是有区别的。自然式着地动作使支撑和用力蹬伸程度加大,着地动作更加集中用力,从而加快了着地动作的快速完成。因此说,三级跳远中自然式着地技术动作更加接近走或跑步的着地动作,而过去所一贯提倡的扒地…  相似文献   

4.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的特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运动员在助跑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速度,说明运动员本身就具备较高的速度水平,并在助跑中很好地发挥了水平速度;2、在前两跳中尽量减少了水平速度的损失,说明运动员的前两跳跳跃节奏快,着地动作更加积级;3、运动员的第三跳的远度明显加大,说明运动员在前两跳中较好地保持了在助跑中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并且运动员的弱腿具备一定的跳远技术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女子七项全能的特点和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七项全能分别由跑、跳、投三大类田径单项组成的综合性独立项目。技术要求全面,要求运动员能跑、会跳、善投。七项全能运动以速度为核心、素质为基础、技术为栽体。训练中强调以发展动作速度来提高各单项水平;以发展速度能力,促进速度耐力的提高;把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田径跳远项目中,各国对助跑速度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我国,由过去的“可控速度上板起跳”已向“以全速上板起跳”的方向改进和发展。例如:美国选手鲍威尔和刘易斯等一批世界著名跳远高手均采用此技术。在这种趋势下跳远技术就必须适应新的助跑速度,给跳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技术水平是运动员掌握与本专项  相似文献   

7.
一、短跑是一种极限负荷强度的运动。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是提高短跑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 负重全蹲杠铃、抓举、快挺、卧推等力量练习手段和方法.使短跑训练时的内容大为丰富起来,各种形式的跑、跳.如下坡跑、法待莱特跑(速度游戏)、跨步跳等一时都成为发展速度力量不可缺少的方法与手段。而在这里,速度力量所要求的要采用本人极限、次极限负荷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练习速度。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快肌纤维的工作能力以求达到发展爆发式力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速度平跳型三级跳远技术主要以速度为核心,重点提高助跑速度,起跳速度和腾起速度,尽力保持各水平速度的利用率,关键是控制第一跳距离,增大第三跳远度。围绕这些特征探讨了速度平跳技术的主要技术环节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9.
女子七项全能训练个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女子七项全能多项训练的性质和特点,总结青少年全能训练。建立“全面是基础,速度是灵魂,强度来保障”的指导思想,对速度型运动员,以发展200m跑为优势项目组成短跑、跨栏、跳项群为主安排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三级跳远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技术比较复杂,身体素质与技术高度统一的项目。正是由于它的这一特殊性,该项目自二百多年前出现以来,技术一直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三级跳远技术水平近20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世界纪录多次被打破。我们注意到,三级跳远技术过去由高跳型发展为平跳型,而现在又出现由平跳型向速度型方向发展的趋势。 速度型技术实际上在1975年巴西著名运动员奥利维拉跳17.89米时就已出现。1985年美国运动员班克斯采用这种技术跳了17.97米。继之而来的是美国著名三级跳远运动员康利,他在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以1…  相似文献   

11.
刘桂海 《体育科技》2004,25(3):9-12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 ,对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剖析 ,确认训练应以技术训练为核心 ,以运动员个人特点为训练基础 ,以及正确处理力量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 ,技术训练中的负荷问题 ,提出适合高校三级跳远训练的模式 ,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论三级跳远专项素质的训练负荷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人体运动负荷学和运动训练学理论对三级跳远专项素质的训练负荷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练习最大力量,负荷量不宜过多,负荷强度以次极限或极限为宜;练习速度力量,小肌群的负荷大,大肌群的负荷则小;练习弹跳力,小肌群的负荷强度小,大肌群的负荷强度中或大;速度素质的练习,在最大速度强度的90%~95%,持续时间15~20s,时间间歇40~60s的负荷范围内交替进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训练进行了理论分析,着重提出了速度素质和节奏跑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浅谈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基础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三级跳远技术比较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对正处于身体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来讲,学习三级跳远技术就比较困难。但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新事物接受得快,反应敏捷。本文从田径运动训练与实践角度,着重对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基础训练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基础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为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基础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速度和爆发力素质差的三级跳远运动员高春冬采用特定的训练方案进行训练,使其专项成绩1a内提高0.8m,达到15.40m(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水平。特定的训练方案是以提高快速跳跃力量、发展退让肌群力量和专项耐力为目标,以不同的手段组合成4套训练方案,其针对性强,效果好。该方案适用于相近水平的三级跳远运动员。  相似文献   

16.
对三级跳远初级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三级跳远的平衡能力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越是技术好成绩优异的运动员,身体躯干越稳定,使水平速度能更好的保持到最后,为创造好成绩奠定基础;要想更好的将身体素质转化到专项技术,需要空中很好的专项技术动作平衡能力,这种维持身体姿势,做出高难度专项动作的能力是三级跳远运动员必备的基本能力;三级跳远运动员躯干的前倾角度和侧倾角度对于运动员的成绩有重要影响。建议:有针对性的将训练手段往专项技术转换,能更准确有效的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根据运动生物力学规律和运动解剖学,重点增强专项技术用力频繁的主要肌肉群,尤其是增加躯干核心肌肉群的练习;适当的静力性练习可以很好的发展运动员某个区域的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但是要掌握好量和强度。  相似文献   

18.
运用高速摄影法、文献资料法和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三跳的技术进行研究,并与世界优秀选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第三跳的距离较近,并且第三跳垂直分速度和腾起角度较小。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的重点;改进和加强弱腿跳远的技术和能力,也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心理训练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犯规干预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逻辑分析法对100名国家二级以上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犯规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调节能力对于提高三级跳远踏板的准确性而言非常重要;不能只注重身体素质训练而忽视心理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促进三级跳远成绩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多数人谈及跳类技术首先想到便是跳高技术。诚然,跳高技术包含于跳类技术之中,但是,跳类技术的内涵与外延不仅如此。跳类技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跳高技术和跳远技术,而跳远又可以细分为:三级跳、急行跳、立定跳三大类。很多中学生通常认为立定跳远技术不容易掌握,在起跳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动作不协调、起跳完成后高度和远度都达不到理想的现象,致使很多学生在体育考试中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笔者通过对立定跳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