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有关体育审美根源性问题为切入点,在当前我国进入休闲时代,审美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背景下,探讨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之异同,研究认为:1)以体验运动美,获得健康美为核心的身体审美是体育审美实践的逻辑起点,而哲学思维则是体育美学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支点;2)体育审美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审美形式的动态审美,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不同之处有:一是体育审美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对一系列连续变化的身体运动进行审美判断的动态审美,观众在欣赏中可以体验到节奏、韵律等不同动感,最终汇聚成生机勃勃的运动美和生命美;二是体育审美是一种需要主体参与的动态审美体验,运动者不仅可以真切体验到体育之美,体育还可以给运动者带来具有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健康美和形体美。  相似文献   

2.
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是体育、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典范。研究通过对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哲学美学探讨,及作为审美对象、对象化过程和艺术美与崇高美的象征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观众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审美历程是经由审美直观到审美欣赏再到审美鉴赏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2)奥运开幕式表演是人类审美对象化过程,包含主客审美关系、审美距离、理性思维等审美判断要素;(3)奥运开幕式表演的美有两种:一种是形式上作为艺术象征的优美;一种是内容上作为崇高与壮美象征的崇高美。研究为丰富发展我国体育美学理论,促进奥运开幕式表演观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强 《体育科学》2013,33(5):92-97
来自观众和运动者,形成于观看运动和运动过程中,这是两种不同主体的体育审美体验;在"知觉"概念的关照下,这两种审美体验都是整体性的、非功利性的个体知觉,从而具备了进入康德判断力理论分析的可能性;进而在康德的判断力理论中,这两种体育审美体验中蕴涵的审美趣味判断就得到了挖掘,并且在"共通感"和"范例"这两个概念的参与下,在两种不同主体的体育审美体验之间进行融通的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析;借此形成了由知觉-审美趣味判断-范例的体育美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既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德、智、体、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育审美教育,在培养现代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体育与审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不但能使观众感受到美,而且由于运动的感知也能形成美的自我体验,通过愉快、满足、  相似文献   

5.
以身体美学为核心对象,从个体内部的审美素养与外部的媒介传播出发,纳入审美偏爱的调节效应,对个体体育艺术审美体验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剖析。研究发现,审美观念、审美知识与审美能力是主体感受体育艺术审美活动的基本素养,其与外部传播媒介会共同促进个体在体育艺术审美过程的感知体验。研究认为,正视个体对体育艺术活动的客观表达可以弱化人们的主观认识与评价,有效促进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素养将有助于个体在体育艺术活动审美中产生更丰富的体验感,进而获得满足感、愉悦感。  相似文献   

6.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精神振奋、灰心丧气等。运动中所表现的自我体验特点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研讨它便于我们了解运动与人的关系,发掘产生良好的自我体验的运动形式与负荷,以利于促进人的身心不断完善。 一、体育运动自我体验的特征 1.鲜明、强烈性。 在运动中,当运动者将当前的动作与内在的心理相合时,借助动作的连续性去创造有思想、有内容的运动形象,就象花样滑冰时,将娴熟的动作融合在美妙的乐曲中,以动作表达感情,唤醒潜在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少年体育审美的特点与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调研、访谈与问卷调查,探讨当代青少年体育审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学生应成为"运动技能美的体验与遐想者";体育教师应成为"运动技能的美学诠释师";运动技能应成为"美的唤醒符号",召唤师生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参加三选型和传统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三选型教学模式在体育认识、体育价值观、情感体验、体育意志、体育活动频率、参与体育观赏、体育消费等方面均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深 《体育学刊》2011,18(2):31-36
体育运动之美从身之动的主观体验来把握,可分为3种不同水平的审美体验:一是源自运动中肌肉系统产生的并伴随着情感体验的"运动快感";二是建立在第一反射运动快感基础上,源自对技术动作"内模仿"的"运动联想";三是超越于二级反射的感觉共鸣,是一种心灵走出感官与运动意义相融相忘的"身心通感"。只有从身体的外在形态转向对身体感觉与体验的关注,并致力于为身体的各种感觉,尤其是运动感觉在运动中的充分滋养与发展提供美学依据,体育美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正>体育教育中常常伴随着审美的情感体验。在伴有音乐的运动中,不仅可以通过视、听觉获得审美体验,身体运动本身也会产生审美体验。这种体验首先来自运动中自我实现的感受。当人体抛弃各种多余的动作、摆脱各种束缚而协调自如地运动时,主体往往会在内心里惊奇地感受到生命力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健康”作为人的理想追求,将“体育”作为实现理想追求的手段。从美学的角度探讨当前体育消费文化的现状和成因,并对其反思,这对于我们防止和克服现代化体育经济发展中,片面地将发展定位于物的创造、征服、丰盛,致使主体人的发展与对象的发展脱节,具有深远的意义。1健康  相似文献   

12.
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我国新闻传媒业正从往日的官办新闻不断地步入市场,开始接收市场经济的洗礼与考验。国内传媒业之间的竞争逐步加剧,新闻媒体与受众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随着我国加入WTO,不仅会出现国内众新闻媒体间的拼争,更要面临国际传媒巨头的进入带来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一种纯粹民间性的体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价值和意义,身体经验与审美经验,审美情感与日常生活经验的统一,既展现了人类身体自身的审美属性,又体现了人类完善自我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意义;体现了现代人们将身体作为感知和介入世界,传达和交流感情,诠释表达意义的具体方式,体现了身体的个性化经验与社会伦理意义,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创一条切合冬季传统体育自身特点、紧随时代潮流和赢得现实收益的产业化开发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引入体验经济理论,获得了冬季传统体育传承历史和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寻求冬季传统体育资源开发的最佳切入口。冰雪体育旅游是冬季传统体育资源开发的有利平台,体验经济理论可以为冬季传统体育资源的产业化运作提供实践与理论支撑。提出了明确体验主题、重视体验品牌的建构、开发体验纪念品和营造体验氛围等冬季传统体育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试论休闲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因素——趣与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21世纪,休闲体育越来越被人们推崇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具有趣味满足的价值取向和多层次的审美特征,这是休闲体育的重要魅力之所在,也是推动休闲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试图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探询休闲体育的特征,为人们参与休闲体育,丰富现代生活方式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及实践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冬季体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美学视阈下深层次挖掘冬季体育运动中蕴藏的美学元素,总结出目前冬季体育教学存在缺乏对冬季体育运动美的发现,冬季体育教学过程缺少美的运用,冬季体育教学环境欠缺美的体现等现状;提出树立美育观,充分挖掘冬季体育教学中美的元素,将美育贯穿于冬季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师美学素养,营造冬季体育教学美育环境等冬季体育教学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为更好地完成冬季体育教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审美存在于大学体育的各个环节,体育审美教学是大学体育教学的本义,能防止大学体育工具化,促进大学体育以"美"启"真"扬"善"。对大学体育审美教学的设计包括:分析学生体育学习特点、分析体育审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体育审美教学媒体、有效设计体育审美教学策略、以审美的眼光进行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8.
体育的美育功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阐述了体育的美育功能。认为体育的美育功能具有多元性,可以提高体育实践的理性形象,促进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并能完善人的智力结构。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由体育美学的视角审视阳光体育,从"阳光体育"的身体健康美,"阳光体育"的游戏运动美,"阳光体育"的精神品格美,"阳光体育"的人文和谐美等方面,研究探讨"阳光体育"的体育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