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现代知识观的成人教育课堂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本身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仅具有不确定性、建构性,还具有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默会性等主客观兼备的特性;基于现代知识观的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总体而言要在主体的知识架构、课程的知识提取和教学活动实效的追求三个方面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移;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具体而言:一是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真正回归学习者的"生活世界";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出批判性、反思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知识观的演变与课程改革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知识观具有本质主义、客观主义、精英主义和理想主义倾向。这种抽象理性主义的知识观导致了课程设置主体的一元化、课程内容选择的单向度、课程传递的知识位移性、课程评价的单一化等诸多弊端。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力图冲破现代知识观所具有的抽象性和专断性,将差异性、情境性、多样性、生活化等诸多特征融入其中,从而使其课程观呈现出崭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性知识观及其教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知识观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有不同的影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表达,其存在与意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具有真理性、客观性、普遍性和一元性等特征。在它的影响下,教学目的窄化成了知识的记忆,师生的主体性受到了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受到了阻滞。自19世纪以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发展证明,知识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性反映,其正确性是有条件的。它具有相对性、主观性、不完备性和多元性等特征。不确定性知识观为教师的教学创造、课程内容的创造和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社会学束家普尔认为课程知识具有意识形态性.它是社会各知识权力共同体相互斗争、妥协的产物,而课程改革更是围绕“官方知识”的政治活动.与阿普尔的逻辑相一致,则“关于如何选择课程知识”的课程知识观也充满着意识形态性。它往往是作为某个知识权力共同体整个世界观的一部分而存在,并且在当代世界性课程改革进程中,由于课程知识观与某个知识权力共同体存在着特殊联系,因此在课程知识规领域,各知识观间更多的是“斗争”与“并存”关系。而非一个取代另一个的“转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传统课程知识观的知识化本质观遮蔽课程知识的教育性,客体化存在观贬抑其人文性,预成化发展观消解其多元生成性,工具化价值观忽视其意义性,使人知疏离,异化了课程知识属人、为人的特性。回到原点探寻,可知课程知识源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成人的教育需要,它与教育联姻的基础在于其内蕴助益学生成长的可能意义。这种意义的现实化程度取决于学生与它融生互动的深度,体现于学生属人的发展高度。我们应确立以人的成长为核心的"人知融生互动"的课程知识观,明确课程知识的教育性、重视其人文性、关注其多元生成性、凸显其意义性和价值的主体依赖性,为深化课程改革实践以实现课程知识的存在意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知识观在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术语境中表现出一种较强的话语态势。后现代知识观以其独特的意蕴,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实存有诸多的积极启示。但后现代知识观因其"出身"的时代背景与生存场域,注定了它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须警惕:"不确定性"的混乱、"先设语境"的漠视、"实践价值"的虚幻、"跨层越域"的脱节、"反科学知识"的陷阱。审视与估量后现代知识观对课程改革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我们在课程改革行动中提高警惕,自觉、努力地去规避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7.
课程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它实质上是一种官方知识或法定知识,是各社会阶层斗争、妥协的产物。作为课程知识选择之价值"滤网"的课程知识观同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它的变革与演进往往体现其所处社会之阶层结构的变迁。当前,由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进行着剧烈地分化与重组,因此与之相联系的则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课程知识观间话语权的变更:即代表精英阶层利益的要素主义课程知识观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未被彻底否定;而代表中产阶层、市民阶层以及社会新贵阶层利益的结构主义、进步主义、百科全书主义等课程知识观在改革中的影响则大大增强,进而形成了多种课程知识观共同影响我国课程改革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对泰勒、布鲁纳、杜威、罗杰斯的课程知识观作简要述评,认为课程知识是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发展,并不断改组和改造经验,课程知识是个体知识的构建。这种课程知识观源于知识的不确定性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知识观是课程观的哲学基础,知识观的转型势必引起课程观的变革。与现代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知识的境域性和知识的非良构性。与此相对应,形成了以对话课程观、自主课程观、本土课程观和实践课程观为主要特征的新课程观念。  相似文献   

10.
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它不仅是政策和技术层面的运作,更应是思想、理论和方法层面的革命。本文从价值论、认识论角度认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当从主客两分的知识观走向主客统一的知识观,从外烁论的教育观走向内发论的教育观,由知识本位课程观转向发展本位课程观,由单向传授的教学观转向互动共建的教学观,只有这样,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才具有时代的特征,也才会更有理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知识观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理性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中心,脱离现实生活世界,知识的完整统一性被破坏,其价值中立的课程属性使其很少关心社会,这种课程观导致现代课程出现种种弊端。建立在后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后现代课程观,对之进行了彻底地摧毁,其所强调的课程“理解性、情境性、创造性、综合性、价值性”等观点,对今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知识观的转型与课程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由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向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的转变,引领了课程领域的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课程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现的转变。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知识与课程现的解构,虽然能够扩展课程改革的视域和理路,但它决不是课程变革的圭臬。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型,教育的思维方式也发生着从“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的范式革命,这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课程观向动态的、开放的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课程目标要超越知识达到对学生存在的关注;二是课程内容回归生活,课程内容更加关注知识的不确定性;三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知识与课程是教育学中一对重要的关系范畴。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来源,是课程设计与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并影响着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知识观的发展变化对课程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知识观的新发展以及它对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并探讨了新知识观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来源,是课程设计与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当代知识观已经或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转换,即从重视"客观性"走向重视"理解性",从重视"反映性"走向重视"建构性",从重视"普遍性"走向重视"境域性",从重视"公共性"走向重视"个体性",从重视"描述性"走向重视"规范性"。知识观的转型为课程改革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课程改革必须反映新知识观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不确定性知识观及其对大学教学变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不仅仅是作为内容,而且作为一种"观"来影响大学教学。知识观不同,教学就不同。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表达,其影响下的大学教学存在三大危机:一是将信息误作为教学的目的,二是使学生误认为知识就是真理,三是窒息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教学的变革,必须树立不确定性知识观。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一定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性反映,它具有主观性、可错性、多元性和暂时性等特征。在不确定性知识观的视野中,教学的目的应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性为主,教学的过程应以探究性为主,师生关系应以积极包容为基调。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巨大变革的背景下,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知识本身变化所引发的知识观的变革出发,对知识概念和知识观界定的多角度研究作了梳理,并深入探讨了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转型关照下进行高校课程改革所需要的相关调整,以期高校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能够以高度的适切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变革有必要关注课程知识观的重建。传统知识观的核心信念是表征主义知识观,将知识视为个人对生活世界准确、客观的表征,却深陷知识与世界的表征论、个人与知识的反映论,封闭了课程知识的情境性与知识探究、运用的空间.难以构成核心素养生成的知识基础。生成主义知识观体现了重建表征主义知识观的当代共识,将知识视为个人参与世界过程中创造、生成的过程与产物,进而将课程知识视为探究的对象或运用的工具、资源。生成主义视域下的课程知识观凸显了知识的实践立场,并诠释出素养所蕴含的知识信念,这一取向下课程知识观的重建策略在于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知识学习与知识探究的统一、学科知识与意义世界的共生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9.
摘要:人类的知识观历经三次演变,形成了后现代知识观,其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多元性、情境性、个体性和生成性。现代大学外语教学既要传播和应用确定性知识,同时也要突破确定性知识观的局限性,摒弃经验论的不充分性,用理性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和发现不确定性知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知识观,体现知识的情境性、生成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巨大变革的背景下,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知识本身变化所引发的知识观的变革出发,对知识概念和知识观界定的多角度研究作了梳理,并深入探讨了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转型关照下进行高校课程改革所需要的相关调整,以期高校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能够以高度的适切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